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女性性激素六项(生殖激素测定)正常值及临床意义e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络活喜)

下丘脑-垂体-卵巢构成一个轴系〔HPOA〕,下丘脑调节垂体功能,垂体调节卵巢功能,卵巢激素

再作用于多种靶器官如子宫等,同时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有正、负反响调节作用。HPOA的

功能正常,是维持女性生育功能的根本条件之一。月经的正常生理、卵子的发育成熟、受精、早

期胚胎的着床发育,均是在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调控下进行的,有赖于体内正常的内分泌环

境。正常女性卵巢每月经历1次周期性变化。在卵泡早期,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逐渐

升高,卵巢内一组窦状卵泡被募集,FSH使颗粒细胞继续增殖,激活颗粒细胞的细胞素P450

芳香化酶,促进雌二醇〔E2〕的合成与释放。到月经周期第7天,被募集的发育卵泡,FSH

阈值最低的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优势卵泡生成和分泌更多的E2,反响抑制了垂体FSH

的分泌,使其它卵泡逐渐退化。优势卵泡决定了该周期卵泡期的期限,血清及卵泡液E2水平与

优势卵泡的体积呈正相关关系。月经周期第11~13天,优势卵泡迅速增大,分泌E2,到达

300pg/ml〔1100pmol/L〕左右,由于E2顶峰的正反响作用,垂体大量释放黄体生成素〔LH〕

及FSH,使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并发生排卵。排卵后的优势卵泡壁细胞结构重组,颗粒细胞与卵

泡内膜细胞黄素化,约在排卵后5天内先后形成血体及黄体,黄体可生成与分泌孕酮〔P〕及

E2,为接纳孕卵着床及维持早期胚胎发育做准备,排卵后5~10天黄体功能最旺盛。假设卵子

未受精,黄体的寿命为14?2天,黄体退化使血E2、P水平下降,FSH水平又升高,新的卵巢

周期开始;假设卵子受精着床,那么黄体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

体,至妊娠3个月末才退化。检测女性H-P-O-A各激素的水平,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疗效观

察、预后判断及生殖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激素水平的测定一般抽取外周血检验,

常用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化学发光法。

一、性激素6项测定要求

1.血清生殖激素检查前至少1个月内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防止影响检查结果〔雌孕激素治疗

或促排卵治疗后复查除外〕。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

>10mm卵泡,子宫内膜〔EM〕厚度<5mm,也可做为根底状态。

2.按临床需要检查

⑴根底性激素:月经周期2~5天测定性激素称为根底性激素测定。根底LH、FSH、E2测定时

间应选择月经周期2~5天进行,第3天最正确;周期短于28天者,检查时间不超过第3天,

周期>30天者,检查时间最晚不超过第5天。泌素〔PRL〕、睾酮〔T〕可在月经周期任一时

间测定。

⑵卵泡晚期〔D12~16〕:卵泡接近成熟时测定E2、LH、P,预测排卵及注射HCG的时机和用

量;测定P值估计子宫内膜容受力。

⑶PRL测定:可在月经周期任一时间测定,应在上午9~11时、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PRL

显著升高者,一次检查即可确定,轻度升高者,应进行第二次检查,不可轻易诊断高泌素血症

〔HPRL〕而滥用溴隐亭治疗。

⑷雄激素:常用的检测指标为血清睾酮、雄烯二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单独检测睾酮意义较小,

评价高雄激素血症的生化指标主要依靠游离睾酮。

⑸P:选择黄体期测定〔D21~26天〕,了解排卵与否及黄体功能。

二、性激素6项测定的临床意义

㈠雌激素

育龄期妇女体内雌激素〔E〕主要来源于卵巢,由卵泡分泌,分泌量多少取决于卵泡的发育和黄

体功能。孕妇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胎盘产生,少量由肾上腺产生。妊娠早期E主要由黄体

产生,于妊娠10周后主要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至妊娠末期,E2为非妊娠妇女的100倍。

雌激素包括雌二醇〔E2〕、雌酮(E1)、雌三醇(E3)。E2是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是卵巢产生的

主要激素之一;E3是E2和E1的降解产物,活性最弱,其相比照为100:10:3。

雌二醇检验值系数换算:pg/ml?3.67=pmol/L

1.雌激素根底值及月经周期变化

⑴根底E2:卵泡早期E2处于低水平,约为91.75~165.15pmol/L〔25~45pg/ml〕。

⑵E2排卵峰:随卵泡发育E2水平逐渐升高,理论上每个成熟卵泡分泌雌二醇918~1101pmol/L

〔250~300pg/ml〕。卵泡开始发育时,E的分泌量很少,至月经第7日开始卵泡分泌的E2量逐

渐增加,排卵前1~2天迅速上升到达第1次峰值,称为排卵峰;自然周期排卵前E2可达918~

1835pmol/L〔250~500pg/ml〕。E2排卵前顶峰大多发生在LH峰前1天,持续约48小时于排

卵后迅速下降。排卵峰的出现预示在48小时左右可能排卵,可根据LH值、卵泡大小及宫颈粘

液评分考虑HCG用量及注射时间。

⑶E2黄体峰:排卵后E2水平下降,黄体成熟后〔LH峰后的6~8天〕E2再次上升形成第2顶

峰,称为黄体峰,峰值459~918pmol/L〔125~250pg/ml〕,约为排卵峰之半数。如未妊娠E2

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与P值顶峰同时下降,黄体萎缩时E水平急剧下降至早卵泡期水平。

