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警惕!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这些人是高风险人群

警惕!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这些人是高风险人群

警惕!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这些人是高风险人群

原标题:警惕!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这些人是高风险人群

世卫组织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24日,世卫组织传染病危害及预防司司长布里安德表示,自5月7日英国发现首例猴痘病例以来,全球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上报了131例猴痘确诊病例和106例疑似病例。

微博截图

世卫组织相关负责人23日介绍,大多数确诊病例没有非洲地区旅行史,意味着可能潜藏大量病例未被发现。

那么猴痘究竟有多可怕?哪些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猴痘究竟有多可怕?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类似于天花的一种罕见病毒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猴痘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传染病,类似于现已根除的天花病毒。图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猴痘的典型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感染者初期发热、出现全身性红斑或皮疹,随后发展为躯干部、脸部、手掌和脚掌的丘疹,丘疹再发展成为囊疤,形成脓疤并结痂,通常10天后结痂脱落。

猴痘有时比天花还严重,如会出现淋巴系统严重病变病死率为1%(西非进化支)和10%(中非进化支),总体高于天花。

自20世纪80年代全球宣布消灭天花以来,已停止天花(牛痘)免疫接种30多年,因此,这之后出生的人群普遍缺乏相应的免疫力,属于易感群体。

此外,即使已接种过牛痘疫苗的人群,随着时间消耗,抗体免疫力也大大降低,也存在风险。

猴痘怎么传到人身上?

感染者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皮肤、呼吸道或眼睛周围或鼻子和口腔黏膜的创面传播给人类。2003年5月,首批人猴痘患者在西半球美国出现并迅速蔓延,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考虑到猴痘的人际传播是极其罕见的,本轮的确诊病例并没有前往猴痘流行地区的相关旅行史,大多数病例是在性健康服务和男男性行为者中发现的,几乎同时遍及欧洲多国的广泛分布等特点。但目前感染的源头尚未被确定,科学研究仍无定论,专家将这次疫情描述为“不寻常”事件。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此外,世卫组织表示,参加大型集会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WHO称,大型集会中人与人之间可能产生长时间的密切互动,从而导致与会者接触受污染飞沫的风险变高,可能会加速猴痘病毒的传播。

猴痘怎么预防?

防范于未然

我国虽然还未有猴痘确诊病例以及动物携带的报道,但考虑到目前猴痘特性和未知风险,尤其是随着欧美出现疫情,猴痘病毒输入我国的风险不能排除。

首揪传染源

从本质上来讲,人兽共患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因此,预防、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原则一样适用于猴痘等人兽共患病,比如:罪魁祸首揪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保护弱者易感人群。

对于人兽共患病的控制,易感人群注意公共卫生,对有关宠物、牲畜以及媒介昆虫的传染途径的预防控制。

增强个人免疫力

个人层面上,保护好并调动人体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的第一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以及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构成的第三道防线。

猴痘通过疫苗免疫预防是通过第三道防线实现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民进行过天花疫苗(牛痘)接种,由于和猴痘病毒有非常强的共同抗原,对猴痘的预防保护作用可达到85%以上。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注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可疑感染的人或动物后,应用肥皂水洗手,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劳逸结合。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低免疫力的人群,如受伤、患病、营养不良,老年人、幼儿及孕妇等更易感染。

此外,注意到密集场所应佩戴医用口罩。

不去有猴痘出现病例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等疫区旅行

远离野生动物

不接触野生动物的尸体、排泄物、皮毛、制品等,更不能食用野生动物。

面对不明原因的猴痘,传染病并无国界、地界之分。我们只能积极做好防控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本文专家:

魏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