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医院专家“说走就走”带来哪些问题

医院专家“说走就走”带来哪些问题

医院专家“说走就走”带来哪些问题

近日,近40名专家同时集体去职,跳槽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闻引发热议。

据央广网报道,这些集体易主的专家平均年龄42.3岁,专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学科和与之相关的重症救治及其辅助学科,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和业内骨干。郑大一附院一位副院长此前曾对媒体表示,这是医院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5月22日,央广网记者从多个知情人处获悉,集体跳槽团队将退回原单位上班。

医学人才的到来,可以迅速补齐技术短板、发挥技术专长,是提升医疗水平、推进医院发展的一条捷径。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医院引进人才都会是常态。并且,人才有序流动,对个人也有益。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谋求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前景,是人之常情。在职场跳槽十分普遍的背景下,社会对医生跳槽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更何况,医改倡导多点执业,就是要打破医生终身服务于一家医院的现状,希望医生合理流动起来,在更多医院、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可见,医院引进人才、医生有序流动,不仅无可厚非,还要加以提倡。

但医生这个职业十分特殊,不能像其他职业那样“说走就走”。无论是医院挖人,还是医生跳槽,都不能只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倘若医院只顾自己发展,短时间里集中“挖”人,自己倒是可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人才大量流失的医院,或将面临技术能力断崖式下跌的窘境,不仅“最强科室”可能变成“最弱科室”,而且还会出现技术断层、人才队伍“塌方”等现象。此次跳槽的近40名专家,就集中来自于两家医院,他们的突然离职,不仅打乱了原单位的工作计划,连日常诊疗也会大受影响。

尤其要看到,大医院向中小医院挖人,中小医院向基层挖人,最终会让压力传导到基层。目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大楼建得很漂亮,医疗设备也很齐全,但往往人才奇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医学人才包学费、发补贴、给编制,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花这么大的劲,是希望引进和留住人才。如果好不容易吸引和培养起来的人才,弃基层而去,基层医疗机构多年的努力难免“打水漂”,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的希望也会变得渺茫。

医学人才的总量有限,大医院聚集太多人才,基层缺少人才增量来源。过去提医疗卫生服务要实现“强基层”,主要是围绕基层作文章,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强基层”还要平衡好大医院规模,避免人才过度聚集,如此才能为基层储备足够的人才。

此外,分级诊疗的核心内涵是,大小医院分级协作、各司其职、相互紧密衔接。这就意味着,医疗保障不是将团体甩在身后的“个体冲刺”,而是协同发展、相携而行的体系建设。当大医院只顾个体,不顾团体,一味谋求“亚洲第一”“世界最大”等目标时,实质上背离了医疗“强基层”和分级诊疗等制度设计的初衷。

医学人才流动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但大医院优势明显、小医院地位弱势的现实也应顾及。对此,应出台优惠政策和强势举措,对冲“虹吸”效应,实现医疗人才的均衡分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