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院士现身辟谣:慢性病人切不可把希望寄托于吃素?该信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很容易被带跑方向。有时候真相也许并不是网上说的那样,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的理解。
吃素慢性病
流言:,陈君石院士现身辟谣:慢性病人切不可把希望寄托于吃素,真相:,编者按:本文是陈君石院士在2018年4月发表在网络上的一篇辟谣旧文,时隔一年,谣言死灰复燃。经其本人授权,我们在科学辟谣平台重新发布,以正视听。
导语:
近5-6年来,网上不断有关于我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1]一书的种种报道和说法。诚然,有一些是正确的报道,但更多是误导性的流言,并得到广泛传播,包括耸人听闻的题目和内容,如,在书名之上冠以《救命饮食》[2],或称“牛奶致癌”、“奶、蛋与肉类是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震撼全球66亿人的健康大发现”,如此等等,或者内容不符合事实,或者错误解读,误导了广大读者。
近年来,这些误导性信息在网络上时不时出现,不少与我相熟的营养学界同行都询问过我“为什么不出来澄清”,我原以为这些不实之言会自然消停,不值一驳,但现实证明我是错的,这些误导信息仍然在困扰着读者,因此有必要一一阐明。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并非本人著作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我的老朋友、美国康奈尔大学考林•坎贝尔教授和他的小儿子托马斯•坎贝尔于1990年代出版的一本营养方面的科普读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畅销长达8年之久。不过,该书关于中国的研究篇幅有限,大量内容是在描述坎贝尔一生从事营养学研究的经历以及他对营养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我在为该书中译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所撰写的序[3] 中已指出过这点。坎贝尔教授也曾告诉过我,书名定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完全是(美国)出版社的意见,是为了对读者有吸引力,而作者一旦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就无权对书名提出不同意见。
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是一次长达20年的科学研究报告,研究团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刘伯齐教授和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君石教授” [4],这实属“移花接木”。应该说,确实有这么一份研究报告,作者也是上述几位科学家,书名为《Diet, Lifestyle and Mortality in China》(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0);中文版书名为《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 – 65个县的调查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这本书的内容是中、美、英的上述几位科学家共同于1983年开始在中国大陆65个县农村地区进行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很显然,这两本书的作者、内容和性质完全不同。一本是科普读物,另一本是学术专著。然而,网上传言[4] 却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还不惜歪曲、伪造观点,例如“这项研究面极广,动用了65万名工作人员(实际上是调查了65个县),研究了覆盖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96% (65个县的人口合计能覆盖96%中国总人口吗?)”,也有的网上文章说是,“65万调查对象”(实际上是6500个调查对象)。
总之,在中国出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封面[1]上声称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20年精诚合作的巅峰之作”,完全是拉大旗作虎皮,有意误导广大读者。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的主要论点是否正确?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封面上刊出了一段评价:“《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它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防治心脏病、癌症和其他西方式疾病。这本书不仅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是那些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饮食习惯发生巨变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选图书。”这段话虽然不是我写的,也有点夸张,但总体上还是能代表我的观点。
然而,后来市面上出现的一本《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其封面称“震撼全球72亿人口的饮食与疾病关系大发现”,“一本真正能挽救您生命的书”,“坎贝尔博士发自良心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等,这些介绍就太离谱了。
我至今仍认为,当初我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本,吉林文史出版社)所撰写的序言[3]代表了我对此书的评价和对读者的引导。我在此仅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来重申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坎贝尔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营养学家,他对营养学,特别是对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引人瞩目。坎贝尔教授在本书中的一个贯彻始终和十分明确的观点就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我相信各位在读了此书后一定会认同坎贝尔教授“少吃动物性食物、多吃植物性食物”这一观点。
坎贝尔教授在书的第2部分,引用了大量研究结果来说明西方膳食模式(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很少)会增加患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骨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在第3部分提出了有关食物与健康的八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附后),这些原则是关于居民膳食很好的思路和指引。
网络上一些耸人听闻的流言完全不符合这些原则,例如,“世人认为最营养,最优质的食物:奶,蛋与肉类,在实验结果里却是史上最强,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在坎贝尔教授的调查中显示:动物蛋白质与癌症的直接关系”:“素食可以治疗不可治愈的疾病”;“动物性食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使只摄取少量动物性食物,也有负面效果”,这些说法完全曲解了坎贝尔教授的观点。
书中从未表达“牛奶致癌”的观点
从这本书所传出的最大新闻报道就是所谓的“牛奶致癌”。但究竟真相如何?坎贝尔教授在书中描述了他做的一项大鼠试验,在给以相同剂量黄曲霉毒素B1(强致肝癌物)的条件下,比较吃酪蛋白(来自牛奶)饲料和大豆蛋白饲料大鼠发生肝癌的动物数和肝癌数。结果酪蛋白组大鼠得肝癌的比例比大豆蛋白组大鼠大,肝癌的数量也多。但据此而得出牛奶致癌的结论,就太荒唐了。
实际上,如果没有黄曲霉毒素作为癌症的启动剂,两组大鼠都不会得肝癌;致癌的是黄曲霉毒素,而不是酪蛋白或大豆蛋白。这个试验结果只能说明大豆蛋白对于大鼠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大于酪蛋白,完全不能说明牛奶(对人)致癌。记得当年人民日报记者就此问题曾远洋采访坎贝尔教授,坎贝尔教授明确说,这个试验的结果不能说明喝牛奶会对人致癌;尽管坎贝尔教授反对美国儿童把牛奶当水喝。
当前,美、中两国消费者的营养状况、膳食模式和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都有明显差异,美国人要降低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包括牛奶和奶制品,而中国人则要增加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传播“牛奶致癌”显然是误导中国消费者减少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不符合当前的营养指导原则。
