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熊虫"合体"就能抵御太空辐射? 谁说的!
与水熊虫"合体"就能抵御太空辐射? 谁说的!
流量为王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所以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懂得辨别真伪别被谣言洗脑。
科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了水熊虫抵抗辐射损伤的独门“武器”——损伤抑制蛋白Dsup。他们还发现,这种蛋白放到其他动物细胞里也能同样起到保护作用。
太空旅行、火星定居等,是我们“星辰大海”美好愿景中的一部分,但人类毕竟是肉眼凡胎,如何抵抗太空旅行或在其他星球上生活可能受到的伤害呢?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或许可以将水熊虫的DNA与人类细胞相结合,利用其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宇航员更能抵抗太空飞行的有害影响。
水熊虫究竟是“何方神圣”?其DNA真的能与人类细胞结合吗?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将水熊虫DNA与人类细胞相结合并不靠谱,而且还涉及伦理问题。目前,金属壳体和强磁场屏蔽技术是宇航员抵御长期太空辐射的主流技术。”
水熊虫生命力强有“独家武器”
是谁能在零下20摄氏度沉睡30年后成功苏醒;在150摄氏度高温下镇定自若;耐得了太空的真空环境、扛得住射线侵袭;在6倍于深海压力的环境下也能存活?
答案是:水熊虫!
科学家已知,水熊虫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物种,这种动物只有约1毫米大小,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的样貌。美国康奈尔大学遗传学家克里斯·梅森对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指出,水熊虫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太空环境中存活的动物。
那么,水熊虫耐受各种极端环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其他动物,水熊虫具有更多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以及更多拷贝的MRE11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帮助减轻氧化损伤、修复DNA,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此外,水熊虫体内还缺少一些与环境应激有关的基因,这可能也有助于它们适应恶劣环境。
另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016年9月20日报道,日本科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了水熊虫抵抗辐射损伤的一个独门“武器”——损伤抑制蛋白Dsup,它可以显著减少水熊虫DNA在遭受X射线照射时的损伤。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蛋白放到其他动物细胞里也同样能起到保护作用。他们让实验室里培养的人源细胞也表达了这种蛋白,结果与没有这种“护盾”的普通细胞相比,表达了Dsup蛋白的细胞在接受X射线辐射后,仍保持了一定的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其DNA损伤也比对照组减轻了40%。
“人虫结合”不靠谱且涉伦理问题
梅森团队打算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他表示,未来可将水熊虫的DNA和人类细胞结合,帮助宇航员长时间抵御太空辐射的侵袭。
趣味科学网在报道中指出,研究显示,宇航员太空旅行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是辐射暴露。如果科学家能找到一种帮助人体细胞抵御辐射影响的方法,那宇航员就能在太空中更健康地生活更长时间。而且,在理论上,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减少癌症治疗过程中辐射对健康细胞的影响。
尽管梅森对将水熊虫DNA与人类细胞结合信心满满,但杨宇光对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事不靠谱,而且涉及伦理问题。”
杨宇光解释说:“水熊虫之所以能够耐受如此恶劣的环境,除了上面所述的基因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体型小。”生物物理学告诉我们,如此微小的水熊虫和另一个大的物体比如人,在真空下的受力状态,包括能够承受的力、内外压力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跳蚤体长0.5—3毫米,却能跳出350毫米的高度,相当于身体长度的100多倍,如果人类具备跳蚤的跳跃能力,就能跳到340米左右的高度吗?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同理,如果将水熊虫等比例放大到人的大小,它一样无法抵抗真空环境。”杨宇光说。
此外,梅森表示,如果基因工程能使人类更安全地居住在火星上,而不影响他们在地球上的生活,那这样的基因工程可能就是合乎伦理的。但杨宇光指出:“如果将水熊虫的DNA与人类细胞相结合,那么,拥有外源性DNA的人还算人吗?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金属和强磁场是“盾牌”
如果将水熊虫DNA与人类细胞结合的方法不靠谱,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人类长时间抵御太空辐射的侵袭呢?
杨宇光介绍说,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多种方法,但比较靠谱的是金属屏蔽技术以及强磁场屏蔽技术。
“所谓金属屏蔽,就是使用比较厚的金属来制造宇宙飞船的壳体,屏蔽太空辐射,这种方法的缺陷是航天器的‘块头’越大,需要的金属就越多,导致航天器‘体重’增加,发射成本上升。因此,这一方法适合比较小型的航天器。”
为了减小航天器的尺寸,科学家提出了让宇航员“冬眠”的想法。据介绍,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都在研究控制宇航员“冬眠”的载人深空探测技术。ESA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该机构认为“可控的‘冬眠’是载人太空飞行中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并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小组,希望使其“梦想照进现实”。
杨宇光说:“‘冬眠’的宇航员不需要太大活动空间,航天器的体积和质量可大幅减小,辐射防护技术难度和成本因此得以显著降低。”但这一技术目前还只是个美丽的愿景,并未成为现实。怎样保证“冬眠”技术的安全性——既要绝对保证宇航员准时醒来;又要防止“冬眠”对宇航员身体造成严重损伤,都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至于磁场屏蔽,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科学家目前正计划利用磁场包围宇宙飞船,就像环绕地球的磁层,保护宇航员免受太空辐射。这一项目名为“太空辐射超导屏蔽”(SR2S),它能利用超导磁体产生比地球磁层强3000倍的磁场,产生的磁场可改变带电粒子的路径,SR2S将围绕飞船创建一个30英尺(10米)的宇宙射线偏转力场。
但杨宇光同时指出,磁场屏蔽方法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强磁场本身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如何让强磁场在更好地抵御辐射的同时不伤害人体,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人类登上月球,再到出征火星,以及更遥远的未来,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从来都非坦途,但这并不能阻止人类迈向外太空的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新技术的到来,人类对于新世界的探索之旅也必将更加畅达。(记者 刘 霞)
这篇文章有解决大家一直以来的困惑吗?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知识。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推荐内容
-
亡灵基因在死后几天活跃起来
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的基因在死后几天仍然开启,可能为保存捐赠器官进行移植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方法,以及更准确的方...
-
反手摸肚脐≠好身材?大家都来看看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西瓜+桃子」吃了致死?你懂吗?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早上喝奶更利于营养吸收?很多人想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很容易被带跑方向。有时候真相也许并不是网上说的那样,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
-
Aptamer Therapeutics与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药物开发计划
在成功获得CRUK生物治疗药物发现项目奖后,Aptamer集团的一部分Aptamer Therapeutics Limited很高兴地宣布与Dan Wiseman和曼彻斯特大学
-
来自脐带血细胞的神经元可能代表新的治疗选择
20多年来,医生们一直在使用胎盘和脐带中残留的血液细胞来治疗各种疾病,从癌症、免疫疾病到血液和代谢疾病。现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
-
聊城市移动PCR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小时内完成核酸样本检测
聊城市移动PCR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小时内完成核酸样本检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志威 通讯员 梁胜楠 聊城报道4月27日,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