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

11月17日郑州新密市疫情最新数据公布 昨日,郑州本轮疫情全市累计确诊53例

郑州全市社会面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基本实现“圈住、封死、扑灭、捞净”目标。据消息显示,11月16日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郑州市第2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自11月2日我市发生本地确诊病例以来,我市用了一个潜伏期的时间,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15日前实现‘圈住、封死、扑灭、捞净’”的工作目标。

本轮疫情全市累计确诊53例

截至今日18时,全市连续两日无新增阳性病例,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3例,其中:荥阳市37例、新密市12例、金水区4例。目前,已治愈出院2例。

本轮疫情发生后,全市科学流调排查,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摸排,累计追踪密接人员1882人、次密接1.2万人,实现了“时间不留空、空间不留缝、人员不遗漏”。

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针对确诊患者,我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组建省市呼吸、感染、儿科等专业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对所有患者制定“一人一案”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参与率达到100%。目前,我市确诊病例均为轻型和普通型,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隔离管控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参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标准,我市切实做好1.4万集中隔离人员的送餐、消毒、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环境消杀等工作,派出院感专家和营养师进行巡回指导,提升管理和保障水平。针对本轮疫情低龄儿童较多实际,允许家长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陪同隔离;家长无法陪同的,由志愿者、教师等陪同隔离。我市抽调市八院、九院心理专业人员,对儿童和心理焦躁人员进行“点对点”疏导,做到隔离管控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重点人群每日“滚动式”核酸检测

本轮疫情中,我市针对重点人员和风险人群,坚持每日“滚动式”检测与8区(市)全员检测相结合,全面筛查潜在感染风险。11月16日集中隔离点采样11931份(隔离人员9048人、工作人员2378人、物表505份),结果均为阴性。目前,我市已对重点人群开展了10轮以上的核酸检测,共检测6.8万人次,及时筛查出感染者。

8区(市)第3轮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11月15日,我市对8区(市)开展的第3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811.7万人,结果均为阴性。统计显示,此轮疫情,我市先后对疫情发生地以及确诊人员活动地的8个区(市)进行了3轮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2301万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

新增53号病例曾12次核酸检测阴性

需要注意的是,11月14日新增的53号病例,为集中隔离9天后检测发现,此前从11月3日起已连续进行了1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一病例,也再次证明少数感染者潜伏期较长,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

防控区域划定做到精准科学

从我市确诊病例情况来看,除11月4日荥阳市贾峪镇全员检测发现的两例患者外,继发感染者主要从集中隔离点内产生,未发生病例外溢情况,防控区域划定做到了精准科学。目前,我市社会面已连续12日无新增阳性病例。

风险职业人群适时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下一步,我市将从严从细人物同防。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和从业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和服务人员、口岸进口货物直接接触人员等风险职业人群,严格开展健康监测和每周全员核酸检测,适时加密核酸检测频次;针对冷链等可能引发的输入性疫情,仔细排查入境、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杀,实现全流程追溯、全链条监管。

严格禁止未消毒物品进入校园

我市将持续全面守护校园安全,坚持校园封闭式管理,各级各类师生员工入校园必须扫码、测温、戴口罩。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幼儿)要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出行,做好从家门到校门全程防护;高校、中职中专和技工学校学生要做到非必要不离郑;加强学校的晨午检和发热学生管理,加强因病缺课师生的病因排查管理。全面加强进入校园物品管理,对进入校园的外卖、快递、食品要按照防疫要求进行消毒处理,严格禁止未消毒物品进入校园。

封控、管控区域解封须经专家组评估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下一步,我市将对满足条件的管控区域分期分批有序进行解封。解封前,严格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杀,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相关要求,参照外省市疫情防控经验做法,结合我市“7·30”疫情处置情况,原则上:对于区域内近14天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按规程完成多轮核酸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的封控、管控区域,在严格规范终末消毒后,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将予以解封。各封控、管控区域具体解封时间,由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提出解封意见,一区一研判、一区一方案,报省市专家组综合研判后,分级分类,稳妥有序,适时解封。

风险地区入郑人员须摸清活动轨迹

“解封”不等于“解防”,解封后全市仍将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我市将要继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落实。对中高风险地区入郑人员,要及时摸清“吃住行消”等活动轨迹,构筑疫情防控“数字防线”,做到“漫入即预警、预警即管控”。近28天内有境外旅居史或近14天内有国内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应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告,配合落实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措施。

百人以上聚集性活动应审批

解除封控后,全市各级各单位和全体居民,要按照最新版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要求,社区、景区、密闭性公共活动场所、文体休闲娱乐场所继续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一米线”“四件套”措施,人员密集场所严格落实日常保洁、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景区景点落实实名制购票、“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宾馆、酒店、民宿等要做好入住人员登记报告和健康状况监测。全体居民应当继续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清洁和消毒。

解封后,我市仍将严格聚集性活动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大型聚集性活动,会议、培训尽量采取线上方式,确需线下举办的,“谁举办、谁负责”,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严格落实。100人以上聚集性活动均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并报疫情防控机构审批。

省外返乡人员应在时限内登录报告

相对而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疫情防控问题相对复杂,疫情监测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今后我市将全面强化农村、城乡结合部疫情防控。

按照规定,省外返乡人员应在来郑前48小时、返郑后24小时进行登录报告,由村(社区)工作人员查验健康码,落实核酸检测、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措施。同时,村级组织要加强日常巡查,发现健康码、体温异常情况及时核实并报告。

国际航班入郑强化“口袋”管理

为严格强化“外防输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国际航班入郑口袋管理,在第一入境点完成14天集中隔离人员,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人员执行“7+7+2”措施,即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1次);对未全程接种过WHO认证新冠疫苗的入境人员,完成14天集中隔离后,先落实7天集中隔离,解除集中隔离后再落实7天健康监测,健康监测结束后2次核酸监测(每7天一次核酸检测)。

保障隔离封控管控区群众医疗需求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封控、管控区群众及隔离医学观察相关人员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统计显示,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定点收治医院共接诊封控区、管控区人员592人,隔离观察人员122人,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8例,顺利分娩3例,透析7例,有力保障了封控、管控区群众及隔离观察人员就医需求。

集中供暖密闭性场所须定时通风

目前,郑州市已经开启冬季供暖。相关专家表示,强化疫情防控,做好室内通风非常重要,特别是使用中央空调等集中供暖的密闭性场所,早、中、晚必须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清洁;供暖场所环境的消杀要适当增加频次,对公共用品、扶手、把手等部位都要增加消杀。

此外,良好习惯就是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在生物疫苗以外,每个市民都要打好“社会疫苗”,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一米线,保持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平衡心理等良好习惯,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12月底前完成3—11岁人群全程接种

11月1日起,我市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截至11月15日24时,全市3-11岁人群共接种第1剂81.75万人,接种完成率53.44%。在坚持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下,我市将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应接早接,确保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

按照全市接种安排:11月底前集中完成3-11岁人群第1剂疫苗接种,接种第1剂后满三周的可接种第2剂,12月底前集中完成3-11岁人群第2剂疫苗接种。因身体及其他原因未能及时接种的,其后符合接种者可及时接种。

全市加强流感疫苗供应和使用

随着季节变换,秋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冠肺炎叠加风险增加,为了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避免流感疫情对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困扰,我市高度关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通过郑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主动监测郑州市流感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及时处置流感聚集性疫情事件。我市加强了流感疫苗供应和使用,对医务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截至11月14日24时,我市流感疫苗已采购64万剂,累计接种41.03万剂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