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充电会导致手机电池爆炸吗?看看真相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多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这样才能了解全面。
过度充电电池爆炸
“手机电池应该用完耗光之后再充电”很多人如是说,“千万不能过度充电,电池会爆炸”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要知道,手机电池可是手机的软肋,不仅寿数短,还往往很难买到原装的电池来更换。于是,人们谨遵这一条条金科玉律:随身带着充电器,耐心等待其电量的耗尽,一旦显示充电完毕就断电源......然而,如此小心翼翼的呵护,电池却不领情,让人们一头雾水,什么的充电方式是正确的,既安全又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得弄清电池的分类和“记忆效应”这一概念,那么,何为“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指电池被使用时,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的一种效应,这会导致电池暂时性容量减小,缩短使用时间。引发的原因就是电池重复部分充电和不完全放电。该效应一般发生在镍镉电池上,镍氢电池较少,锂电池则无此现象。
早期的手机多用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由于“记忆效应”的存在,大家都是电量耗尽再充,电量充满才用。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上配备的电池,基本是锂离子电池,显然,延续下来的“一定要耗完电再充”的言论已不再是适用。锂电池是没有“记忆效应”的,这就减少了很多麻烦,即使没充满,拔了一会再充也不会造成什么破坏,所以建议不要过于在意手机电量指示数字,能够充电的时候就放心大胆地充电。
需要注意的是,锂电池怕过放电,把手机用到电量耗尽至自动关机时,有可能出现无法开机,甚至充电的情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过度放电导致电池内部电压过低。有数据表明,在放电电压低于2.7V的情况下,电池很可能报废。虽然,在设计锂电池时装有保护电路:当电池的电压小于2.4V或大于4.2V或是被大电流放电或短路时断开电路以保护电池,但保险起见,既然不能保证关键时刻保护电路不失效,就尽量避免用到没电时再充。总之,对锂电池充电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就好,不要担心你频繁的浅度充放电会影响电池,反而这样有利于延长其寿命。
至于“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爆炸”的说法就也不科学,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应对过度充放电、短路、温度过高等问题,及时停止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除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不然没有爆炸的危险,但充满电最好拔掉电源,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会有损于电池容量。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如果看完本文后你心里的疑问解开了,欢迎大家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人避雷谣言,让真相被更多人知道。
推荐内容
-
个体基因组会影响基因编辑的功效和安全性
基因编辑已开始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使用CRISPR-Cas9和其他技术直接编辑人体细胞内的DNA,多个试验正在招募或处于规划阶段。由波士顿儿童
-
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
根据年轻人消费报告的数据,中国近1 7亿90后中,有6500万人拥有花呗,也就是说,每10个90后中就有4个在使用花呗。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消费观
-
索尔克研究所的托尼·亨特获得了2018年唐生物制药科学奖
亨特将与癌症研究员布莱恩·德鲁克(Brian Druker)和约翰·门德尔松(John Mendelsohn)平分5000万新台币(约合150万美元)的奖金,他们还将与
-
肺炎细菌的进化热点有助于它逃避免疫系统
一项研究发现,保护致命微生物免受免疫细胞侵害的各种外套是由快速进化的基因的热点产生的。肺炎链球菌是肺炎最常见的细菌原因,每年估...
-
专家辟谣:日本发现新血型与福岛核泄漏无关?其实真相是...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心理咨询,在线交流特点
今天也是照常给大家说说心理方面的常识。很多人提到心理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这个东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知识...
-
“虾”红是非多龙虾又被谣言了? 谁说的!
“虾”红是非多龙虾又被谣言了? 谁说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
-
怎么才能讲好话?
今天也是照常给大家说说心理方面的常识。很多人提到心理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这个东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