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全国首例!国产LiqMagic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临床试验在津完成!

全国首例!国产LiqMagic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临床试验在津完成!

全国首例!国产LiqMagic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临床试验在津完成!

原标题:全国首例!国产LiqMagic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临床试验在津完成!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戴向晨教授携副主任医师范海伦、副主任医师朱杰昌等团队成员成功完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LiqMagic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的全国首例临床试验。

据介绍,该临床试验是国内首个在ChiCTR注册的评价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用于外周血管钙化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此外还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十几家合作研究单位。

患者为62岁的刘大爷,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长达3年”入院治疗,被诊断为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影像学评估,医生发现刘大爷的股总动脉重度钙化,病变长度约50mm。该院血管外科戴向晨主任接诊后,考虑为患者行冲击波球囊治疗,在经历了6个放电周期的治疗流程后,术后造影显示大爷的管腔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该院普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杰昌介绍说,治疗过程中,外周冲击波球囊导管非常柔顺,即使进入较为挑战的桡动脉入路,推送性表现依然很好。在执行第二个放电周期后,随即观察到狭窄部位的“腰征”消失,证明了冲击波对严重钙化病变的有效性。

普外血管外科主任戴向晨教授表示,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最大难点就是严重钙化病变,因为难以得到有效扩张,导致后续治疗结果不良。本次外周冲击波球囊首例入组的手术成功,展现了“震波碎石”理念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作用,“为应对外周血管严重钙化狭窄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5%-2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血运重建是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相对于传统外科开放手术治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方法。

但血管钙化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这是由于重度钙化病变的存在导致器械通过率低、支架膨胀不良、夹层、支架血栓及再狭窄等,最终导致早期和晚期通畅率低、风险增加。血管钙化越严重,截肢及全因死亡率越高。

当前我国存在超5000万的PAOD患者,预计超50%表现为血管钙化,因而,如何有效解决严重钙化就成为创新研究的重点。

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利用一种创新的血管内钙化斑块冲击波压裂技术,将传统液电碎石术和球囊血管成形术进行技术融合,可以高效安全地压裂钙化斑块而不损坏血管内膜,适用于外周动脉中重度钙化狭窄病变的预处理。

(外周动脉冲击波碎石系统)

优势1、安全性更高,血管损伤、穿孔等并发症较少;

优势2、适用范围更广,钙化结节、偏心性钙化、中膜和深层钙化病变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优势3、非常适合向基层医院推广,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的血管介入手术能力。

血管内冲击波碎石(ISL)术作为创新的血管介入治疗解决方案,将会显著减少血管夹层、穿孔、破裂、无复流的发生率,帮助患者获得更大的血管管腔面积,明显减少血管支架的植入需求。

出品 | 搜狐天津

作者 | 吕晨曦

编辑 | 韩钰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