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利用基因组学来拯救濒危物种

目前,许多受威胁和濒临灭绝的物种都被囚禁。他们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保持人口可行(人口统计学和遗传学)以及尽可能与野生祖先种群相似。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圈养种群通常在优先级最高的育种计划中进行管理。但是,育种计划所依据的信息往往不完整或缺失。这导致育种计划产生通常不正确的,潜在危险的假设,即创始人不相关,这可能导致无意的近亲繁殖。

利用基因组学来拯救濒危物种

濒临灭绝的米沙鄢疣猪

基因组技术开辟了许多机会,这些技术在商业动物育种领域获得的经验可以潜在地改善保护育种计划。研究人员探讨了极度濒危的米沙鄢疣猪(Sus cebifrons)的基因组技术的机会。这个物种是菲律宾特有的,主要生活在内格罗斯岛和班乃岛。在欧洲和美国的动物园中存在两种这种物种的圈养种群。这些圈养人群的创始人分别来自内格罗斯和班乃。目前这两个种群是分开管理的,因为两个岛屿种群之间的分裂程度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由于缺乏关于创始人相关性的信息,目前在圈养种群中存在近亲繁殖程度的不确定性。

在这项研究中,有7种全基因组可供选择,2种来自Negros个体,5种来自Panay。在混合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岛屿群体最近分裂的证据。然而,与其他猪种相比,他们还发现过去和近期近亲繁殖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对该物种历史人口统计的分析表明,两个严重的瓶颈可能导致历史近亲繁殖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最近的近亲繁殖很可能是由于每个圈养人群中创始人之间的某种程度的相关性造成的。

目前,极端低的遗传多样性和近期近亲繁殖的迹象可能会威胁到圈养种群的生存能力。基于个体的人口统计历史的相似性,合并两个育种计划可能是谨慎的,以便增加总圈养人口的可行性和重新引入的可能性。

广泛的应用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基因组工具确实对保护管理非常有用。随着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相关的较低成本,预计基因组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变得可用于保护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实施这些技术可以使濒临灭绝的物种如米沙鄢疣猪获得更好的知识育种管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