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家有抑郁症患者,如何帮助他们

家有抑郁症患者,如何帮助他们

家有抑郁症患者,如何帮助他们

每天醒来都觉得心情沉重,不明原因地想哭,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一天难熬的生活;洗脸刷牙洗澡这些日常生活程序全部省掉,生活中好像任何事情都无法引起他的兴趣,就连之前最喜欢的游戏和短视频都没心情看了;“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我是家人的累赘”这样的念头时不时冒出来,让他觉得更加沮丧和绝望……17岁的小L在一所重点高中读高二,已经有几周都没去上学了,他其实已出现了抑郁症的一些典型症状。抑郁症有哪些突出症状应引起高度关注?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作为家人或朋友,我们又该如何给予抑郁症患者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呢?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或者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健康是一个线性的连续体,而不是一个二分变量。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灰色区”。如果某段时间的压力和应激比较多,心理健康状态则可能处于更靠近“不健康”的深灰区,反之则处于浅灰区。由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各种压力和应激状态,因此“心理的灰色区域”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灰色区”并不可怕,但需要恰当地认识和对待它。

“浅灰区”和“深灰区”是可以动态地调整和变化的。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变好了,压力变小了,或个人有了更好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很可能从“深灰区”变成“浅灰区”,反之亦然。比如小L自己和家人能及时地觉察到以上的各种心理行为表现,积极地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家人不指责不抱怨,而是给予接纳和支持,他的心理问题就很有可能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浅灰区”还是“深灰区”的心理问题,都更多属于发展性的问题,比如抑郁情绪,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或自我学习而得到调整和改善;而比“深灰区”更黑的区域则可能是障碍性的问题,如抑郁症,需要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加以解决。

若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内反复地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他可能就会出现抑郁情绪,但不一定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对这个问题需要有科学、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在压力和应激之下,很多人都会出现抑郁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而抑郁症是病理性的抑郁发作,属于抑郁障碍的一个亚类,需要由受过严格精神病学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通过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加以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识别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不同,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也不要因为出现抑郁情绪而慌张恐惧,应认识到抑郁情绪是压力之下的一种正常反应,是可接纳可转化的。具体而言,抑郁情绪表现为在过去两周中出现消沉、沮丧、提不起劲来做事、觉得孤独等问题。

具体来讲,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持续两周及以上有明显的痛苦,或在社交、职业等重要方面有社会功能的损害;另一方面,有下列症状中5项以上的表现(其中至少有1项是“心境低落”或“丧失兴趣或乐趣”):

1几乎每天大多数时间心境低落

2几乎每天明显地对绝大多数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一个月变化超过5%)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坐立不安或者迟钝

6几乎每天觉得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

8几乎每天思考能力或注意能力减弱,或迟疑不决

9反复想到死亡,反复出现自杀想法、意和计划

10以上症状不能由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解释

根据对我国31个省份157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疾病监测点的监测发现,我国成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是6.8%。而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的数据,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检出率是24.6%,其中轻度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情绪检出率为7.4%。

如何支持和帮助抑郁症患者

如果我们有家人或朋友得了抑郁症,尤其是家里的青少年儿童得了抑郁症,该如何有效地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有研究发现,尽管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包括非常复杂的遗传、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高达30%左右。家庭中父母的指责、批评、过高要求、亲子关系疏远、完美主义压力以及儿童期被虐待和忽视等均是导致青少年患抑郁症的典型因素。

来自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关心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希望,帮助他们接纳并更好地面对抑郁问题。同时也需要注意,家人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应该是抑郁症患者所真正需要的,只有患者需要的支持才是真正有效的支持。

根据对抑郁症患者开展的调研发现,以下11条是抑郁症患者认为对他们有效或非常有效的举措,包括:锻炼身体、拥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事有意义且令人满足的工作、放松和冥想、保持充足的营养、远离酒精和毒品、服用处方药、参加互助小组、有宗教和精神信仰、投身慈善事业。

在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支持的时候,以下几条原则有助于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帮助。

共情而非“加油”的态度。面对抑郁症患者时,以下这些都属于不正确的态度:一是“忽视”型,如对他说“别想太多,看淡一点儿”等。这种态度看似在开导,实际上是对他内心感受和心理需要的忽视。二是“加油”型,如对他说“你要加油”“你要相信自己”。这种态度会让抑郁症患者觉得如果自己不够加油和坚持就“不够好”,由此不仅带来自我价值低下感,还会产生负罪感。“加油型”鼓励会让抑郁症患者将真实的感受藏起来,留给人的是乐观向上的假象。三是放任型,即一味地让抑郁症患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没有关注和重视在他痛苦背后隐藏的积极力量和资源。比如一个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吃药治疗的同时仍然坚持参加舞蹈团活动,仍然坚持做感觉有意义的事,这种坚持应被家人看到并视为珍贵。

面对抑郁症患者最有效的态度是共情,即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他的痛苦和情绪,并用非评判的方式对他的痛苦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比如可以说:“你看起来很痛苦,这个时候对你一定很不容易。”这种共情而不评判的态度,可以让抑郁症患者感到被看到、被理解,从而激发他们改变的力量。

接纳抑郁。接纳抑郁意味着听到抑郁症患者所表达的内容、接纳他的强烈情绪并理解他表现出来的症状甚至是自杀自伤的念头。接纳可以让我们与抑郁症患者之间有很好的联结,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亲近感。接纳的反面是否认或忽视抑郁症患者所表达的内容,看轻抑郁的影响,或者盲目地寻找病因的源头,比如说“你的情绪低落完全是因为意志力不够坚强”等,这样只会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无助。需要注意的是,接纳不是放弃,相反接纳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看到信心和希望,并朝向生命的转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照料者需照顾好自己。有患抑郁症的家人,确实耗神耗心,需要照料者全心的投入和充分的参与,若不及时“充电”,很容易出现身心俱疲的状态。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身心承受着多重煎熬,既担心焦虑孩子的未来,又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充满责备和抱怨。

一方面父母应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加强对抑郁症的科学了解,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认识到照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艰难和不易,接纳孩子的康复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并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也需要学会自我照顾,关心自己的身心状态,在每日的照料工作之余,多做一些滋养自身的事,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增强内心的力量;同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陪伴孩子走出黑暗看到光明,让彼此的人生都因此出现转化和更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29日第4版

本文经原创认证,作者,访问查询【】获取授权信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