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潜意识与记忆的关系

心理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这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视。所以我们自身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能让自己太压抑,需要帮助的话一定要表达出来。

潜意识具有记忆力吗?特异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特异感知,即超感官知觉时提出来的。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讨论关于“潜意识具有记忆力吗”这一问题。

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潜意识具有记忆能力吗?

特异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特异感知,即超感官知觉时提出来的。特异感知,包括遥感,遥视,遥听,透视,显微放大,思维传感,洞察过去,预测未来,等等。靠已有的心理学理论,是不足以解释的。

我们考察特异感知最初级、最低级的方式,如“扶乩”,“请碟仙”,就能发现特异感知最基本的原理:人进入恍惚状态,由其潜意识来操纵一切,来对各种问题做出回答。

我们可以推测:在一切特异感知中,人请来的“无所不知”的“神灵”,正是他自己的潜意识,或起码可以肯定,是由潜意识中通达过来的。最初级的、最低级的形式,也为破译高级形式提供了基本的角度。

我们可以想到,特异感知的奥妙,就在于善于进入恍惚的,或说特异的状态,一种放松至极、入静至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能提取大脑中已有的全部记忆,全部储存。

特异感知,其实是一种这样的自我心理操纵的高技术。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特异感知的第一种解释,即:人通过特殊的自我心理操纵的高技术,可以提取大脑中已有的全部记忆,全部储存。

这些记忆、储存,在一般思维态中,是根本无法完全提出的。能够提出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这种解释,可以说是最“常规”的,最便于人类现在理解的解释。

这就涉及到对大脑全部储存、全部意识、特别是潜意识容量的理解。我们根据催眠术提供的资料,可以毫不怀疑地认定:

第一,人的潜意识对它经历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到的、思想到的、联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记忆的,都是储存下来的。包括他在胎儿时及出生时经历的一切。即可谓“完全记忆能力”。

第二,我们还可以推测:人的潜意识对他学到的全部知识、全部理论,不仅是有记忆的,而且也都是懂的。因为它把解释这理论的一切也都记忆了。这可谓之“完全理解能力”。

第三,人在生活中学到的一切“逻辑”(最广义的含义),或者说一切程序,都是储存进大脑的。这可谓之“完全储存能力”。这一能力,当然和“完全记忆能力”、“完全理解能力”都相联系。

根据“完全储存能力”,可以推论,人的潜意识完全可以根据他看到过、听到过的任何一个逻辑、程序,在大脑中进行演算,推演出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结果。

第四,人的各种联想、想象能力,不过是更高级的“逻辑”与程序。根据联想、想象,人可以几乎无限地扩展自己已有的知识。要知道,联想、想象,其中不知有多少具体的程序。不可胜数。这即可谓之“联想、想象能力”。

第五,人的大脑中除了储存逻辑程序,储存联想、想象程序,还储存直觉、直感程序,美感程序,梦想程序,各种各样显意识的思维程序,潜意识的思维程序。

可以说,生活中的一切经验、判断、知识、理论、科学、哲学、艺术、宗教,无数的书籍、言论,都含着各种各样的多得无法计数的程序。程序之间又有程序,可以相互推演。

大脑中神经元之间亿亿万个联系,不过是各种各样程序间的无数联系的可见面貌。无数的程序与联系,它们又可以根据程序相互组合,排列,推演,衍生,构成难以想象的无限无限多的程序与联系。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联想记忆法。即在学习一种新内容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很大的帮助。这里讲个故事。一个旅行团到了某个城市宾馆住宿,第二天外出游览后回到住所,大家忘了门牌号,正在着急,其中一位说是2449号,因为在住宿时,他听到了门牌号数,心里动了一下,2449恰好与86的平方根一样,只少了一个小数点。由于他留心了一下,在用到时根据这个线索回忆起来。这就是运用联想帮助了记忆。一般说来,联想记忆有以下几点:

①接近联想。如由重力场联想到电场、磁场。

②相似联想,如由钢笔联想到铅笔、原子笔;

③对比联想,如由战争联想到和平,由严寒联想到酷热。

④关系联想,因果关系联想等。

所以说,心理这个词最近被提及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其实在国外有一个职业特别吃香,那就是心理医生。为什么呢?因为国外特别是西方有几个国家已经完成了物质社会的过度,大家更注重精神层次的丰富和健康。而很多人由于外界的压力会得心理疾病,所以心理医生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