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外研究 >

解析基因打靶原理 构建重组基因载体

说起基因打靶,想必大家都很陌生,因为基因打靶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很熟悉的。那么,下面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基因打靶的资料来跟大家了解下。

基因靶向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从而可以对此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基因打靶的效果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条件化的。例如,条件可以是生物体发育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刻,或将效应限制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基因打靶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基因,无需考虑其大小和转录活性。

“基因靶向”技术,通常被称作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他相近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上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基因打靶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对同源重组不断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是以酵母这种较为简单的真核模式生物为基础,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随着外源DNA导入酵母细胞方法的建立、标记基因有效选择的利用、同源重组转化子筛选系统的建立、载体同源序列DNA(靶标)双链断裂提高同源重组效率的利用,使得基因打靶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而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由于其基因组比酵母细胞要大且复杂,基因打靶的成功率很低。因此要将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还需要新的策略。1989年,利用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斯与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将基因打靶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小鼠;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2013年3月,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利用目前世界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和TALENs实现猕猴和食蟹猴两个物种的靶向基因修饰,同年10月和11月分别获得世界首例经过CRISPR/Cas9基因靶向修饰及TALENs基因靶向修饰的两只小猴。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同的生物体,所使用的基因打靶的方法也不用。而此前基因打靶技术还被用于一些植物,特别是小立碗藓的研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