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孙咸泽委员:产学研联手迈向医药原始创新

  受访者供图

  代表委员连线

  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多年来始终在强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用一组数字诠释了“强劲”二字: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孙咸泽表示,多年的发展使得我国药物研发从跟踪仿制阶段走进模仿创新阶段,并开始向原始创新阶段迈进。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医药发展体系的一次大考,使我国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的不足更加凸显。”孙咸泽说,当前我国化学药的快速模仿创新实现了与国际同步,部分产品已经走出国门,但仿制药生产仍占绝大多数,比例为95%。

  为了摸底我国医药产业,中国药学会组织了70多位院士专家和创新医药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沟通交流,对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进行了梳理。

  孙咸泽介绍,调研发现,医药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型药物和引领性的医疗技术相对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量级研发机构、领军人才,以及大型创新型的公司还是相对较少,原创性、颠覆性的、引领性技术相对缺乏……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药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全球已有一百多款的抗体类药物获批上市,多个核酸药物正开展临床试验,或在近几年内上市。“我国针对此类药物开展了自主研发工作,也有多个产品获批,但相关的制剂工艺并没有配套发展起来。”孙咸泽说,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抗体制备、人源化细胞等生产体系,但一些配套系统仍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颠覆性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方面,智能药物、3D打印药物、高性能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兴学科及新技术,都在深刻改变着化学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向。孙咸泽表示,由于数据完整性及关联性、算法科学性等关键技术的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在我国新药研发中得到有效应用。大型公共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软件的稀缺也制约了我国智能药物的研发。

  此外,在配套高端制造业方面,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仍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创新,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孙咸泽认为,鼓励合作攻关,促成强强联合,将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

  “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与科研院所联系较少,企业应加强主动寻求合作的意识,比如新型偶联药物研发,紧紧依靠药企力量难以为继,需要基础科研支撑。”孙咸泽说,企业自发提高创新和合作意识,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孵化平台,能最大程度上破解技术难题,加快企业创新转型。

  在向原始创新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各创新主体应各司其职。孙咸泽表示,中国医科院等药物研究院群体、中国药学会等学术团体,应发挥组织牵头作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挥区域作用推动医药产业合理布局;国家部门需要提供宏观政策支持,发挥政府引导与监督作用,通过政策文件、资金扶持、科技计划支持等方式引导创新主体开展原始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