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时的贝类海鲜不能吃? 谣言又来了
赤潮时的贝类海鲜不能吃? 谣言又来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获取消息的渠道非常多,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千万不能以讹传讹。
6月11日,《福州晚报》报道,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福建连江和石狮海域发现两起有毒赤潮,大家吃贝类海鲜时需多多留意。那么,什么是赤潮?为什么海域发生赤潮现象会影响贝类海鲜的食用呢?
据东南网介绍,赤潮也被称为“有害藻华”,发生赤潮时,海洋或湖面上常常会形成一大片红色景象,因此赤潮也被许多人比喻成“红色幽灵”。其实,它是水中的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从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要避免食用发生赤潮海域的贝类海鲜呢?
据《齐鲁晚报》报道,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中国经济网介绍,麻痹性贝类毒素并非来自贝类生物体本身,而是贝类摄食有毒藻类,并在其体内蓄积、放大和转化等过程形成的具有神经肌肉麻痹作用的赤潮生物毒素。人体若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会产生麻痹性中毒现象,所以该类毒素又被称为麻痹性贝类毒素。
中国新闻网指出,因贝壳类海产透过过滤方式进食海藻,会积聚麻痹性贝类毒素,这些毒素不会因高温煮沸而消除,人们进食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中毒情况,包括身体器官麻痹。《中国质量报》进一步解释称,贝类摄入此毒素对其自身无害,因毒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但该毒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毒素会很快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中毒轻者会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目前,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主要还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
因此,《福州晚报》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赤潮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如发现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请尽快就医。另外,还需提醒消费者,在烹饪贝类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同时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王婧)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
读了这篇辟谣贴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欢迎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知识。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推荐内容
-
大蒜治鼻炎、板蓝根预防感冒……11月这些流言最热?你了解多少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新发现为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提供了关键
在科学进步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捕获了杆状光感受器磷酸二酯酶6(PDE6)的全长结构,这种酶在人类视觉中
-
12月14日河南郑州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河南昨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
河南昨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那么,对于河南疫情的这个话题,今天的你是否也在关注着?具体什么情况?下面跟小编一起来
-
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利用DNA突变来治疗血液和骨髓癌症
在耶鲁癌症中心(Y CC)和斯米洛癌症医院(S milow Cancer Hospital)领导的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旨在利用DNA突变来治疗两种血...
-
猴子和病毒 一起有一百万年
包括MIPT基因组工程实验室生物信息学家Vasily Ramensky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根据其基因组对6种非洲绿猴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它们对猿猴免疫缺
-
12月4日广州白云区疫情数据公布 白云区昨日发现1例新冠病毒
【摘要】非必要不外出、不出行、不远行。如果您28天内有境外或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的旅居史,请及时向社区报告。据@广州白云发布 微博
-
细菌的双重生命 靠铁和纯电力生活
RIKEN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当铁 - 其已知的能量来源 - 不存在时,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可
-
多数花生酱能检出黄曲霉毒素!长期吃会有什么后果?你知道哪些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