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前,你要了解这些事
近年来,牙齿矫正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正畸案例数目由2015年的160万例,增加至2020年的310万例,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950万例。在2020年口腔齿科类消费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牙齿矫正。
那么,几岁可以开始正畸?正畸又需要注意什么呢?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最佳正畸时间不可一概而论
“孩子几岁可以开始正畸呢?”这是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王蕾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
王蕾表示,一般来说,正畸的最佳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高峰期。“男孩为12到14岁、女孩为11至13岁,在这个时期恒牙根逐渐发育完成,上下牙齿间的咬合关系也调整完成,此时进行牙齿矫正,疗程短、效果好。”她说。
不过,最佳矫正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影响颌骨发育的畸形牙齿,需提早发现。
“比如,我们常说的‘兜齿’或‘地包天’,这样的牙齿畸形在3到5岁就可以治疗。再比如严重的下颌后缩、深覆牙合,这些在替牙期(7到10岁)进行早期治疗,可避免严重牙齿畸形的发生,免除后续的手术治疗。”王蕾提醒道,“一旦发现孩子牙齿发育出现问题,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保持器需佩戴2年以巩固成果
经过长期正畸,牙齿被排列整齐,矫治器也被去除,但这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患者还需佩戴保持器。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刘思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正畸过程中,不仅牙齿会发生移动,牙周组织也会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牙的位置。因此,在矫治结束时虽然牙齿移动到了理想的位置,但牙周纤维的改建还未结束,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恢复,这期间需要依靠外力进行保持。
“保持器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意义重大,不能小视。若不按医生要求正确佩戴保持器,就有可能让正畸功亏一篑。”刘思颖说。
“保持器一般需要戴两年左右,而对于有些极易复发的病例,如牙齿严重扭转、牙齿多缝等,相关患者需要佩戴更长时间的保持器。”刘思颖补充道。
拔牙是正畸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提到正畸,很多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要拔牙。他们觉得这些牙齿都是健康的,拔除了似乎很可惜。
“其实,造成牙齿拥挤的主要原因就是牙量与骨量的不调,即现有牙弓长度容纳不下牙弓内的牙齿,牙齿只能错位、东倒西歪地拥挤生长,这或与人类的遗传、进化有关。”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武俊杰解释道,为了矫正牙齿,就需拔掉少量牙齿来为其他牙齿排齐、内收提供空间。
“拔牙是牙齿矫正中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武俊杰指出,专业医生一般会按照“尽可能保留好牙、拔除坏牙”的原则,选择拔除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美观和咀嚼的牙齿。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拔牙矫正。正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面型特征以及牙量、骨量情况,来综合评估分析决定是否需要拔牙,患者无需过度担心。”武俊杰补充道。(梁夏 记者 张 强)
推荐内容
-
了解人类基因组的重要进展
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项目是由美国,英国,西班牙,新加坡和日本的32个实验室的44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已宣布了一项有关法规
-
黄斑变性的第一次基因治疗手术是成功的
该治疗首次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潜在遗传原因,仅在英国就影响了60多万人。一名80岁的妇女是第10例AMD经历的过程作为治疗的安全性
-
严查大礼包腐败 上海已有5干部被免
严查大礼包腐败 上海已有5干部被免 撰文 | 董鑫 上海市纪委监委5月3日发布消息,因对保供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负有责任,黄浦区两名干部
-
蜂鸟饲养器中的大多数微生物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许多人在他们的院子里设置蜂鸟饲养者来培育和观察这些高能传粉者。但他们提供的糖水能否影响这些微小的羽毛朋友呢?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
-
当感觉到饿的时候,就是在消耗脂肪、减肥吗?真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
-
沙拉真的是一种减肥食品吗?科学观点是说...
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因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其实很多...
-
收藏!这份暴雨避险自救指南请收好
南方入汛来最强降雨即将来袭,局地还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很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城市内涝等灾害。这些强降雨防御小贴士请收好↓
-
个体猪的蛋白质特征使生产者能够通过遗传学确定肉的切割
欧盟的研究调查了个体猪的蛋白质特征,因此生产者将能够确定猪的遗传性切割肉。通过基因组分析,在确定所有主要牲畜物种中基因组的可变...
-
心理知识:犹豫是什么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
-
心理知识: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