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生物学家记录了携带疾病的蚊子的二次灭绝

登革热,黄热病,裂谷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等亚洲虎蚊携带者似乎已从巴尔米拉消失。在夏威夷以南1000英里的小环礁上,伊蚊的白鲸很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来到巴尔米拉,当时美国将其作为作战基地接管。军方也进口了许多其他物种,包括常见的黑鼠,Rattus rattus,一种大型树栖啮齿动物,其血液为许多蚊子提供食物。大鼠也吃少年椰子,留下贝壳作为蚊子幼虫的潜在栖息地。

生物学家记录了携带疾病的蚊子的二次灭绝

2011年,为了帮助巴尔米拉从非本地老鼠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中恢复过来,土地管理人员实施了一系列灭鼠剂,迅速根除了它们。如果没有老鼠觅食,蚊子只会被人类咬伤。但是,人们最终并没有被咬过,而是被咬得更多。研究人员开始怀疑亚洲虎蚊是否与老鼠一起消失了。现在,在“生物学快报”杂志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科学家和同事们记录了这个共同灭绝的独特例子。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希拉里·杨(Hillary Young)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生态学,进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系(EEMB)的副教授,他说:“我们认为这是第一次记录的蚊子意外中度灭绝。”“我们假设伊蚊已从巴尔米拉根除,主要是因为它的持久性取决于从老鼠身上采取血粉。”

杨先生早期对巴尔米拉的陆地系统进行的研究产生了一个大数据集,该数据集早于根除大鼠。在根除努力之前存在亚洲虎蚊的证据包括对带有黑光陷阱的昆虫的调查以及来自被咬伤的研究人员的轶事观察。

老鼠离开后,杨和一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加强了他们的蚊子调查工作,包括高效的气味陷阱,但甚至无法找到一只蚊子。他们还对帕尔米拉的游客进行了调查,看看他们是否还在报告被这种咄咄逼人,引人注目的叮咬蚊子咬伤。它们不是。两年未成功的蚊子监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根除标准。

“通常我们会哀悼物种损失,但没有引入老鼠和蚊子,巴尔米拉环礁就像你想象的那样接近天堂,”主要作者凯文拉弗蒂解释说,他是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生态学家,也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兼职EEMB教员。

“通过根除一个关键宿主来消灭蚊子提供了一种相对未开发的方法来对抗蚊子传播的疾病,”杨说。“我们的案例研究强调了公共卫生与日益普遍的保护干预之间协同作用的潜力。”

虽然肯定不是蚊子传播疾病的灵丹妙药,但这项研究确实提出了控制这些重要疾病媒介的新方向,特别是在引入物种被大量使用的地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