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有大量寄生虫千万别多吃?其实是这样...
面对流言,希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寻找官方回应。而不是着急着把流言传播出去,毕竟现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出台了,网络上传播谣言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大家一定多注意。
海鲜寄生虫
流言:,海鲜有大量寄生虫千万别多吃?看到你们信了,我就放心了...,真相:,两天不断有人给我发一个小视频,说海鲜有很多寄生虫,建议多吃蔬菜少吃海鲜。
不到两分钟的视频,配合着浓重的乡村普通话,确实看着挺吓人的哦。
那真相到底如何呢?是不是海鲜得少吃?
第一幕
这怎么是海鲜呢?
明明是一条蚂蟥钻进了淡水小龙虾,而且还是死的小龙虾。
它只不过是嫌地上太干,找个阴凉地方躲起来罢了。
再说蚂蟥并不是寄生虫,这么大的蚂蟥也不可能出现在活体小龙虾身上。
怎么,瞧不起蚂蟥啊?人家好歹还是中药材呢。
第二幕
这个明显是淡水鱼,可能是杂交的鲫鱼。
这个虫子倒没啥,俗称红线虫,学名“嗜子宫线虫”,常见于鱼鳞下或鱼尾里。
它是专门攻击鱼的虫子,对人无害,不过有这个虫说明生长的环境比较脏乱差一些哟。
其实淡水鱼的寄生虫主要是在内脏尤其是肠道,然后是鱼鳞下。
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相对少一些,野生的虫更多。
第三幕
看大小和肉色,这个可能是蛇吧?
蛇、青蛙、牛蛙等两栖爬行动物也是寄生虫相对比较多的,尤其是野生的。
具体是什么虫,看不出来。(能不能吃,看后面的分析)
第四幕
这是一个贝壳,通常贝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携带成虫比较少。
视频里面挑出来的半透明的“虫”是贝类的消化器官,学名“crystalline style”,在很多贝类都存在,比如扇贝、贻贝、牡蛎等。
这个东西有时候会自己消失,所以也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找到。
类似的东西还可能在虾头中出现,不过虾头里面的是生殖腺。
第五幕
这俩应该都是螃蟹,体内常携带一些共生生物,偶尔会有寄生虫。
视频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如果有大量寄生虫,只能说明生长环境很差。(能不能吃,看后面分析)
重点来了: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吃,应该注意些什么?
掌握这些知识点你就不慌了。
1、海水寄生虫的威胁远远小于淡水寄生虫,常见的是异尖线虫。
2、淡水水产生食、半生食风险很大,常见肝吸虫、并殖吸虫、曼氏裂头蚴、广州管圆线虫、颚口线虫等,千万别追求口感嫩。
3、无论什么寄生虫都怕热,烧熟煮透就是蛋白质。
4、冷冻可以杀死寄生虫,-20度至少24小时。
5、蘸啥都不能杀死寄生虫,包括酒、醋、芥末、辣油、蒜汁等。
6、野生比家养的更容易携带寄生虫,有的品种100%带虫,别迷信纯天然。
7、水产上的寄生虫相当一部分并不危害人类,但影响水产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很多水产养殖需要用一些药物控制寄生虫,比如三文鱼的鱼虱。
8、无论家庭还是饭店餐馆,处理水产尤其需要注意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最后再次强调,海鲜确实不能多吃。
因为我会嫉妒的!
最好你们都别吃了,让我来!
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看看文末的链接哈。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推荐内容
-
基因工程机制可视化
金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告了分子剪刀动力学的可视化 - 这是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机制。基因
-
24小时在线,30分钟内发车!武汉危重症患儿转运再提速
24小时在线,30分钟内发车!武汉危重症患儿转运再提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6日讯依托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平台,武汉儿童医院面向
-
聚合物可能是单分子电子器件的关键
东京工业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科学家证明,聚合物可以在单分子电子器件的制造中发挥关键作用,使我们能够突破纳米电子革命的界限。我们今天...
-
辽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0例无症状感染者
辽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0例无症状感染者 5月15日0—24时,辽宁省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营口市报告;新增10例本
-
心理研究:有钱就是快乐吗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物质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实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
-
生活助手:生花生和熟花生竟然不一样,哪种对身体更有益呢?
生活助手:生花生和熟花生竟然不一样,哪种对身体更有益呢? 花生又名长生果、落花生,和黄豆一起被誉为“植物肉“、
-
法院裁决强调了疫苗错误信息的威胁
反疫苗接种运动和错误信息是对公众健康的有害威胁。例如,世界各地正在崛起麻疹 - 一种疫苗接种几乎已经消除的严重疾病 - 正在崛起。在
-
团队创建了酿酒酵母遗传进化的详细地图
来自法国几家机构的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创建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遗传进化的详细地图。在他们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论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