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手表真的完全“不怕水”吗?科学观点是说...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坊间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证这些流言的真实性,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真事。在这里,小编必须提醒大家,凡事不能片面的听取别人所说,一定要确实有了官方证实才能相信。
防水手表
市场上手表种类繁多,有不少手表都标榜可以防水。近日,读者朱先生给本报生活实验室打来热线电话,他说自己购买了一款防水手表,在洗手的时候却发现手表竟然进了水。
防水手表洗个手就进水了
朱先生说,手表买来后的第三天,他就发现了问题,手表里竟然出现了潮气。“我只不过是戴着手表洗了洗手,这水怎么就进去了?”朱先生说,让他感到纳闷的是,明明说好的防水手表,怎么洗个手就进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朱先生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案。那么,说好的防水手表为啥不防水了呢?在逛一些表店的时候,不少消费者都会看到,一些商家为了显示自家的手表可以防水,干脆将手表直接浸泡在水中,而浸泡在水里的手表看上去安然无恙。
防水标识是实验室中测得
其实,无论是机械表还是石英表,都属于精密仪器,在日常佩戴中,手表要承受很多来自外来的负荷与压力,譬如震动、灰尘、磁力、温度波动以及水。其中最常见的损坏是来自震动和进水。世界上的第一款防水手表生产于1926年,距今已有91年的历史。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手表的防水设计已经十分普及,但是不少人在使用中依然会出现手表进水的情况。
在防水手表中,经常可以看到后盖印有“WATER RESISTANT”或“WATER PROOF”的英文字样。手表的防水依靠表镜、后盖、把头等处的防水胶圈而达到相应的标准。关于手表的防水性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即凡是标明防水的手表,最低要耐受2个大气压,即20米水深处不进水。30米防水表示手表可以耐受3个大气压。不过,这些标准的测定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温度保持在20℃到25℃,且手表和水都呈静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手表如果能够防水,即是合格的。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水温、水流并不是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因此,在使用中,不少消费者由于自身的使用不当,导致了本应防水的手表出现了进水的情况。
防水圈老化会导致进水
据业内人士分析,有的人会戴着手表去洗热水澡、蒸桑拿,而恰恰是这种行为会对防水手表造成严重的危害。无论是标注防水30米、50米、100米、甚至200米的手表都禁止浇淋热水,这是因为即使是达到水深200米的防水手表依然用橡胶圈和防水膏来进行防水,当温度上升时,橡胶圈会膨胀,防水膏会变稀。而温度一下降,橡胶圈就收缩,防水膏会变黏稠。温度反复变化下就可能使原本严丝合缝的表壳产生小缝隙,让水乘虚而入。还有的人会在水中对腕表进行手动上弦或是调时间的操作,这样也会导致表壳进水,这是因为表的按钮是防水的薄弱点,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操作,对手表的防水性能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在佩戴防水手表时,不仅不能在水中使用额外功能,而且还要保证手表的防水锁把在下水前是完全紧实的。此外,手表沾染化妆品、佩戴手表下海以后没有及时用清水冲洗也会导致防水圈老化。
手表的防水等级
等级1:
30米至50米为日常防水(标识:30M、3ATM、3BAR),可以抵抗少量洗手洗脸溅水还有下小雨时飘落的雨点,但是注意都不能时间过长。
等级2:
100米至200米,(标识:100M、10ATM、110BAR)可进行游泳的活动,但是只适用于浅泳。
等级3:
300米及以上(标识:300M、30ATM、30BAR),可进行水上运动或自由潜水。 (记者 李环宇)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推荐内容
-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
-
从细菌细胞中分离质粒DNA的自动化
从细菌中分离质粒DNA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产生用于优选下游反应的模板DNA。质粒分离方法是基本的; 然而,高通量质粒DNA提取一
-
一滴唾液定孩子未来?事实又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食脑虫”就是吃脑子的虫子?具体什么情况呢
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因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其实很多...
-
遗传变异大大增加轻度非吸烟者的肺癌风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一项关于肺癌的主要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的合作者已经确定了一种遗传变异,即使从未吸烟或轻度吸烟者,这种...
-
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可预测可能从HER2靶向药物中获益的患者
为了进一步个性化治疗并避免过度治疗患者,约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一项使用PET扫描的新研究已经确定了一种生物标志
-
心理知识:儿童最可怕的心理习惯
今天也是照常给大家说说心理方面的常识。很多人提到心理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这个东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知识...
-
吃零食,真的对孩子不好吗?其实真相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流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辨认其实 不难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多破绽。所以今天,小编照常给大家辟谣一则
-
白藜芦醇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实际是这样...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
-
基因治疗与听力损失的生物治疗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在20多岁时就患有耳聋。为了对抗这种听力损失,作曲家转向了1813年的先进技术,并委托他的机械头脑的同时代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