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使人类翻译失业? 确有其事?
AI将使人类翻译失业? 确有其事?
流量为王的时代,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所以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千万不能以讹传讹。
原标题:AI翻译请“枪手”?
人类同传短时间内无可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多少人在为自己的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焦虑?至少对同传译者来说,他们短时间内还用不着担忧。
最近几天,关于一起AI同传造假事件的争论在科技、翻译圈火了,也把“AI将使人类翻译失业”等过度神化人工智能的观点请下了舞台。
同传译员指AI“造假”
9月20日,知乎名为“Bell Wang”的同传译员发表了一篇《科大讯飞,你的AI同传操(qi)作(zha)能更风骚一点吗》的文章。文章称,当天,他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一场专业会议上做现场同传,而大会在未取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将作者和搭档现场翻译的成果,通过大屏幕的形式呈现在会场左边的英转中“译文”区域,并标上了“科大讯飞”字样,让观众误以为是“讯飞听见”这个AI翻译的成果。
在演讲现场,台上一位日本专家的英文口音并不容易理解,因此屏幕右边识别其英文内容的AI翻译可谓“胡话连篇”,而左边的中文翻译字幕却十分流利。
语音识别技术是如何在没有完全“听”懂现场嘉宾英文内容的情况下,将中文翻译相对完整地呈现在左边的中文字幕上?Bell Wang认为,讯飞是用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同传翻译好的内容“读”了出来,再将“读”出来的内容投射到大屏幕和直播中,这对他来说是赤裸裸的窃取劳动成果。
其实,有多位科技行业从业者此前也体验过类似场景。在一周前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上,一位口音较重的演讲人在台上进行英语演讲,一旁的大屏幕上实时给出的中文翻译文字则颇为流畅。
“这AI同传不错啊,厉害!”台下有人小声感叹。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有些猫儿腻。比如,演讲人话语中应该理解为“不乏”的词句在屏幕上被翻译成了“步伐”,但随着整句话翻译的进行,AI似乎很快意识到了这一错误,改成了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不乏”。按照AI进行同声传译的工作流程,它需要在短时间内首先进行语音识别,之后再将识别出的外语进行语义理解并翻译成中文。很明显,在这一从发生失误到更正的小细节中,AI先“听到”了“bufa”的中文拼音语音,之后才根据句意将其识别出来,而非从演讲者的内容中直接听懂、再翻译出来。
AI翻译大型活动屡“翻车”
“也许有一天AI真的能做到理解自然语言,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些翻译会失业,但绝不是现在;真正突破性的技术也不可能由一个没有操守的公司研发出来。技术是无罪的,但以技术为名吸引资本的目的会不会导致虚假包装和营销呢?”在声讨科大讯飞的文章中,Bell Wang言辞激昂地批判道。
对此,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讯飞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翻译中人类、AI是人机耦合的模式。所谓“人机耦合”,指的是由机器提供语音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传参考,辅助同传降低工作强度并提升效率。
讯飞称,在20日的活动中,讯飞应主办方要求,直接通过“讯飞听见”的技术转写了人工译员的翻译结果,但撰写文章声讨讯飞的那位译员并未听到讯飞在前一日对人机耦合模式的解释,因此带来了“误会”。
不过,多位同传从业者表示对讯飞的解释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同传人员在工作时,对演讲者演讲内容的理解、翻译需要瞬时完成,机器很难提供辅助。
其实,这已经不是AI翻译第一次“翻车”。今年4月,博鳌论坛这样的高级别国际化会议上引入AI翻译,也成了引发极大关注的事件。
当时,在博鳌论坛的一场分论坛上,各国嘉宾的演讲内容被腾讯翻译君实时识别并翻译成中英双语字幕进行投屏展示。同时,现场观众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对嘉宾演讲的双语同传内容进行回看、收听和记录。
不少嘉宾在小程序上看到了这起翻译事故。不仅大段内容语义不通,文中还多次出现“一带一路”被译成“一条公路和一条腰带”等低级错误。
机器取代人工翻译太难
“将来人们需要的不是翻译官,而是翻译机。”9月12日,一封署名信件在网络上被热传,国内某著名高校英语系新生在信中喊话校长,她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入侵”翻译领域,自己的梦想马上就会毫无价值,因此想要转系转专业。在信中,她还建议学校取消外语专业。
这位新生的忧虑,正来自互联网公司AI技术的高调。科大讯飞本月早些时候刚刚宣布,其英语语音翻译已经率先达到大学六级的口语水平,预计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但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深表质疑。“也许在新闻和日常会话领域,英汉和汉英的机器翻译已经达到实用水平,但是,在专业领域和文学作品领域,机器翻译水平还不高,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常常不正确,对于文学作品中反讽、比喻的翻译难免闹笑话。”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分析,至于小语种的机器翻译,由于数据资源的匮乏,水平还很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华树也认为,因人类语言的特殊性、模糊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机器翻译还远远未达到完全取代人类译者的境地。(记者 孙奇茹)
读了这篇辟谣贴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欢迎网友们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推荐内容
-
糖友对“甜”误解很多? 这里有答案
糖友对“甜”误解很多? 这里有答案信息时代的来临,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
-
电梯自救办法靠谱吗?事实又是什么?
面对流言,希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寻找官方回应。而不是着急着把流言传播出去,毕竟现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出台了,网络上传播谣言...
-
靠节食来减肥?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流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辨认其实 不难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多破绽。所以今天,小编照常给大家辟谣一则
-
确定突变导致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日本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方法的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发现三个未知电阻突变过程。他们发现两个已知和未知突变表明他们的方法
-
女子遭“大师”摸脖诊断不调理会患癌,花8万调理后身体过敏肚脐流
女子遭“大师”摸脖诊断不调理会患癌,花8万调理后身体过敏肚脐流脓 杭州市民黎女士反映,今年3月份她到杭州萧山的一家养生馆调理...
-
冷水吃药会致癌?大家都来看看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
-
研究揭示了细胞感受周围环境的方式
细胞推出微小的探测器来探测它们的物理环境,但这些微型传感器真正发现了多少?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及其同事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典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