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关于癌症的四个谣言? 真实情况是这样

关于癌症的四个谣言? 真实情况是这样

全民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注意别被误导。

不久前,科普作家李治中(笔名菠萝)做客“一席”演讲,与观众们分享了关于癌症的那些事。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在美国杜克大学拿到癌症生物学的博士以后,在美国一个顶尖的药厂工作了很多年,一直在做抗癌新药的研发,从2013年起开始写科普文章。

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来坚持在业余时间做科普呢?因为我们必须提前了解癌症。不然的话,一旦出现问题,你就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那个人,因为你会非常地恐慌,因为你不了解真相。

癌症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接触,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目前,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400万人,因癌症去世的人超过280万。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会有5个人因为癌症去世,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身边都会有癌症患者。

根据美国的最新统计,37%的女性和42%的男性在一生之中会遇到癌症,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大家的想象。

癌症是谣言的重灾区,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流传广泛的谣言。

第一个谣言是,纯天然的东西无公害。

大家总是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

举个例子,比利时曾经有一些女性莫名其妙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进行减肥。那种中草药后来被检测发现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这些植物常被作为中草药入药。

含马兜铃酸的植物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因为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引起基因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中国是肝癌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但是很不幸,很多人为了保肝去吃一些中草药,结果中草药中正好含有马兜铃酸,结果造成了双重刺激。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马兜铃酸引起的基因突变。

第二个谣言是,去医院死得更快。

曾有一位90后年轻女演员得了淋巴癌。其实淋巴癌通过正规治疗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她出于害怕,又听信了谣言,所以没有去医院治疗,而是找了农村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以后,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结果非常不幸,她很快就去世了。

她最后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她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造成的严重感染。因为她得了淋巴癌,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脆弱,这时候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极容易导致感染。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

第三个谣言,可能更多人会上当受骗,那就是酸性体质致癌。

酸性体质致癌的理论看上去很有道理。第一,它告诉你,正常的血液pH值是7.35到7.45。这有没有问题呢?没有问题。伪科学常常都是从科学开头的。第二,血液的pH值如果小于7,人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一般的体检中,并没有血液pH值这一项,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第三,它说如果你的身体不好,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就会变成酸性体质,就容易得癌症。

于是有人就问:怎么判断自己“酸”了没有呢?它说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我感觉,如果你“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你就是酸性体质。还有一种方法,免费给你寄一个pH值试纸,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这里有什么问题呢?它其实偷换了一个概念,把血液变成了唾液。唾液正常的pH值是多少呢?6.8到7.1,所以你只要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很多人测完以后吓坏了。

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中医没有这个理论,西医也没有这个理论,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你只要在网络平台上搜索一下排酸产品,你就知道这个理论为什么被发明了出来。

第四个谣言,就是饿死癌细胞。

这个理论说的是,癌细胞生长很快,它特别爱吃糖,所以咱们就不要吃东西,饿死它。

这听起来好像也有点道理,但有个问题,癌细胞喜欢吃糖,很多细胞也喜欢吃糖,比如我们的脑神经细胞、我们的免疫细胞,所以按照这个理论,在饿死癌细胞之前,你已经把人也饿死了。

其实在中国,有20%至30%的癌症患者最后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去世的,这不是开玩笑。目前在美国,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整体治疗环节,中国在这方面还非常落后。但是很高兴,有些专家已经开始呼吁,我们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盲目相信饿死癌细胞这件事情,癌症病人真的更需要吃好吃饱。(李治中)

这篇文章有解决大家一直以来的困惑吗?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