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研究人员对马铃薯晚疫病感染的机制进行了阐述

詹姆斯赫顿研究所的科学家与邓迪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和瓦赫宁根大学(荷兰)的同事合作,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机制。其中马铃薯枯萎病菌与植物细胞相互作用以促进疾病。

研究人员对马铃薯晚疫病感染的机制进行了阐述

晚疫病在历史性的爱尔兰马铃薯饥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今的农民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导致大量的作物损失,并且难以通过化学控制和传统育种方法来管理。这项新研究是寻求为马铃薯育种者提供开发适合消费者和工业要求的抗病品种所需知识的另一个里程碑。

马铃薯枯萎病病原体将称为效应子的蛋白质传递到植物细胞中以操纵宿主过程并促进疾病。了解它们在宿主细胞内定位的位置对于理解它们的功能非常重要。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etra Boevink博士解释说:“我们研究了52种效应物,发现它们大部分位于细胞质,细胞核或细胞膜中,但有些位于内质网,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或微管中,表明它们在不同的地点。

“45种效应子增强了病原体在植物细胞内表达时定殖叶片的能力,揭示了它们确实可以帮助感染。

“已知可抑制不同植物免疫系统途径的混合效应物可增强感染。鉴于病原体产生许多效应物,这表明这些效应物结合起来抑制了植物用来保护自己的许多不同策略。“

Shumei Wang,Hazel McLellan,Tatyana Bukharova,Qin He,Fraser Murphy,Shiayang Shi,Shaohui Sun,Pauline van Weymers,Yajuan Ren,Gaetan Thilliez,文章Phytophthora infestans RXLR效应器协同作用于不同亚细胞位置以增强宿主定植。王海霞,陈新伟,Stefan Engelhardt,Vivianne Vleeshouwers,Eleanor M Gilroy,Stephen C Whisson,Ingo Hein,王晓丹,田振东,Paul RJ Birch和Petra C Boevink,是最新一期的“实验植物学杂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