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

2022年5月11日发(作者:芦苇根的作用)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肾病科、全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

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少尿、高血压、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

肾小球疾患,发病以5~14岁小儿多见。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水肿”、“尿血”等病证。

本病有多种病因,但绝大多数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其他细菌如绿链球菌、肺炎链球

菌、金黄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等,病毒如柯萨基病毒B

4

型、ECHO病毒9型、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还有疟原虫、肺炎支原体、白念珠菌、

丝虫、钩虫、血吸虫、弓形虫、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也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3诊断

3.1病史[1-4]

发病前多有前驱感染的病史,以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为主。

3.2临床表现[3-6]

3.2.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可见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多泡沫、尿量减少、水肿(先累及眼睑及颜面部,继

呈下行性累及躯干和双下肢,呈非凹陷性)、高血压、蛋白尿、发热,可伴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晕、

咳嗽、气急、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尿困难等表现。

3.2.2重症病例表现

可发生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3.3实验室检查[2-7]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稍低,系因血容量扩大、血液被稀释所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

此与原发感染灶是否存在有关。

尿常规:红细胞(+~++++)不等,尿蛋白定性阳性,多在(+~++),少数可达(+++),尿浓缩功能受损

可见尿比重降低。

血沉:血沉增快,常提示肾炎病变活动,可在2~3月内恢复正常。

血清学检查:咽炎后抗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抗体(ADPNase)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

后者常于链球菌感染10~14日出现,3~5周达高峰,3~6个月恢复正常。脓皮病后抗脱氧核糖核酸酶抗体

1

 

(ADNase-B)升高,抗透明质酸酶抗体(AHase)升高。抗链球菌胞壁M蛋白抗体阳性。早期C3、C4及

备解素下降,6~8周多恢复正常。

尿沉渣检查:尿红细胞计数>1万/ml或>5个/高倍视野(HPF),相差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60%以上

为变异形,还可见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量一般<1g/d,一般持续3~4周,恢复先于血尿的消失。

血生化及肾功能检查: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多在正常范围,明显少尿时可见血尿素氮

(BUN)、肌酐(SCr)一过性升高,血磷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减退。还可见血钾升高、总二氧

化碳结合率降低等。

B超:肾脏B超急性期可见肾皮质回声增强。

必要时可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肾活检等。

3.4需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鉴别的病种[2,3]

需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鉴别的病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炎型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肾炎

急性发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

需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症鉴别的病种: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小儿

颅内高压。

4辨证[2,4,6,8]

4.1急性期

4.1.1常证

4.1.1.1风水相搏证

水肿自眼睑和面部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部肿势为著,皮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

赤,微恶风寒或发热汗出,喉核红肿疼痛,口渴或不渴,鼻塞,咳嗽,气短,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紧或浮数。

4.1.1.2湿热内侵证

小便短赤,甚则尿血,水肿或轻或重,烦热口渴,口苦口黏,头身困重,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脘闷

纳差,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常有近期疮毒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1.2变证

4.1.2.1邪陷心肝证

面浮肢肿,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口苦,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抽搐、昏迷,小便短赤,

高血压,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4.1.2.2水凌心肺证

全身明显水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烦躁不宁,不能平卧,面苍白,易汗出,甚则唇甲青紫,舌

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4.1.2.3水毒内闭证

全身水肿,尿少或尿闭,如浓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嗜睡,甚则昏迷,舌质淡胖,

2

 

苔垢腻,脉滑数或沉细数。

4.2恢复期

4.2.1阴虚邪恋证

神倦乏力,头晕,手足心热,腰酸盗汗,或有反复蛾红赤,镜下血尿持续不消,水肿消退,尿赤,

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4.2.2气虚邪恋证

身倦乏力,面萎黄少华,纳少便溏,自汗,易感冒,或见血尿持续不消,浮肿轻或无,舌淡红,苔

白,脉缓弱。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本病以利水止血为主法,应区分急性期与恢复期,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宜宣肺利水、清热凉血、解毒

利湿;恢复期以扶正祛邪为要,并根据正虚与余邪孰多孰少,确定补虚与祛邪的轻重。如恢复期之早期,

以湿热未尽为主,治宜清除湿热余邪,佐以扶正如益气养阴等;后期湿热已渐尽,当以扶正为主,佐以清

热化湿或凉血活血。对于变证,应根据证候分别采用平肝息风、清心利水,泻肺逐水、温阳扶正,通腑泄

浊、解毒利尿为主,并积极配合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5.2分证论治

5.2.1急性期

5.2.1.1常证

5.2.1.1.1风水相搏证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主方:风寒偏重用麻黄汤(《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风热偏重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

寒论》)合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D)[7,9,10]

常用药:麻黄、桂枝、连翘、苦杏仁、茯苓、白术、车前子(包煎)、陈皮、生姜皮、甘草。

加减:咳嗽气喘者,加葶苈子、紫苏子、射干;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玄参、桔梗;骨节酸痛者,

