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慢性肾炎证型诊断标准

-

2022年5月11日发(作者:阎王不高兴)

1.2慢性肾炎诊断标准

1)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

情发展,肾功能逐渐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

高等情况。

2)尿检查异常,常有长期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3.5g/24h,血尿(相差

显微镜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可有管型尿,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等表

现。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4)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提出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

效评定(试行方案)》

⑴。

1.3研究方法

1.3.1病例纳入标准

以下一项为“否”者即不能纳入:

1)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

2)肾功能:血肌酐<442μmol/L;

3)意识清楚,智力完整,能准确理解并对所提问题作出回答。

1.3.2排除及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予以排除调查;资料不全等影响诊断或统计者予以剔除。

1.3.3调查内容

调查表的设计依据中医少阳病的常见症状、六经病的主要症状和《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肾炎症状分级量化表中所列症状,并结合临

床实践经验设立“其他显著症状”及“舌、苔、脉象”空白项,供辨证参考。在

病人门诊或入院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现场询问及临床观察的调查方法,并

如实记录。详见附件1。

1.4中医辨证

1.4.1少阳病诊断

主要参考第六版《伤寒论选读》(柯雪帆主编)及南京中医学院编著

的《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等资料,确定诊断条件如下:

1)凡证见口苦、咽干、目眩者,诊为少阳病。伴有耳聋、目赤、胸中满而

烦者为少阳中风,伴有脉弦细、头痛发热者为少阳伤寒。可伴见往来寒热,胸胁

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

2)近1~2周内有外感病史,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

烦喜呕”四证中至少一证,且舌脉等附加症状支持诊断者,可诊为少阳病。可见

“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等症状。

1.4.2本证、标证辨证

根据所收集的具体病例的症状体征,按传统中医辨证方法,主要参考“慢性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其辨证分型的指导思

想是“本虚为纲、标实为目”,“以本为主,标本结合”。辨证分型如下:

本证

1)肺肾气虚证:面少华,面浮肢肿,倦怠乏力,易感冒,自汗,腰膝酸软,

手足不温,尿频数清长或夜尿多。舌淡红,苔白,脉弱。

2)脾肾气虚证:腰脊酸痛,疲倦乏力,面浮肢肿,纳少或腹胀,少气懒言,尿

频或夜尿多,大便溏。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

3)气阴两虚证:面少华或面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手足心

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下肢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4)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舌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

多梦,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

数。

5)脾肾阳虚证:面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少浮肿,甚则出现胸腹水,

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

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标证

凡具备下列任何1项者即可确定。

1)湿热①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②皮肤疖肿、疮疡,咽红肿痛、扁桃体

肿大;③脘闷纳呆,口干不思饮;④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⑤腰困痛,肉

眼血尿或镜下血尿;⑥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血瘀①面黧黑或晦暗;②腰痛固定或呈刺痛:③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④

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⑤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升高;⑥

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升高;⑦咽部暗红反复发作。

3)湿浊①口干咽燥或肿痛;②脘闷纳呆、恶心呕吐:③面浮肢肿或身重困倦或

精神萎靡;④血尿素氮、肌酐升高;⑤小便涩痛、尿浊、尿黄;⑥舌淡或红,苔

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数或脉濡数。

另外,根据临床不符合上述5型本证的则纳入增设的“其他本证”一项。因

上述辨证适用于慢性肾炎稳定期,而临床外感患者较多,且许多病例无明显标证,

故增设“表证”、“胆热”、“其他标证(包括气滞、虚火等项)”及“无明显兼

证”4项,以便统计。

1.5质量控制

制定标准操作指南,规范临床资料的采集过程。研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统

一记录方式与判断标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

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9.

⑵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M].第一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9,203.

⑶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41.

⑷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M].第一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9,213-214.

⑸柯雪帆.伤寒论选读[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1-62.

⑹刘力红.思考中医[M].第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6.

⑺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53.

⑻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9.

⑼黄文政.慢性肾炎中医治疗述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2),111.

⑽叶景华.慢性肾炎中医药研究现状及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1993,13(1):

11.

⑾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48.

⑿杜雨茂.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M].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

214.

⒀王怡,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彭培初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经验[C].名医薪

传,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424-429.

⒁黄文政,曹式丽,何永生等.疏利少阳标本同治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及实验研

究[J].天津中医,2000,17(1):5.

⒂杨雪花,冯松杰.柴苓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3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7(1):53-54.

⒃杜学海,张景红,黎磊石.第十一届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简况[J].中华肾脏病

杂志,1991,7(4):254.

⒄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M].第一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