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原标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6个方面作出部署要求。此后,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拆解动作、明确分工、具化指标,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了新时代奋进的步伐。

01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量的积累”为基础,瞄准的是“质的提升”。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资源总量、服务数量快速增加,技术水平、质量安全快速提升,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危急疑难重症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引领国家医学发展等方面,持续为提升人民健康做贡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显担当。

尽管成绩斐然,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表现为:优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区域、人群间资源布局和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各机构之间缺少联动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公众的信任度还有待提高;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在学科规划和功能定位上界定不清晰,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缺乏协同联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有待提高,距离实现城乡分开、区域分开、上下分开、急慢分开的分级诊疗目标还有差距。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亟待加快步伐。《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02

从国家部门到试点省份

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单个机构的层面考虑,更要从体系构架的层面系统考虑,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区域布局均衡、服务体系创新,发挥公立医院主体作用,推动建立优质高效、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抓好落实,既要加强保障、改革创新,更要强调改革的协同性和“抓地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人社部等政府部门密集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关于深化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等相关改革文件,细化工作部署、完善配套政策,合力更为彰显。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发挥统筹作用,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明确坚持由党政一把手抓医改,一抓到底,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进入2022年,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相继出台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地方行动蹄疾步稳。

03

从评价机制到量化指标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增长模式的转变、发展动力的转变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动彻筋骨的改革,也是医改必然要抵达的“下一站”。

各方已经看到,改革环环相扣,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特别要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集约式发展,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要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发挥价格的合理补偿功能,稳定调价预期,理顺比价关系,确保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面,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对这些统称为“啃硬骨头”的改革,既要行政加压推动,更需拿出科学的“打分器”来对“高质量”加以评价。2022年2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提出建立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设置8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力促改革实现从“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看得好病”的转变。

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的龙头,也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表率和风向标。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提出,有必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和部分地方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中,统筹考虑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和综合医改工作基础等因素,选择改革意识强、创新能力足、学科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空间大、带动效应好的若干家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力争在5年—10年间,使试点医院“实现4个60%”:四级手术占比达到60%左右,技术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60%左右,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60%左右,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达到60%左右。

指标量化的是改革的力度和成效,丈量的是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医务人员改革的积极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含金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已然“看得见”“摸得着”。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编辑:于梦非

审核: 徐秉楠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