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服用酵素,轻松月瘦十斤?你了解多少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局面。

酵素瘦身

“三月、四月不减肥,五、六、七、八月徒悲伤”,减肥几乎是贯穿每个女性一生的事业。

近几年,“酵素”一词风靡全网。在各大社交网络上,各大健身博主都发出了自己因服用酵素而减肥成功的帖子,引得众多网民对酵素的减肥功效深信不疑。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酵素”,也会看到各大店铺 “山吃海吃不长胖,服用酵素轻松瘦”的广告词。

有如此“奇效”的酵素实在难以叫人不心动,可是酵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被称作“减肥福音”的酵素到底是何方神圣?

酵素的定义

“酵素”一词听上去给人一种挺高大上的感觉,或许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还会被它的神秘感唬住。但当酵素表面的层层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时,它的本质便被揭露——酶,我们中学时期经常在化学、生物课本上见到的字词。

“酵素”是港台传入大陆时的翻译名称,它的别名就是“酶”。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翻译名称的不同而带来的笑话比比皆是。比如,在国外餐厅被称作“宫廷秘制黄金酥”的小吃就是中国老百姓日常吃的早餐——油条。由此看来,当事物以不同的名字传入不同地方时,其引发的化学反应总是让人意外惊喜的。

酵素的本质就是酶。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活动提供动力、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人体内有成千上万种酶,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酵素的出生方式

你吃过超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水果罐头吗?还熟悉做菜时必不可少的豆瓣酱吗?还记得制备火锅底料时放入的豆腐乳吗?这些都属于酵素。

目前市面上的酵素产品有饮料类、粉剂类、胶囊片剂类。利用新鲜果蔬、谷物、中草药等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就得到了市场上现流通的酵素产品。

随着服用酵素这一生活方式的流行,有一部分人开始自己制作酵素。而自制酵素的成品很可能只是一瓶劣质的水果罐头,口感也远不如超市里的罐头。并且,自制酵素由于没有严密的生产线,制作过程中极易引入杂菌,造成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三、酵素在人体内的运作

胰岛素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消化系统会分泌蛋白酶,将胰岛素分解为氨基酸并直接吸收,从而丧失控制血糖的作用。同理,多数酶也是蛋白质,当我们吃下“高大上”的酵素后,它们也会在胃里被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催化作用。如此,商家宣传的:服用酵素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糖分,清理肠道中的多余油脂的广告词是不攻自破。

有一些商家在宣传自己的酵素产品时,还会抛出“服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酶”,而人体内的酶一般能自给自足,无需额外补充。

再者,虽然某些酵素产品中的某些活性可以促进肠道活动,促进排泄、缓解便秘问题,从而帮助人们进行减肥,但酵素饮品通常会进行灭菌处理,为了延长保质期而添加防腐剂,这会使酶失去活性。再如制作成片剂状、胶囊状的酵素产品,在进入人身体前得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和运输,其中的活性成分是少之又少。所以,即使不考虑酵素的减肥作用,其促进消化排泄的功效也难以让人信服。

“脂肪分解酵素”是市面上“减肥酵素”宣传时的头牌。某品牌酵素的宣传语上写着:脂肪分解酵素,可以阻止人体对糖、脂肪的吸收。但事实恰恰相反,脂肪分解酶的作用不是阻止吸收,而是帮助脂肪分解的。食物中的脂肪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脂肪分解酶则可把脂肪分解为适宜吸收的成分,再完成脂肪储藏。所以,盲目服用减肥酵素的后果可能会让人收到增肥的效果。

由此看来,“酵素减肥”只是一场销售骗局。部分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错信了销售人员的宣传语,造成了对酵素产品神奇功效的盲目追求。

减肥,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最根本、最基本的要求。合理的控制食欲是减肥的关键,我们可以食用玉米、红薯、紫薯等粗粮代替米饭、面食,这样一来饱腹感更强,热量也相对于较低。关于运动,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慢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在一天中的碎片时间里做些无氧运动,不要让自己闲坐下来。

-完-

791af4.jpg

78533f.jpg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如果看完本文后你心里的疑问解开了,欢迎大家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人避雷谣言,让真相被更多人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