“吃素治癌”缺乏科学依据
吃素与健康的关系,在世界上有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科学家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就《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本书的内容来说,它的基本信息是告诉读者,“所谓最健康的膳食,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中国现在慢性病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膳食的西方化,即动物性食物的大量增加和植物性食物的减少。当然,除膳食变化外,身体不活动、吸烟、过度饮酒和心理紧张也是慢性病增加的重要因素。
至于网上所传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重大发现:素食能预防各类疾病,在疾病后期阶段(诊断后)同样能终止或扭转病情;素食可以治疗不可治愈的疾病,等等,既不是这本书的主要信息,更缺乏科学依据。读者们切不可因此而在诊断出慢性病后把希望寄托于吃素。特别是对于癌症和其他消耗性慢病,应该遵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的传统中国膳食模式,达到营养均衡。
所谓“吃素”,一般可分为吃全素(排除一切动物性食物)和部分吃素(可以吃奶、蛋或鱼),但其共性则是多吃植物性食物。长期吃全素食的挑战是食物必须更加多样化,才能达到均衡营养。如,需要经常吃发酵豆制品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2;再如,妇女怀孕期间铁的需要量增加,恐怕只能用铁补充剂来预防贫血。
结束语
有意思的是,坎贝尔教授的这本科普读物在美国畅销多年,并没有出现上述的种种流言。但是,但中文领域,却有人借此书名,将书的内容断章取义后与我牵头的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中、美、英合作科研项目嫁接在一起,最后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的“惊人发现”都说成出自于我牵头的这个研究项目,甚至把《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说成是我的书。
我无意追究相关流言是有人蓄意而为,又或是中文互联网传播的“特色”,只愿大家在了解事情真相后,不要再被流言所误导。
坎贝尔教授关于营养的八个原则:
1)营养是无数食物成分综合表现的活性。整体效用要远远超过单个成分的作用之和。意思是不要只看食物中的个别营养素的多少,而忽视整体营养价值。
2)维生素补充剂并不是给人带来真正健康的灵丹妙药。这不是全盘否定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的作用,而是强调膳食为主。坎贝尔教授在后面又指出“对于大多时间呆在室内或是生活在北方气候下的人来说,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12和少量维生素D,是非常有好处的”。
3)动物性食物的营养并不比植物性食物的营养更好。这是告诉动物性食物吃得太多的美国人(本书的主要读者,不是说只适用于美国人),不要看不起植物性食物,它们的营养相当好。
4)基因自身并不能注定你会患上某种疾病。基因必须激活或是显性之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营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能决定基因(无论是好基因还是坏基因)是否能够表达。
5)营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毒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
6)营养既能预防早期阶段的疾病(确诊前),也能阻止或逆转晚期阶段疾病(确诊后)。
7)对某种慢性疾病有益的营养,对全身健康同样有益。这是告诫人们,不要有肾脏病时,只考虑肾脏的营养,不能忘了全面的营养来支持全身健康。
8)良好的营养造就全方位的健康,生活的各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关联的。意思是营养只是保障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其他因素,如,身体活动、心理因素等。
参考文献
1.T•柯林•坎贝尔, 托马斯•M•坎贝尔.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09.
2. T•柯林•坎贝尔. 救命饮食.中信出版社,2011-09.
3.陈君石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译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所撰写的序言.
4. 陈君石,T•柯林•坎贝尔, 黎均耀, 理查德·佩托. 中国膳食、生活方式与死亡率—65个县的调查研究.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5. 中美肿瘤专家最新发现震撼全球!顿时傻眼!(病因真相).
(来源: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还有什么其他的流言困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寻找官方权威的说明来解答,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本栏目。
推荐内容
-
细胞膨胀挤过障碍物
研究人员报告说,入侵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技巧来突破组织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透明蠕虫线虫中细胞闯入的三维延时成...
-
心理知识:高功能自闭症怎么办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现在也慢慢开始关注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外界事物的巨大变化,很多人跟不上变化的脚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从...
-
心理知识:相爱相杀是什么心理
生活中,不管我们在跟自己独处还是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会发现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倾向...
-
跑步真的会让小腿变粗、膝盖受损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流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辨认其实 不难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多破绽。所以今天,小编照常给大家辟谣一则
-
看视频会缓解视疲劳?具体什么情况呢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
-
职场上的交友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
-
自测试剂盒上架销售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仁和药房网亦庄上海沙龙店看到,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自测试剂盒已经摆在显著位置开始
-
CRISPR / Cas9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沉默与高胆固醇水平相关的基因
杜克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使用CRISPR Cas9基因工程技术关闭一种调节成年小鼠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导致单次治疗后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和基
-
产后是婚姻的关键吗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现在也慢慢开始关注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外界事物的巨大变化,很多人跟不上变化的脚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从...
-
什么是应激反应综合症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高情商的人是很受欢迎的。那么如何做一个情商高的人呢?其实只要懂得一点心理观察,善于捕捉一些细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