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兰州社区封控区疫情最新消息公布 昨日,兰州社区小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共三类
01,什么是加强针?
加强针,也叫加强免疫,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
比如现阶段新冠疫苗灭活病毒全程接种2针,根据人体抗体水平下降的程度,再进行1针接种,就叫加强免疫。
02,有必要打加强针吗?与第1、2针有何区别?
有必要。
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接种第三剂后,受种者体内抗体水平出现了快速上升。
加强免疫14天后,人体内的抗体水平能达到原来的10~30倍,虽然接种加强针6个月后抗体水平出现了下降,但最低点仍然高于前两剂接种的峰值。
专家表示:“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活性,已经打过两针的人在接种加强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大幅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也能得到加强。”
加强针的疫苗与原来第1、2针是一样的,疫苗成分和剂量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03,什么人可以打加强针?
年满18周岁及以上人员,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接种2针或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针,满6个月后,再加强一针。
现阶段,加强针优先在高危和重点人群中开展,各省市区已陆续开始对输入风险高(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及6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工作。
同时,一些人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也应接种加强针。
专家表示:对于一般人群,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加强针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
04,哪些人群不可以打加强针?
以下5类人不可以打疫苗加强针:
对新冠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灭活新冠疫苗辅料有: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腋下体温≥37.3℃),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需要注意:之前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过敏反应,不管是第1针还是第2针,就作为禁忌对象,这类人就不建议打加强针了,现场医生也会对是否符合接种进行评估。
05,何时接种?全程疫苗接种打了三针的还需要打加强针吗?
全程免疫后至少6个自然月以上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
比如,灭活疫苗如果要加强免疫的话,至少在第二剂次接种之后,间隔6个自然月以上进行。
有的人提出接种的是打三针的疫苗,是否需要打加强的第四针,疾控专家回答,暂时不需要。
推荐内容
-
孟婆汤摊位散场后垃圾遍地 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量
河南郑州某街道上孟婆汤摊位走红网络,吸引大量市民排队喝汤和围观。但是随着孟婆汤的走红,在散场后却是遍地的垃圾的景象引起了环卫工人的
-
关于眼睛信号混合的新发现
看一个物体,一次遮住一只眼睛,物体似乎来回跳跃。双眼盯着它工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大脑的复杂过程将信号合二为一,给我们一个清晰...
-
在过去的2000年里树木年轮讲述了蒙古的干旱故事
一项新的分析正在揭示蒙古过去和未来的干旱情况。通过研究半化学树的环,研究人员为过去2060年的半干旱亚洲国家建立了一个气候历史 - 比
-
RNA发现可以帮助提高植物热量耐旱性
德克萨斯A&M AgriLife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核糖核酸或RNA,它可以增加拟南芥植物对干旱和盐胁迫的抗性。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阐明一个新的途
-
英国因疫情禁足肥胖者 肥胖者容易得新冠的科学根据
震惊?肥胖者更容易得新冠?对于英国的举措,在我们看来还是太温和了一点,毕竟似乎肥胖者本来就行动不便,真正重点是要限制喜欢出去浪的...
-
这水果平时吃是“补血王”,四五月吃是“伤肝果”!路边水果摊随
这水果平时吃是“补血王”,四五月吃是“伤肝果”!路边水果摊随处可见,千万别买错 原标题:这水果平时吃
-
民间俗语“一个柿子十副药”,说的是什么意思?医生来告诉你
民间俗语“一个柿子十副药”,说的是什么意思?医生来告诉你 原标题:民间俗语“一个柿子十副药”,说的是什
-
机关食堂肉价18.5元改为185元 细查之下还真有天大问题
一斤猪肉的价钱在机关食堂里,竟然达到里185元的天价,这样夸张的数目,不得不让人感觉到诧异,这一查之后,果然有事。原本采购价格为每斤1
-
4月21日邵阳市在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月21日邵阳市在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原标题:4月21日邵阳市在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3例新
-
上了年纪后老人身上的“老人味”,可能是疾病先兆!
上了年纪后老人身上的“老人味”,可能是疾病先兆! 原标题:上了年纪后老人身上的“老人味”,可能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