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看看真相是什么
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因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认为造出的谣言来混淆大众,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流感抗生素
去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了朋友圈,在感慨生命无常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流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感冒也是可以危及生命的。每逢冬春季,各种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指南也都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看到很多病号,甚至是某些庸医依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流感,作为一个常年与致病菌共同“生活”的科研工作者,笔者就相当着急。那么今天我们不妨来一起聊聊抗生素,尤其是那些你不曾留意的小细节。
抗生素究竟是什么?
抗生素(antibiotic),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药物了,像是我们平常说的“XX霉素”,基本上都是抗生素。从专业角度来解释,抗生素就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其它类微生物生长、生存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类似化合物(维基百科)”。
从广义的范畴来说,抗生素包括很多,像是杀细菌,杀真菌,甚至其他一些病原微生物,但从我们熟悉的狭义的角度来看,抗生素很多时候是跟杀细菌药物划等号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理解的前提下,抗生素是杀菌的,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抗生素杀细菌。因为我们接下来就要看到,我们对抗生素的误解和误用了。
来源:http://sitn.hms.harvard.edu/flash/2018/less-rebooting-antibiotic-pipeline/
消炎药≠抗生素
回到我们刚才文章开头说的流感,流感究竟是什么原因发生的呢,包括我们以前听说的“禽流感”、“甲流”等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导致,随后因为机体抵抗力减弱,细菌会趁虚而入,引发很多并发症。那这个症状究竟是病毒还是细菌引发的,或者二者同时作恶,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了。
但是对于感冒来说,最本质的仍然是病毒感染——病毒和细菌是完全的两回事,是两个物种,构造大小都完全不同。虽然我们经常说杀菌消毒,但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是把两件事合在一起说,而不是一件事强调两次。因此,杀菌就要用杀菌的药物,消毒就要用消毒的药物,倘若用错了,就完全不对症,自然也就谈不上治愈了。
如果我们的感冒只是病毒感染,你却大量使用了抗生素,首先,药不对症,对感冒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其次,会把体内正常的有益菌群大量消灭,对身体就是一种伤害;然后,还会将身体变成一个筛选培养基,在体内自我培养耐药的超级细菌。于是,最终,抗生素这一杀菌利器,让我们手把手变成了一个柴火棍。所以,如果只是无法治病,其实还是一个最无关紧要的问题,最糟糕的其实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
正确给药方式很重要
一旦确认需要使用抗生素,如何给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重要到关乎“生死”。在我们国家,尤其是小诊所,有一种特别的偏见,那就是能输液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口服。似乎只有输液才是最显著见效的方案,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输液一两天,甚至是当天,药效就立竿见影,如此也彰显医生的“妙手回春”。我们的病患似乎也一直乐此不疲,甘愿配合医生实现这一“药到病除”。
但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小诊所因为给病人输液导致病人猝死,但似乎很少听说过口服抗生素发生死亡的事情,这就说明,输液确实强效,但同样,副作用也十分强大。
所谓的输液,老百姓也叫做打点滴,就是通过静脉直接注射药物,避开了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或者臀部注射通过肌肉逐步流到血液中,这一方法简单粗暴,但的确有着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也正是这种好处,使药物完美躲过了身体免疫系统的“检验辨别”,直接经由血液到达心脏。倘若有副作用,就会立马爆发,而且结果往往也是十分凶险。
另外,在注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很多小微粒进入血液,这些小微粒不仅包括药物本身所含的小颗粒,也包括操作过程中医疗用品、操作人员、注射环境中所携带的微小颗粒。这些杂质都有可能引发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作为我国的“特色”医疗方案,需要医患双方都慎重对待。至少笔者在国外这些年,虽然也有头疼脑热,但还没碰到一次医生要求打点滴的病情。
图片来源:https://vidphysicians.com/office-based-antibiotic-infusion-therapy-opat/
谨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最后,就是要叮嘱你自己了,一旦你开始口服抗生素了,必须要按照药物说明够量够疗程,谨遵医嘱,绝不能想当然的自己中途停药。很多时候,在我们用药两三天后,就感觉似乎已经药到病除了,身体似乎已经完全康复了,就本着减少副作用的愿望,自己做主停了药物。但事实是,正是这种做法,大大加剧了副作用。
在药物初始作用阶段,首先杀灭了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而那些耐药菌正在负隅顽抗,想尽一切办法苦苦支撑,可能就在“崩溃”的边缘了,你突然停药了,对它们来说,无异于突然回归自由,于是就开始大量繁殖,猛攻倒算,要知道,现在反攻的这批细菌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批细菌而都是耐药菌,于是你想要再次使用开始的抗生素,几乎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这就不得不使用更高级更强效的抗生素,但是又有多少抗生素可供你挥霍呢。如此一来,害苦的可不是你自己,而是整个公共卫生领域都将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不滥用抗生素,从我做起
说了这么多,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真的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意,或者并未完全了解。但是希望大家要牢记,没有细菌感染的病症,一定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想当然地将抗生素与消炎药对等,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错误。
那么,如果感冒了该怎么办呢?说实话,也没什么好办法,虽然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比如最近因为流感而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奥司他韦,就是一种有效的消灭流感病毒的药物。但大多时候,还是主要指望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比如我家小朋友前些天感冒,大夫诊断化验后,认为是病毒感染,就没有开任何药物,让回家自己休息静养。所以说,加强身体锻炼,是真的很有必要的。
来源https://twitter.com/cdcgov/status/920801679083220992
细菌感染的主要病症为:咽炎,百日咳,尿路感染等,这些需要用抗生素;细菌或是病毒感染的病症为:鼻窦感染,中耳炎,支气管炎等,是否要用抗生素需要进一步检查;病毒感染主要包括:一般的感冒,咽喉痛,流感,请不要用抗生素~~
最后,笔者由衷希望各位读者将这篇文章更多地分享给你的身边人,合理用抗生素,从自己做起。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科普中国融合创作。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还有什么其他的流言困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寻找官方权威的说明来解答,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本栏目。
推荐内容
-
新生家庭第一步:认知母乳?你了解多少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各种各样的流言,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辨认其实 不难发现这些谣言有很多破绽。所以今天,小编照常给大家辟谣一则
-
心理知识:旁观者效应的心理解析和应对办法
今天也是照常给大家说说心理方面的常识。很多人提到心理这两个字是没有概念的,以为这个东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知识...
-
噬菌体疗法有望解决酒精性肝病
噬菌体(噬菌体)是专门破坏细菌的病毒。在20世纪初期,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噬菌体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潜在方法。但是随后出现了抗生素,噬菌体失
-
“鬼压床”真的存在么?一起来看
相信很多人都被“误导”过。因为现在的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和更新迅速,还没等我们了解事情的详情,下一秒就又反转了。所以大家在获取信息...
-
基因组的大部分由单调区域组成 其中基因组的短片段重复数百或数
DNA重复序列的扩增非常难以分析。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方法可以详细查看这些以前无法进入的基因组区...
-
心理知识: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揣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知识的细节,去假设判断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的认知。...
-
心理知识:警惕!失眠是忧郁症前兆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现在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个人的心理情况上。确实,每个人的抗压指数是有限的,一个平时看着正常的人...
-
有效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未来中国养老服务这样干
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迈向“十四五”改革深水...
-
海洋和肠道菌群的深处揭开了微生物基因的神秘面纱
了解细菌中基因的功能,这些细菌是人体微生物组的一部分 - 我们体内发现的微生物的集合 - 很重要,因为这些基因可能解释细菌感染或宿主
-
辟谣:樱桃膨大期施钾肥有增强口感作用?需要好好科普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