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心理知识:心理学那些事儿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现在也慢慢开始关注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外界事物的巨大变化,很多人跟不上变化的脚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从而导致引发很多其他的心理病。

有些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会嘀咕:心理学有个毛用,还不是要靠我自己调节,才不要听你瞎忽悠呢。

心理学和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人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也似乎越来越浓。走进书店,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学书籍;打开电视,每个台都有心理专家侃侃而谈;网络上各种心理学知识和信息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茶余饭后,人们闲聊时满嘴都是心理学的专业名词,什么潜意识啊,创伤啊,童年阴影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啊。乍一看去,仿佛心理学的鼎盛时期已经来临。

可是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公众对心理学的了解非但没有增加,反倒是有些错误观念一直存在于大家心里。比如经常有人见到我就说,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岂不是能够窥视到我心里的秘密?你是心理医生,听说心理医生都有心理病,而且治不好对吧?你是催眠师啊,太可怕了,我还是离你远点儿,别被你给精神控制了。还有些人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会嘀咕:心理学有个毛用,还不是要靠我自己调节,才不要听你瞎忽悠呢。

这些都是对心理学的误解。持这些看法的人一方面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一方面又对心理学怀有恐惧和戒备之心。就像古时候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衣服上也绣着龙,可是当真龙慕名到他家拜访时,他却吓得逃走了。于是有人断言:叶公并不喜欢龙,他只是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其实他对龙是害怕的。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那些“心理学爱好者”并不喜欢心理学,他们只是喜欢似心理学而非心理学的东西,或者说他们只是自以为喜欢心理学,其实是害怕或瞧不起心理学的呢?

好像的确如此。别看“心理学爱好者”们平日里都把心理学术语挂在嘴上,可真要出了心理问题却没有多少人会去接受心理辅导。他们多半会选择默默忍受,或者偷偷地去接受药物治疗。他们宁可承认自己有病也不愿意承认有心理问题,宁可相信药物也不愿意相信心理学。他们对心理学只是喜欢,而不是真爱。就好像一位美丽女子频频向你抛来媚眼,可是你正要自作多情去迎接她时,她却转身投进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这就是心理学的尴尬。

尴尬还不止于此。每年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心理学都是热门专业,所有人都说心理学专业前景广阔,可是毕业找工作时却变成了冷门。工作不好找,只好考研考博继续深造。读完研究生博士生,好不容易在学校谋到了一份心理老师的职业,正打算施展才华大干一场,却发现自己的岗位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学校压根就没把心理老师当回事,尽管口头上是那么郑重其事。做心理老师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了评职称只好转行担任其它学科的老师。要不就干脆一纸辞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所以说,心理活动是每个人都有的。然而这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视。所以我们自身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能让自己太压抑,需要帮助的话一定要表达出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