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说走就走”带来哪些问题
医院专家“说走就走”带来哪些问题
近日,近40名专家同时集体去职,跳槽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闻引发热议。
据央广网报道,这些集体易主的专家平均年龄42.3岁,专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学科和与之相关的重症救治及其辅助学科,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和业内骨干。郑大一附院一位副院长此前曾对媒体表示,这是医院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5月22日,央广网记者从多个知情人处获悉,集体跳槽团队将退回原单位上班。
医学人才的到来,可以迅速补齐技术短板、发挥技术专长,是提升医疗水平、推进医院发展的一条捷径。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医院引进人才都会是常态。并且,人才有序流动,对个人也有益。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谋求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职业前景,是人之常情。在职场跳槽十分普遍的背景下,社会对医生跳槽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更何况,医改倡导多点执业,就是要打破医生终身服务于一家医院的现状,希望医生合理流动起来,在更多医院、为更多患者提供服务。可见,医院引进人才、医生有序流动,不仅无可厚非,还要加以提倡。
但医生这个职业十分特殊,不能像其他职业那样“说走就走”。无论是医院挖人,还是医生跳槽,都不能只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倘若医院只顾自己发展,短时间里集中“挖”人,自己倒是可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人才大量流失的医院,或将面临技术能力断崖式下跌的窘境,不仅“最强科室”可能变成“最弱科室”,而且还会出现技术断层、人才队伍“塌方”等现象。此次跳槽的近40名专家,就集中来自于两家医院,他们的突然离职,不仅打乱了原单位的工作计划,连日常诊疗也会大受影响。
尤其要看到,大医院向中小医院挖人,中小医院向基层挖人,最终会让压力传导到基层。目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大楼建得很漂亮,医疗设备也很齐全,但往往人才奇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医学人才包学费、发补贴、给编制,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花这么大的劲,是希望引进和留住人才。如果好不容易吸引和培养起来的人才,弃基层而去,基层医疗机构多年的努力难免“打水漂”,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的希望也会变得渺茫。
医学人才的总量有限,大医院聚集太多人才,基层缺少人才增量来源。过去提医疗卫生服务要实现“强基层”,主要是围绕基层作文章,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强基层”还要平衡好大医院规模,避免人才过度聚集,如此才能为基层储备足够的人才。
此外,分级诊疗的核心内涵是,大小医院分级协作、各司其职、相互紧密衔接。这就意味着,医疗保障不是将团体甩在身后的“个体冲刺”,而是协同发展、相携而行的体系建设。当大医院只顾个体,不顾团体,一味谋求“亚洲第一”“世界最大”等目标时,实质上背离了医疗“强基层”和分级诊疗等制度设计的初衷。
医学人才流动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但大医院优势明显、小医院地位弱势的现实也应顾及。对此,应出台优惠政策和强势举措,对冲“虹吸”效应,实现医疗人才的均衡分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
-
过了保质期≠一定变质关键看储存条件? 真的假的?
过了保质期≠一定变质关键看储存条件? 真的假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被大众获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
-
皮肤基因检测潮流时代将开启 基因如何影响皮肤的老化进程
自古以来,对年轻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你能想象怎样保持年轻的样子吗?昂贵的女士霜?有一定风险的医美手段?还是类目复杂的营养保健品?市面上大
-
对于抵御病毒的微生物 快速响应意味着更好的防御
在细菌之间的战斗中,开放射击通常是注射。一种旨在感染微生物的病毒刺穿细胞的保护壁并插入其自身的遗传密码。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新研...
-
面粉水洗后洗出“胶”?听听专家怎么说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很容易被带跑方向。有时候真相也许并不是网上说的那样,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
-
噪声有助于细胞做出决定 团队揭示了遗传噪声在发育中的重要性
根据Wolf Reik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早期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的随机差异可能是制造体内不同细胞的关键。不同的细胞类型 -
-
“科学”流言榜:经常跑步的人容易得关节炎? 真实情况是这样
“科学”流言榜:经常跑步的人容易得关节炎? 真实情况是这样流量为王的时代,讯息传播效率飞速提高,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
-
爱好南极盐的微生物提供了对病毒进化的见解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悉尼科学家研究了南极洲一些最咸的湖泊中的微生物,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即微生物可以分享DNA,从而帮助它们生长和生
-
研究人员发现关键极性蛋白
西北医学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叫做夹至关重要的蛋白质的机制,组织细胞和允许一些执行特殊功能,根据一项研究发表在《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