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茶烟”有助戒烟? 别以讹传讹!

“茶烟”有助戒烟? 别以讹传讹!

信息时代的来临,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别被谣言洗脑。

在电子烟之后,一种新型的“烟草”——茶烟日益火爆。所谓茶烟,就是把茶叶当作烟草来抽。在商家的广告宣传中,茶烟的外观、吸食方式、味道等都与传统香烟类似,但不含有尼古丁,因此自称具有“替烟”“戒烟”等功效,号称是“健康烟”。

但专家认为,再健康的东西点燃后吸入肺部,都会变成健康杀手。茶烟虽然没有尼古丁,不少产品却含有焦油,与传统烟草一样有害健康。

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茶烟”,大量茶烟商品映入眼帘,基本上都是这样介绍:“口感醇香,好抽不上瘾。只做放心的好茶烟,看得见的真材实料,选用优质茶叶、菊花、重瓣玫瑰、蜂蜜,个别款会添加薄荷。”

种类繁多的茶烟(网络截图)

商家一般都会着重介绍,茶烟口感像传统香烟,但不含尼古丁和焦油,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价格上,便宜的一包三五元,贵的要五六十元。有商家介绍:“接近香烟的口感,闻着都是淡淡的茶香。茶烟跟香烟一样点起来抽。不含尼古丁,不含焦油,不上瘾,不依赖,不改变抽烟习惯,又对身体无危害。没有任何危害身体的物质在里面。”

茶烟宣传图片

河北的盖先生看到宣传,本着替代香烟的目的买了一包,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抽起来既不像烟也没茶味。盖先生说:“有一个宣传说茶烟可以替代普通的烟可以戒烟,就试着抽了一下,发现茶烟的效果并不好,它没有真实烟的作用,也没有尼古丁,根本做不到替代的效果。抽茶烟没有茶的感觉,就是烧树叶子的感觉,它也没有普通烟草的那种香味。不能替代烟也不能戒烟,所以不会打算再抽,也不会再买了。”

傍名牌的茶烟(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盖先生打开茶烟,试着用里面的茶叶泡水,发现味道比普通茶叶差远了。他说:“我还把一茶叶撅开了,泡了一下水,发现那个茶叶泡水也不会有茶的香味,要不然就是用的比较次的茶。”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前不久关注了茶烟的问题,他们查阅部分茶烟检测报告发现,虽然没有尼古丁,但部分产品焦油含量比传统烟草还高,有一款产品焦油含量高达14.41毫克。而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焦油含量11毫克以上的卷烟产品是不能进入市场销售的,该茶烟焦油量比正规烟草还高,其“健康”噱头不攻自破。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副主任闻超介绍:“从广告的角度来说,它的广告宣传中有误导消费者的内容存在。比如广告里会宣传,抽茶烟更健康,把茶叶通过燃烧的方式吸入人体内。其实它高温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这些广告主提交了一些相关的检测报告,我们发现检测报告中确实显示含有焦油,而且焦油含量已经高于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的)上限了,我们觉得跟它的广告宣传是自相矛盾的。我们认为从广告法的角度可以去认定他涉嫌违法,涉嫌虚假误导消费者。”

茶烟焦油含量并不低(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闻超告诉记者,广告监测中心并没有执法权,此次公布调查结果是希望引起各方重视,茶烟到底算食品还是烟草?该由哪个部门监管?能否通过互联网销售?是否存在未成年人接触的风险?闻超说:“它的名称叫茶烟,但是它现在既不属于食品的范畴,也不属于烟草的范畴,本身这个产品没有明确划分。无论是从食品的角度,还是从烟草的角度,对它进行规范或者监管,其实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想先把问题抛出来,看看有关主管部门有没有更加明确的界定。”

有部分茶烟宣传把茶多酚“吸入”身体有益健康,那么抽茶烟到底功效如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茶的有益成分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把茶叶点燃再吸入肺部,有益成分所剩无几,有害成分倒是有很多。“喝茶是茶叶中的一些功能活性成分,浸泡扩散到水里,人喝了以后通过消化系统来吸收。但如果把茶叶燃烧了,茶氨酸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它会在燃烧中变性,还有儿茶素也是不耐高温的。将茶叶燃烧之后释放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性物质,另外它燃烧之后也会产生焦油,对人体都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在燃烧的条件下,茶叶里面含有的这些有益健康的功能活性物质都会被烧掉,变成烟雾。”

朱毅说,认为茶烟有益于身体健康,只是从喝茶好所以抽茶烟也好的角度朴素地去理解,但换一个说法更方便理解,炖鸡汤好喝,但把老母鸡烧焦后闻它的烟味,能有益吗?“也就是说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摄入和烹饪方式,如果改变了,最终的健康益处就可能丧失殆尽。比如一只老母鸡拿来炖汤,老母鸡当中的一些小分子物质会扩散到鸡汤里面,还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但是如果把老母鸡烧了,闻到的烟雾是不可能有益的,同时燃烧产生的这些物质还会对我们的肺部造成伤害。”(记者任梦岩 傅闻捷)

这篇文章有解决大家一直以来的困惑吗?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欢迎网友们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