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土特产上网先过安全关? 确有其事?

土特产上网先过安全关? 确有其事?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需要懂得辨别真伪别被谣言洗脑。

如今,借助短视频记录日常、偶尔带货,成为不少人的时兴选择。但细究起来,这里头或有法律风险。最近,一位四川的猪肉摊主遭到起诉,原因是其自制的香肠没有食品标签和生产许可证,买家要求“退一赔十”。对此,卖家倍感委屈:自制的土特产,哪能证照齐全?当地小摊都这么卖,为啥上了网就不行?

该案件引发关注,很大程度在于其普遍性。近些年,电商春风吹遍乡间田野,从腊肉、咸菜,到蜂蜜、柿饼,不少土特产都上了网。相较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很多家庭作坊自产自销的食品,以地道的家乡味、家常味吸引了不少拥趸。一来二去,这块市场渐渐做大,如上述这般的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从双方的申辩看,卖家讲的是“情”,自己不过赚个小钱,“顾客愿买就买,不买就算了”;买家讲的是“法”,认为既然是正规网购,就有权要求安全保证。前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后者的要求确实也没毛病。这份纠结,也正是土特产上网种种现实纠结的集中体现。

目前,该案件已被法院受理,如何判决我们不妨静心关注,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提醒。乡村电商方兴未艾,想从小打小闹变成正规产业,迟早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标准化、制度化。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很多地方都已经拿出了具体管理办法,总体来看,标准和要求比商业化生产都要低一些。比如,一般散装食品只需标明生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即可,可以说给自产自销留足了空间。那些有心尝试电商的商贩,既然要与技术接轨,就要肯钻研、守规矩,这算是一种必需的学习成本。况且,不管到什么时候,安全都是消费者的第一诉求。配齐相关标识信息,让买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更有助于生意本身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家庭作坊做的是小本生意,而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成本不低,不做不行,想做太贵,咋办?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伸出援手。一些地区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特产进行统一认证,减轻个体户成本压力,不失为有益探索。未来,我们期望更多方面能够正视这些具体问题,举一反三,拿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更多土特产过好安全关。(崔文佳)【责任编辑:任禹西】

读了这篇辟谣贴大家有没有恍然大悟?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继续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知识。

来源:中国食品辟谣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