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橙汁可乐能显阳?抗原检测操作需规范

  最近,一波脑洞清奇的操作引发围观——

  在新冠抗原检测板的小孔里滴入橙汁或者可乐,检测结果竟然也能显示“两条线”……有谣言说吃橙子、喝可乐会影响检测结果,也有网友直呼,假阳性是不是来得有些太容易了。然而,从研发人员的角度看,这些所谓的“假阳性”完全是无中生有。

  “归根结底,任何检测产品要想得到确切的结果都应该按照说明书来使用,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华大因源中通量研发总监徐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部分抗原检测产品虽然走出了实验室,但是进行检测、验证的环节归根结底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操作。

  橙汁、可乐为啥能显阳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免疫室教授朱宇清对上述操作进行了验证性试验,她发现有的检测试剂盒能够甄别出“坏试验”,显示无效;有的试剂盒会被“蒙蔽”,质控线正常,并显示弱阳性。

  究其原因,获批上市的抗原试剂盒中使用了不同的基底成分。

  那么,为什么橙汁和可乐会让有的抗原检测显出假阳性呢?

  真正的阳性显色,是由于抗原检测捕捉到了病毒的蛋白质,在检测线处发生了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的反应,并且激发了显色反应,质控线和检测线都显色。

  橙汁、可乐也能让检测线显色,是因为两种酸性溶液直接激发了显色反应,使得无需病毒蛋白的存在,就能显色。在化学反应中,溶液体系内的pH值至关重要,决定了离子的解离和结合。

  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把白醋加入热牛奶会导致絮状沉淀,就不难理解pH值导致的蛋白变性(结合在检测板上的抗体也是一种蛋白),由于酸碱度变化改变了化学结构,继而导致了其显色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造成假阳性。朱宇清在其科普文章中解释:直接将橙子汁滴入试剂板条,溶液pH值过低,以及橙汁里面有维生素C,大量还原剂容易导致氯金酸胶体金异常聚集,部分胶体金析出,报告假阳性。

  在试剂盒的设计中,专门有一个设计避免pH值的变化,那就是缓冲溶液。这种溶液对汗液、空气等带来的少量pH值波动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整个反应体系因微小变化引发剧烈变化,继而对结果产生影响。即便如此,缓冲溶液也“缓冲”不了人为大量酸性物质加入带来的对整个实验结果的破坏性影响。

  拒绝假阳性,抗原检测见招拆招

  为了检测方便,抗原抗体的反应和显色反应被凝集到一块薄薄的检测板上完成。但由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抗原/抗体容易从金颗粒表面脱离,标记物不稳定,才导致橙汁、可乐使得反应环境变化,带来假阳性。

  截至4月27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所有的获批产品的检测原理可分为三种乳胶法、胶体金法、荧光免疫层析法。

  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双抗夹心法,但显色的信号物不同。胶体金法的信号物是纳米金颗粒,是可见光颜色信号,通常肉眼可观察结果;乳胶法是涂了色源,同样也是可见光,通过肉眼观察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法的信号物是荧光物质,需要给予适合的激发光才能发射出相应的荧光,所以通常需要特定仪器观察检测结果,但荧光物质相比胶体金稳定性更高,适用于半定量检测,所以荧光免疫层析的灵敏度相较前两者更高。

  “显色信号物更加稳定,将避免一些违背规范操作带来的假阳性的发生。”徐磊说,为了增加显色信号物的稳定性,华大的抗原检测产品用纳米微球为载体技术,结合荧光标记物探针,在载体和发光方面都大大提高了显色的稳定性。此外,检测信号不依靠肉眼观察,而是通过荧光识别设备进行定量,因此提供的信息更具诊断价值,且较传统的胶体金层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约10倍。

  可见,并非抗原检测容易“假阳性”,明明是操作出格,别让橙子、可乐再背锅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