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为消费升温积聚合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实际增长5.7%;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9.4%,在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不过,近期疫情在国内多点频发,给消费带来冲击,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面对复杂局面,消费者有哪些新动态?政府部门采取了哪些促进消费的新举措?消费预期如何?  

  消费心态悄然变化

  疫情不仅影响着经济运行,也改变着消费心态、消费习惯。

  更多消费者加速拥抱线上。56岁的王云萍过去一直习惯逛实体店,最近,她的观念开始转变。“蔬菜、水果、衣服、鞋袜、化妆品……以往我买这些东西都要去实体店里转一转、试一试,这样才能对商品有更直观的感受。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我也开始逐渐接受线上购物了。”王云萍说,一方面,她不太愿意去人员密度大的商场超市;另一方面,国内电商质量、品牌、口碑都越来越好,还能送货上门,退换货也方便。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董礼华介绍,今年一季度,线上消费带动作用明显。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2021年四季度快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2%,对市场销售增长拉动超过1.5个百分点。居民网上购买的商品也日益多样化。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类和用类商品零售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0.6%,化妆品、金银珠宝和体育娱乐用品等升级类商品零售也保持两位数增长。

  健康消费持续走旺。湖南长沙小伙子胡程宇说,自己刚步入职场,目前消费开支不大。前些天,受疫情影响,胡程宇在租住的小区居家隔离了一段时间,对健康更加关注。隔离结束后,他立刻买了一组健身房课程,打算增加锻炼量、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为健康体魄消费,很值!”

  去年以来,健康健身等领域的消费快速增长。各大电商平台上,瑜伽服、瑜伽垫、健腹轮等家用运动商品持续热销。

  消费者精打细算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并存,也引起关注。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消费升级趋势不变。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7.6%、5.9%和10.6%,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9、0.2和4.9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注意多方比价。“我最近定期做‘生活日记’,计算一下要购买多少食品日用品、哪些提前储备、哪些随用随买。特别是针对蔬菜、肉、蛋、油等商品,我会更关注价格,看看是涨是跌、哪家便宜。”在北京一家酒店实习的小富说。退休职工邵国强为了给将上大学的孙女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也在频繁地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咨询,“找个性价比最高的。”

  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

  如何促进消费升温?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新型消费”“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等多项举措。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在消费方面,重点是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要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要促进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引导金融机构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孟玮说。

  各地纷纷亮出新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在北京,首批绿色节能消费券已于4月18日开始发放。消费者通过领取绿色节能消费券购买家电,最高可享受900元的优惠。绿色节能消费券适用商品包括平板电脑、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等。京东、苏宁、国美等企业还推出“以旧换新”等活动。

  在湖北,3月初启动的促进消费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据了解,该活动聚焦零售、餐饮、生活等重点领域,采用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城乡区域联动等多种形式。其中,生活节、深夜食堂节、购物不眠夜等特色活动,引导夜市、步行街、商超等延长经营时间,完善配套措施,打造夜间消费品牌。

  在天津,2022年将新开业20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培育特色化消费场景。这些新开的大型购物中心和社区型购物中心,将累计新增商业面积148万平方米,新增商户2000余家。

  在广西,为期3个月的“33消费节”成为重头戏。据介绍,“33消费节”计划开展超600场次各类促销活动。其中,政府、金融机构、商贸企业等单位对消费者的补贴让利超10亿元。不仅如此,今年还将首次设置“东盟产品·汇聚广西”东盟版块促销系列活动,让国内外消费者足不出门即可买到物美价宜的东盟商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本轮促消费政策强调协同发力、远近兼顾,政策措施既重视应对短期困难行业和薄弱环节,也瞄准未来升级方向和增长点发力,体现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重点和短板相结合”“促进和保障相结合”“供给和需求相结合”五大特征,将有力促进消费恢复发展。

  让供需对接更精准深入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疫情防控精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显效,将进一步夯实消费恢复的基础。

  商品和服务供给方正在积极行动,千方百计确保供需匹配、精准流畅。

  因人而异,深度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高品质的内在需求。“作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的重要决策入口,小红书平台聚集了大量懂生活、爱分享的年轻用户。从他们身上,能捕捉到最新的消费需求和变化趋势。”小红书首席营销官王雅娟表示,年轻消费者追逐潮流的变化速度经常超过了商家理解和反应的速度,因此供需双方都有精准对接的需求。

  “比如,在与某一牛奶品牌的合作中,我们通过用户测试回收到大量深度调研与问卷,形成近500篇体验评测笔记,从包装、口感、成分等多方面为该产品提供优化建议,最终帮助该品牌在产品定位、使用体验、包装设计等层面找到了改进方向,使其更令消费者满意。”王雅娟说,即将举办的户外咖啡季、露营季等活动,将联合相关垂直领域品牌,更好地对接消费需求。

  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消费场景。每年4月中旬前后,北京平谷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看完平谷桃花美,全国网友就能惦记起我们平谷的大桃有多甜!”平谷区文旅局局长孙立妹说,今年第二十四届国际桃花节期间,平谷与阿里巴巴合作,在优酷、淘宝直播上开展了一场持续168小时的云直播,同时飞猪等平台还开设“平谷桃花节”专属会场,全方位展现平谷旅游线路及农特产品信息。

  据介绍,平谷区是北京市的农业大区,“平谷大桃”“北寨红杏”等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数字技术一次性整合各类消费资源,可以大大提升消费体验,发挥特色产业的消费拉动能力,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

  “总体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后期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相关部门将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促消费举措,助力消费持续恢复,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