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轻信近视治疗产品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上升为52.7%。相应地,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视力保护产品,如护眼贴、护眼仪、穴位按摩仪等,这些产品大多使用“康复”“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词语夸大宣传功效。
“自用亲测有效,让眼睛明亮起来。温和好用,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前不久,某款“明目膏”产品发起团购,宣传说明引起不少消费者注意,很快团购数接近6000人次。
一款包装上写着“某明目护眼贴”字样的产品,宣称能治疗近视、散光和视力模糊,并列举了“康先生眼睛近视近1100度,用了‘买10送12’套餐后,近视度数恢复到正常度数”等案例。
近视真能被治愈吗?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这些广告宣传大多缺乏科学依据,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治疗近视很容易”的误解,反而忽视孩子近视防控,必须对其依法整治。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们,勿轻信所谓的治疗近视广告,近视防控抓早抓小是关键,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良药”。
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愈。2019年,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如果是因为用眼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假性近视,应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通过科学的方法恢复;但如果真性近视已经发生,只能通过配戴眼镜、近视眼手术等方式来进行矫正,希望借助明目膏、护眼贴等产品来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恢复视力的说法不靠谱。
培养良好用眼习惯要抓早、抓小。从孩子出生到3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要尽量避免3岁前的婴幼儿使用电子产品。3至6岁是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关注他们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用眼、健康用眼、卫生用眼的习惯。
科学用眼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的“良药”。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拥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充足的睡眠,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姿势、阅读和书写方式,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并注意周围环境的亮度等。此外,要积极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者每周累计14小时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19 版)
推荐内容
-
心理知识:怎样摆脱宅男生活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物质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实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开不开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
-
研究显示酒精如何损害干细胞DNA
来自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展示了酒精如何破坏染色体并使干细胞发生变异,这有
-
心理知识:自卑和自负哪个好一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
-
心理知识:强迫症治疗方法
心理这个词最近被提及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其实在国外有一个职业特别吃香,那就是心理医生。为什么呢?因为国外特别是西方有几个国家已...
-
怎么判断玉是真货还是假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不假。虽然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一些知识很容易,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难以辨别的信...
-
科学家发现了旧RNA的新角色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小核仁RNA(snoRNAs)的意外功能,可以解释某些疾病的原因。由肯塔基大学的Stefan Stamm教授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R
-
辽宁新增13例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1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辽宁卫健委网站消息,6月6日0-24时,辽宁省新增1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9
-
新的设计策略可以帮助改进层状超导材料
东京城市大学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层状超导材料,其导电层由铋,银,锡,硫和硒制成。导电层具有四个不同的子层。通过引入更多的元...
-
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黑色素瘤的扩散
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2019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EMBO会议上,来自班古里昂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通过
-
心理知识:研究发现敏感的人更易自杀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现在也慢慢开始关注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外界事物的巨大变化,很多人跟不上变化的脚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