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还是毒药?? 这才是事实!
佳肴还是毒药?? 这才是事实!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别被谣言洗脑。
菌类,俗称蘑菇,因其味道鲜美而广受美食爱好者的青睐,其中野生菌类由于风味更佳、得来不易,受欢迎程度又远高于人工养殖的蘑菇。然而,菌类的种类纷繁复杂,盛产美食的同时也暗藏“杀机”,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人因为误食有毒蘑菇而发生危险的新闻。如何鉴别毒蘑菇,成了一个很受大众关注的“知识点”。然而,“民间传说”并不是全都可靠,相信网传或仅凭经验采摘蘑菇自行食用,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图虫创意
01
辨别毒蘑菇?网传鉴别谣言 全都不靠谱!
一条条看过去,网上流传的那些“毒蘑菇”鉴别谣言,全都经不起推敲:
谣言一: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事实上,有许多剧毒蘑菇也和普通无毒蘑菇一样,拥有朴实的外表。例如被称为“毁灭天使”的白毒伞,作为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外表看来,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可见,毒蘑菇也懂得“装低调”。
谣言二: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事实上,所有的蘑菇都没有叶绿素,也都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其毒性与生长环境并无太大关系。有点小名气的“毁灭天使”白毒伞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树林里,却有着致命的剧毒。
谣言三: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的确,许多有毒的鹅膏属菌类都具有以上三条特征。然而,也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比如亚稀褶黑菇,不仅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然而,误食以后就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因器官衰竭致死。
谣言四: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早在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man Mier等人就报道了“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筛选潜在的生物农药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也有一些对蚊虫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
谣言五: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这里必须要说一句,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纯属“想当然”的结果。在2007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误食致命白毒伞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经用上述方法验毒。事实上,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而且,毒蘑菇的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图虫创意
02
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才是最安全的办法
目前,并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来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所以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野生蘑菇采摘食用警示:
1.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2.切勿采、食野生蘑菇。
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消费者,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3.食品经营者要严把进货关。
各类餐饮单位、食堂等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4.发生食物中毒时要及时处置。
消费者误食野生蘑菇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的,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还应保留病历和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食品经营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作者 " 冯梓晔
审核 |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读了这篇辟谣贴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欢迎网友们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推荐内容
-
多种与肥胖有关的癌症发病率正在上升
年轻人遭遇癌症的故事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视野。癌症是否年轻化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近期,一项覆盖了超过美国半数人口的大型研究发现,...
-
胆结石不切除,会发展成胆囊癌吗?
胆结石不切除,会发展成胆囊癌吗? 日前,一位老人因小便黄来就诊。由于她有多年胆囊结石病史,医生起初怀疑她是因胆囊结石造成了胆道
-
洗头不能太勤,否则会头痛? 真相来了
洗头不能太勤,否则会头痛? 真相来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讯息传播效率飞速提高,但其中很多消息还没被证实真实性就大范围传播开了。因此我
-
精炼白糖分子小,更易被细菌利用?来帮大家解答一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坊间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证这些流言的真实性,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真事。在这里,小编必须提醒大家,...
-
Clodagh O 'Shea被任命为HHMI学院的学者
Clodagh奥谢,副教授索尔克研究所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是最早接受教师学者的资助计划,一个新的合作伙伴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霍华德·
-
医院里的飞虫藏有致病菌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组英国医院中从飞虫中回收的细菌中有超过50%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有抗药性,对患者构成潜在的感染风险。阿斯顿大学的研
-
女子脑袋长“不定时炸弹”害怕手术,武汉医生在其手腕开小孔“拆
女子脑袋长“不定时炸弹”害怕手术,武汉医生在其手腕开小孔“拆弹”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2日讯(通讯员邹亚琴)自从查出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