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基因科普 >

蜂只能蜇人一次?你知道吗

面对流言,希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寻找官方回应。而不是着急着把流言传播出去,毕竟现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出台了,网络上传播谣言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大家一定多注意。

蜂蜜蜇人一次

每到夏季,在户外偶遇蜜蜂、马蜂等蜂类,人们总是避之不及,唯恐被蜂蜇到。网上有传言称,虽然蜂有可能蜇人,但进攻一次后就会死亡。这一传闻究竟是真是假?央视《是真的吗》记者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求证。

经过专家的允许,并在专家的建议和实验员的协助下,记者开始本次实验。实验选取了一件对蜜蜂刺激较为强烈的黄色布料作为蜇刺物,并用镊子夹着蜜蜂,让它在衣服表面或皮肤表面刺蜇。

蜜蜂被镊子的挤压以及黄颜色的刺激激怒,将蜂针扎入衣料中。此时它并没有着急离开,不停地在原地打转。它这究竟是要做什么呢?正在记者疑惑之时,只见蜜蜂一个挣脱,飞离了衣物。而后记者发现,蜜蜂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将蜂针与一部分身体留在了衣物表面。据专家说明,失去蜂针的蜜蜂很快就会死亡。之所以蜜蜂只能蜇人一次,其秘密就藏在它的蜂针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教授李建科解释:“蜜蜂之所以蜇人一次就死,就是因为蜜蜂的蜇刺上有倒钩,蜇人以后,在拔出蜇针的同时,蜇针上的倒钩连同它的毒囊和一部分肠子被钩出,肠断致使消化系统被破坏,所以它在蜇人后不久就会死亡。”

DhObxP0sVmB4SaQxbMvGL9VSZ9JY4DaF6Pb5.png

是不是所有蜂类的蜂针上都带有倒钩,因而只能蜇人一次呢?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军表示,并不是所有蜂类的蜇针都如此。一般而言,只有家养蜜蜂的蜇针上带有倒钩,绝大多数膜翅目的蜂类蜇针上不带倒钩,可多次蜇人,例如马蜂,熊蜂等。

其后,姚军也展示了其它两种蜂类与蜜蜂的不同,三种蜂中,体型最小的即为实验蜜蜂,蜇针上带有倒钩;位于中间、体型较大的是另一种蜜蜂,学名熊蜂,蜇针上没有倒钩,可反复蜇人;体型最大的为金环胡峰,属胡蜂科,个体较大,蜇针较长,无倒钩,可反复蜇人。

Ld8wYYPjpTeEPwy7XXPc09A761SYJpojMACT.JPG

为什么不同的蜂在尾刺上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姚军解释道:“因为蜜蜂体型较小,在攻击敌人时,它们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很小,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进化出更有效的武器,比如,通过蜇针上带倒钩的结构,将蜇针留在敌人体内,蜇针上附带的毒腺毒囊就能够继续释放毒素,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倘若在户外遭遇蜂类,该如何避免被蜇刺?专家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在野外或公园游玩时,尽可能不要喷涂香水,避免吸引蜜蜂;第二,在野外或公园里时,可能会遇到蜜蜂围着人转的情况,此时无需慌张,仅需拿手挡住蜜蜂;第三,如果蜜蜂落在人身上,千万不要拿手去拍,用手指轻轻把它弹掉即可,它们不会报复性地再来蜇人。

专家特别提醒,事实上,蜂类并不会主动蜇刺人类,一旦被蜂攻击,切记不要拍打它们,否则会激起其同类的自卫行为。

一旦在户外被蜂蜇刺,又该如何处理?

姚军表示,意外被蜇时,如果没有严重过敏反应,用随身携带的碱性物质(如肥皂)简单处理,就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如果有严重反应,就需要尽快就医。(孝金波 陈慧洁整理)

lX3oez0zLPSebENruMKyDz1Jxc7QN9CtpxcX.JPG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教授李建科、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军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如果看完本文后你心里的疑问解开了,欢迎大家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人避雷谣言,让真相被更多人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