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用“开水冲鸡蛋”有啥好处?这种吃法真的有效吗?

用“开水冲鸡蛋”有啥好处?这种吃法真的有效吗?

用“开水冲鸡蛋”有啥好处?这种吃法真的有效吗?

原标题:用“开水冲鸡蛋”有啥好处?这种吃法真的有效吗?

一位有着20多年经验的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千万不要用开水冲鸡蛋!否则后果很严重!”

鸡蛋是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到的一种食物,它的做法很多样,又很方便,如果你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做些什么菜来吃的时候,就简简单单地煎一个鸡蛋就足够了,可以说鸡蛋这个食品就是懒人的福音。

不过我在身边常常会听到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用开水冲鸡蛋对身体好”,后来还延伸到听到别人说“用开水冲了3个月的鸡蛋,有胃口吃饭了,胃病也没有了”、“上火了,用开水冲个鸡蛋就能够下火”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在听完这些说法之后,我都震惊了,一个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鸡蛋,难道用开水冲鸡蛋来吃,真的有那么多的好处?之后我带着这个疑惑去问了我的姑姑,姑姑她是一名医生,听完我的问题之后,她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千万不要用开水冲鸡蛋吃!否则后果很严重!”

“用开水冲鸡蛋吃?背后隐藏着的危害你知道吗?”

我知道不少人,早上的时候都很喜欢用开水冲一杯鸡蛋来吃,把鸡蛋打碎,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边搅拌,受热之后的鸡蛋在开水的作用之下就形成了蛋花汤一样的东西,有些人的吃法不同,所以还喜欢往里面加入一些香油,使得口感更加的爽滑。

人之所以喜欢这样吃鸡蛋,是因为鸡蛋本身就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其中鸡蛋含有最多的元素为蛋白质。

据分析每100克鸡蛋里面就含有12.58克蛋白质,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卵白蛋白即是我们所说的“蛋白”,而“卵球蛋白”即是我们口中的“蛋黄”了,蛋白里面含有一定量的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钙、磷、铁等物质,其中蛋白部分最靠近蛋黄的那部分的蛋白浓度最高。

在卵球蛋白里面,含有不饱和的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所吸收,除此之外里面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蛋黄素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物质。

鸡蛋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早上喜欢冲一个鸡蛋来吃的原因,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用开水冲鸡蛋背后的坏处。

鸡蛋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以及细菌,其中在有些鸡蛋里面就有可能会出现沙门氏菌,这种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需要在70℃以上的水中5~10的时间才能够被消灭,开水水的沸点是100℃,即便是这个问题,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也需要让鸡蛋液与开水搅拌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彻底地达到杀死各种细菌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用开水冲鸡蛋吃,最多也就是搅拌2分钟不到就开始食用了,那么原本隐藏在鸡蛋里面的微生物究竟有没有被杀死呢?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而且如果没有被彻底加热煮熟的鸡蛋液自己食用了,也会对人体不好。

另外在鸡蛋清里面还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前者能与生物素这种物质在肠道内一起结合,最后影响到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

用开水冲鸡蛋吃,能够保护视力?

有些人说用开水冲鸡蛋吃,能够保护视力,其实这是因为在鸡蛋里面含有2种保护视力的物质,这两种物质一种叫“玉米黄素”,而另外一种叫“叶黄素”这两种物质对人保护视力有着一定的好处,能够缓解眼疲劳。

但是鸡蛋的做法有很多种,不一定要用开水冲鸡蛋吃才能够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无论是煎、炒、水煮鸡蛋等等都好,都能够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因为本身鸡蛋里面就已经含有这两种物质了,而且鸡蛋跟开水冲了之后,也不能够发挥一些什么化学作用,从而产生另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鸡蛋不同的吃法导致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也有所不同

鸡蛋这种食材有些特别,不同的做法导致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也有所不同,比如就煮、蒸、炸、炒这4种做法来说,其中煮、蒸的做法人体对其营养的吸收率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就从营养角度而言,蒸、煮的做法才是摄入营养的最佳方式,但是如果用开水来冲鸡蛋,那人体对其营养的吸收究竟为多少,那就不知道了,但是绝对没有在蒸和煮来得多。

不同的做法导致人体对鸡蛋的吸收不同,这是因为鸡蛋里面含有一种叫“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有卵类黏蛋白,会影响到胰蛋白酶活性,有卵抑制剂,会抑制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后是生物素会结合蛋白,最后形成一种不易分解的成分,导致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下降。

所以如果可能那么最好能够煮鸡蛋就煮鸡蛋,如果能够蒸鸡蛋,那就蒸鸡蛋,像用“开水冲鸡蛋”这种做法还是少吃,因为你不能够确保开水,是否能够彻底地把原本隐藏在鸡蛋里面的微生物给彻底地杀死,

而且开水需要杀死细菌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凭借自己搅拌的那几分钟,真的不一定能够杀死里面的细菌,出于健康着想,所以大家还是选择一种能够彻底加热鸡蛋的烹饪方式,再享受鸡蛋这道美食吧。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