加羌活、防己;发热、汗出、口干、苔薄黄者,加金银花、黄芩;血压升高者,去麻黄,加浮萍、钩藤(后

下)、牛膝、夏枯草;血尿者,加小蓟、大蓟、茜草、仙鹤草。

5.2.1.1.2湿热内侵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小蓟饮子(《济生方》)加减。(推荐级别:C)[2,11,12]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地黄、大蓟、小蓟、滑石(先煎)、淡竹叶、通草、蒲

黄(包煎)、甘草。

加减:小便赤涩者,加白花蛇舌草、石韦、金钱草;口苦口黏者,加苍术、黄柏、黄连;皮肤湿疹者,

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

5.2.1.2变证

3

 

5.2.1.2.1邪陷心肝证

治法: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主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合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龙胆、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包煎)、柴胡、当归、地黄、羚羊角粉(水调服)、

钩藤(后下)、菊花、白芍、甘草。

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头痛眩晕者,加牡蛎(先煎)、石决明(先煎)、夏

枯草;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胆南星;昏迷抽搐者,加服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

5.2.1.2.2水凌心肺证

治法: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主方: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合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人参、附子(先煎)。

加减:轻证加用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面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重用人参、附子(先煎),

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5.2.1.2.3水毒内闭证

治法:通腑泄浊,解毒利尿。

主方: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合附子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2]

[2]

[2]

常用药:姜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附子(先煎)、大黄、黄芩、黄连、生姜、甘草。

加减:呕吐频繁者,加服玉枢丹;抽搐明显者,加服羚羊角粉、紫雪。

5.2.2恢复期

5.2.2.1阴虚邪恋证

治法: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主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推荐级别:C)[2,13]

常用药: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墨旱莲、女贞子。

加减:血尿者,加仙鹤草、茜草;舌质暗红者,加三七、琥珀;反复咽红或蛾肿大者,加玄参、山

豆根、板蓝根。

5.2.2.2气虚邪恋证

治法: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推荐级别:D)[28]

常用药: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砂仁、薏苡仁、甘草。

加减:血尿持续不消者,加三七、当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者,加丹参、桃仁、红花、泽兰;汗多者,

加白芍、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纳少者,加焦山楂、焦六神曲;便溏者,加苍术、炮姜。

5.3中成药治疗

肾炎舒片(苍术、茯苓、白茅根、防己、生晒参、黄精、菟丝子、枸杞子、金银花、蒲公英等):每片

0.27g。口服,建议用法用量:0.3片/(kg·d),最大量<18片/d,每日3次。用于急性期风水相搏证、湿热

4

 

内侵证。(推荐级别:C)[14]

肾炎康复片(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

白茅根、桔梗):每片0.3g。口服,建议用法用量:每次2片,每日3次。用于恢复期气虚邪恋证、阴虚邪

恋证。(推荐级别:C)[15]

银黄口服液(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12g,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24g):每支10ml。口服,建

议用法用量:每服<3岁5ml、3~6岁10ml、>6岁10ml,每日3次。用于急性期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

(推荐级别:D)[2]

蓝芩口服液(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每瓶10ml。口服,建议用法用量:每服<1岁3ml、

1~5岁5ml、>5岁10ml,每日3次。用于急性期风水相搏证、湿热内侵证。(推荐级别:D)

黄葵胶囊(黄蜀葵花):每粒0.5g。口服,建议用法用量:每次5粒,每日3次。用于湿热内侵证、恢

复期气阴两虚证。(推荐级别:D)

六味地黄口服液(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每支10ml。口服,建议用法用量:

每服<6岁5ml、≥6岁10ml,每日2次。用于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推荐级别:D)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山药、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每100粒重20g。口服,剂量:

每次6g,每日2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次3g,每日2~3次。用于恢复期阴虚邪恋证。(推荐级别:D)[2]

5.4灌肠疗法

处方:大黄10g,黄柏10g,芒硝10g(溶入),柴胡10g,车前草10g,益母草10g,黄芪10g,龙骨

10g,牡蛎10g。每日2剂。每剂浓煎成100~150ml,作为1次使用,每日2次,保留灌肠。7日为1疗程。

用于水毒内闭证。(推荐级别:D)[16]

6预防和调护

6.1预防

(1)健康宣教,劳逸结合,起居规律。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已患感染性疾病者及时彻底治疗,建议于感染后2~3周随访尿常

规。

(4)预防或慎用肾毒物。

6.2调护

(1)病初应注意休息,尤其水肿、肉眼血尿、尿少、高血压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后

逐渐增加活动。

(2)彻底清除呼吸道、皮肤、口腔、中耳等部位感染,水肿期应保持皮肤清洁。

(3)水肿期及血压增高者,应控制水、盐的摄入量;高度水肿者和明显高血压者,应忌盐,严格控制

水入量。尿少、尿闭时应限制高钾食物。

(4)急性期,尤其有水肿、尿量减少、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5)注意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

5

[3]

 

(6)水肿期应每日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急性期应每日监测血压,以预防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