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罗杰斯杯)

维普资讯

临床和实验正学杂志2007年2月 第6卷 弟2期 ・143・ 

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黄柏辉(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45) 

且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髋部骨折相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 

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

高,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95%以上。 

teoporotic fracture) 

强调骨密度(BMD)在骨折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1.2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os

然而,骨量作为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应 

是由于骨强度下降而导致的非创伤性骨折。最常部位为脊柱椎 

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腕部骨折等。 

更加关注骨骼的质量,骨骼抗骨折能力的强度。骨强度的提出在 

体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主要的致残、致 

骨质疏松的诊治和疗效评价中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 骨质疏松症及其台并骨折 

死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疾 

骨质疏松症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 

病转归中最严重的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

增强骨强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其中降低骨折 

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 

目的是:缓解骨痛;

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骨疾病 。 

1.1骨质疏松症分类 

发生率是治疗的最重要和最终的目的。 

1.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正确治疗原则 ①正确评估全身健 

临床上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康状况和重要脏器功能。②选择治疗方法要根据降低并发症、早 

症,此类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 期康复、适宜对老年人预期生存年限作出评估为原则。③治疗方 

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或年龄的增 

法还取决于骨折部位、类型尤其是骨强度。④治疗同时应提高骨 

 

长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 

强度,防止二次骨折的发生。

一。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 2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关系 

临床上发现某些骨量很低的人并不发生骨折,而用药物治疗 

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 2.1骨质量与骨强度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 

素促进了肿瘤的转移。有关临床研究还提示,肿瘤发生转移与红 

细胞数量关系不大,而与其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71—73. 

[2] Zheng LM,ojeius DM,Garaud F,et a1.1nterleukin一10 inhibits 

1981年美国学者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 

疫功能最重要的是免疫黏附功能(red cell immune adherence, 

tumor metastasis through an NK cell—dependent mechanism[J].J Exp 

Med,1996,184(2):579—584. 

从此以后国内外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红细胞免 [3]Bergers G,Javaherian K,Lo KM,et a1.Effects of angiogenesis inhabitors 

on mahistage carcinogenesis in mice[J].Science,1999,284(5415): 

808—812. 

RCIA)。大量研究提示,肿瘤产生的大量抗原与血中抗体形成的 

[4]Yoon ss,Eto H,Lin CM,et a1.Mouse Endostatin Inhibits the Forma-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被认为是一种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是造 

tion oflung and liver Metastases[J].Cancer Res,1999,59(24):6251 

6256. 成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而清除CIC主要靠红细胞完 —

成,红细胞能吸附CIC和旁路激活黏附补体的抗原使之清除。另 

[5]翁德胜.肿瘤转移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9 

(3):131—133. 

外,研究发现红细胞可以免疫黏附多种肿瘤细胞,并发现其黏附 

[6] 邹嵘,李钰.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 

册,2001,24(2):81—84. 能力大小与病程、转归、疗效密切相关。 

 魏民。曾宪录.选择素与肿瘤转移[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红细胞还产生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通过对淋巴细胞和细 

[7]

胞因子的调控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此外,红细胞还具有 

[8] McCarty 0】,Mousa SA,Bray PF,et a1.Immobilized Platelets suppo ̄ 

效应细胞样作用,红细胞表面有过氧化物酶能使红细胞直接销毁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tethering。rolling。and firm adhesion under 

2003,30(2):185—189. 

黏附的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效应样细胞的作用 。实验证明,恶 

性肿瘤细胞可释放免疫因子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据研 

该因子可阻止T细胞黏附到红细胞上,降低红细胞黏附携带免 

dynamicflow conditions[J].Blood,2000,96(5):1789—1797. 

[9] 杨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转移[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 

(1):68~7O. 

究该因子为一种球蛋白。对热不稳定,有与赖氨酸结合的位点。 

[1O]姬汴生,陈宇航,杜英,等.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J].河 

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2(3):78—79. 

[1 1]Shan H,Gupta PK,Golub SH.Identiifcation of a nature killer enhancing 

疫复合物的能力。有实验发现肿瘤的转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 

factor(NKEF)from human erythroid cell[J].Cell Immunol,1993,147 

调节机制紊乱有关。因此从预防和控制肿瘤转移的角度来说,提 

体活性有重要意义。熊一平 发现许多中药有增强红细胞免疫 

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秀荣,焦中华,宋茂美.中西医关于抗肿瘤转移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1):l一11. 

2]熊一平,段鸿俊.中医药红细胞免疫强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 

升血清中促进因子活性、降低抑制因子活性以及调节红细胞膜受 

[1

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28(1):95—97. 

(收稿日期:2006—12~14)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