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

原标题: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

半月谈评论员 梁建强 魏来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重,我国本土疫情也呈现严峻复杂局面。坚决阻击疫情,就是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同时,各地各单位必须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各种“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措施,看似力度大,实则并不符合“动态清零”的核心理念,还容易引发社会对“动态清零”的误解和抵触情绪,干扰防疫大局,须引起高度重视。

阻击病毒,选择的应对方式与策略尤为重要。“动态清零”是我国当下应对疫情的最佳选择。“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坚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动态清零”的要义,在于快速,更在于精准。立足抓早、抓小,着力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负责。

“以快治快”,是战胜奥密克戎必须坚持的打法;坚持“动态清零”,是基于对病毒特点作出的科学抉择。奥密克戎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做到“动态清零”,抓细抓实防控工作,方能及时遏制疫情快速传播。

坚持“动态清零”,同样是立足我国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0.75%左右,约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我国有着14亿多的总人口基数,60岁以上人口达2.64亿,坚持“动态清零”,才能切实为易感人群筑起“健康防线”。

放眼全球,从世界各国的抗疫成效来看,只有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掌握抗疫主动。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倡导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应对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居高不下。教训,足以为鉴。

对于“动态清零”,我们必须正确、全面理解,破除“认知误区”。“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快速发现疫情、对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切断,进而确保疫情不发生规模性的反弹。正如专家所指出,在暂时无法消灭病毒也无法彻底阻止感染发生的情况下,现阶段的“清零”,主要是对疫情的清零,是把疫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以及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努力控制在最小。

“动态清零”并不必然等同于“全城封控”“全员核酸”等概念。“动态清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疫情发现的阶段密切相关,只要疫情发现得早,按照科学精准的要求,就可以实现对密切接触者的有效管控,将影响范围控制在最小,未必需要“全城封控”“全员核酸”。此前多地的经验,已经证实了可行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指出,只有当疫情发现较晚,或者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且传播链不清楚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大范围封控和检测。

与之同理,“动态清零”倡导的是抓小抓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言,尽早发现、尽早控制,方能把影响控制在最小。专家根据数学模型初步分析,“动态清零”策略对当地GDP的影响,仅相当于非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影响的一半。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需要避免“一刀切”“层层加码”。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地方,在防控工作中存在明显背离科学精准要求的情况。比如,正值春耕时节,有的地方“一刀切”不让农户下田务农;也有货车司机反映,自己手里有通行证,但就是下不了高速,车辆到了服务区也不让停;还有的地方,未经过科学的必要性论证,随意、盲目扩大封控或检测的范围……诸如此类的举措,均与“动态清零”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亟待纠偏。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需要更加注重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群众正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各项防控举措,要更加科学精准,也要更加人性化、更加有温度。比如,要坚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预案、准备好相关物资;实施必要的管控时,应尽一切可能保障好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安置与帮扶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口号,必须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贯穿始终。

正确理解、准确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既要做到毫不动摇,又要避免在执行中“走偏”。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切实拿出智慧和担当精神。如此,我们方能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9期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