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首届中国甲状腺科普大会|袁钟教授:当归与远志,何用?何源?何寓?

首届中国甲状腺科普大会|袁钟教授:当归与远志,何用?何源?何寓?

首届中国甲状腺科普大会|袁钟教授:当归与远志,何用?何源?何寓?

原标题:首届中国甲状腺科普大会|袁钟教授:当归与远志,何用?何源?何寓?

2022年5月27日,首届中国甲状腺科普大会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线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承办,搜狐健康、爱甲专线共同合作。

科普是善的驱动。大会上,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医学人文与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钟教授做了精彩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医学科普的人文思考》。他在演讲中指出,做好科学普及,首先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一,无论是写文章、讲课或是做策划,文稿是内容的基础;第二,文稿里一句话不要超过20个字,20个字里使用的专业术语数量不要超过两个;第三,当一段文字的数量达到200个的时候,要暂停或者提行,这样更有利于阅读。

其次,科普的内容一定是已经达成了共识的知识,而不是有争议的或者还未达成共识的内容。

袁钟教授直言,有些专家把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拿来做科普,这是大忌。以转基因为例:

转基因原本是一个学术问题,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大众议论,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甚至变成了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一个科学问题如果裹挟了太多因素进来,它就很难讨论出结果了。

试想,专家都还没研究明白的问题,普通大众又怎么能研究明白?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中,专业和非专业的界限模糊不清。网络上的自媒体百花齐放,同时读者需要更加警惕,因为它们往往是缺少同行评议的。英国独立时报曾报道过,英国的医学专家对著名的科普网站维基百科的医学词条进行评审后发现,95%的内容均不可靠。

再者,科学普及不能仅凭借个人经验来说服大众。袁钟教授强调,科学普及普及的是共识,是要有同行评议的,是不能谈个人经验的。好的科普书籍、科普内容还应该有参考文献,尤其是新技术的推广、重大事件的描述以及一些重要观点的提出等,一定做到有理可依。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医学人文与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袁钟教授

知道了科学普及怎么做,就一定能做得好吗?并不一定。袁钟教授指出,好的科普要会讲故事,还要在讲故事的时候渗透价值观。

他以中药当归与远志举例说道,什么叫当归?为什么叫远志?

在古代,一对南方的夫妻结婚之后,丈夫到北方去守边关。妻子因想念丈夫将古代农村妇女身边常用的一种调经活血的药托人带给北方的丈夫,希望丈夫能早点回来。后来这个调经活血的药便叫做当归。

而北方的丈夫收到这个药之后,便明白了妻子的心意,但守边关的责任在身,他深知自己一年半载回不去,也担心妻子因想念自己而睡不着、心神不宁,便将北方的一种安神定志的小草带回南方,表示男儿志在远方,这种安神定志的药便叫做远志。

调经活血的当归深含妻子对丈夫的爱,安神定志的当归承载了男儿的爱国之情。科普不仅仅要用“何源”的故事来告诉读者,当归与远志有“何用”,也需要让读者记住它们有“何寓”。

袁钟教授总结道,科普的内容是科学的、理性的。但科普的医生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在介绍工具理性的时候一定要有价值理性,这也正是我们常常忽略掉的。科普面对的是人,而人不是机器,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的。医学上的数字、公式、符号等很容易过滤人性和价值观。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医生们千万要减少这种过滤,用渗透价值观的方式来沟通与科普。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