2.雌二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⑴诊断女性性早熟:E2是确定青春期启动及诊断性早熟的激素指标之一。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

征发育,血E2升高>275pmol/L〔75pg/ml〕可诊断为性早熟。

⑵E1/E2>1提示E1的外周转化增加,为睾酮〔T〕增加的间接证据,如绝经后和PCOS。

⑶E2水平过高可见于颗粒细胞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吸烟

者、正常妊娠及糖尿病孕妇。

⑷卵巢早衰隐匿期:根底E2升高、FSH正常,是界于卵巢功能衰竭和正常者之间的中间阶段,

即卵巢早衰隐匿期。随着年龄及卵巢功能衰竭,就会出现高FSH、LH,低E2状态。

⑸卵巢功能衰竭:根底E2降低而FSH,LH升高,尤其FSH≥40IU/L时,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⑹根底E2、FSH、LH均呈低水平,为低促性腺激素〔Gn〕缺乏症,提示病变在下丘脑-垂体,

如希恩综合征等。

⑺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无周期性变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一

个内分泌特征,这包括了E2和E1水平的升高,T及LH分泌增多,FSH分泌减少,LH/FSH

>2~3。

⑻妊娠早期E主要由黄体产生,于妊娠10周后主要有胎儿-胎盘单位合成。至妊娠末期,E2为

非孕妇女的100倍。E2可作为流产患者保胎治疗的观察指标。

⑼预测超促排卵〔COH〕效果及妊娠率

①根底E2<165.2pmol/L〔45pg/ml〕者,妊娠率明显高于E2≥165.2pmol/L者。

②根底E2>293.6pmol/L〔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卵泡发育过快和卵巢储藏

功能下降;在IVF周期中假设根底E2>367pmol/L〔100pg/ml〕,COH疗效不良,因卵巢低反

响或无反响而造成的周期取消率明显增加,临床妊娠率下降。

⑽监测卵泡成熟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指标

①促排卵治疗时,当卵泡≥18mm,血E2≥1100pmol/L〔300pg/ml〕,停用HMG,肌肉注射HCG10

000IU。

②促排卵治疗卵泡成熟时E2<3670pmol/L(1000pg/ml),一般不会发生OHSS。

③促排卵治疗时,有较多卵泡发育,E2>9175pmol/L(2500pg/ml)~11010pmol/L〔3000pg/ml〕

时,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

④超促排卵时E2>14680pmol/L〔4000pg/ml〕~22020pmol/L〔6000pg黄体中期P>

16nmol/L(5ng/ml)提示本周期有排卵〔LUFS除外〕;<16nmol/L〔5ng/ml〕提示本周期无排卵。

4.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月经4~5天P仍高于生理水平,提示黄体萎缩不全。

6.判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预后

⑴肌注HCG日P≥3.18nmol/L〔1.0ng/ml〕应视为升高,可导致内膜容受下降,胚胎种植率及临

床妊娠率均下降。P>4.77nmol/L〔1.5ng/ml〕有可能过早黄素化。

⑵在IVF-ET长方案促排卵中,肌注HCG日即使无LH浓度的升高,假设P(ng/ml)?1000/E2(pg/ml)

>1,提示可能卵泡过早黄素化,或卵巢功能不良,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

7.妊娠监护

⑴P在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早期P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自妊娠8~10周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

是产生P的主要来源。随妊娠进展,母血中P值逐渐升高,妊娠7~8周血P值约79.5~

89.2nmol/L〔25~28.6ng/ml〕,妊娠9~12周血P值约120nmol/L〔38ng/ml〕,妊娠13~16

周血P值约144.7nmol/L〔45.5ng/ml〕,妊,21~24周血P值约346nmol/L〔110.9ng/ml〕,至妊

娠末期P可达312~624nmol/L〔98~196ng/ml〕,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P迅速减退至微量。P

是用于流产患者保胎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

⑵l/L〔15ng/ml〕,仅有1.5%的患者≥79.5nmol/L〔25ng/ml〕。正常宫内妊娠者的孕酮90%>

79.5nmol/L,10%<47.6nmol/L。血P水平在宫内与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㈢FSH和LH的测定

FSH和LH均是由腺垂体嗜碱性Gn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GnRH〕和雌孕激素共同调节。FSH作用于卵泡颗粒细胞上受体,刺激卵泡生长发育和成

熟、并促进雌激素分泌。L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并促进黄体分泌P和E。

在生育年龄,FSH和LH的分泌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变化,FSH在卵泡早期水平略升高,

随卵泡发育至晚期,雌激素水平升高,FSH略下降,至排卵前24小时达最低,随即迅速升高,

排卵后24小时又下降,黄体期维持低水平。LH在卵泡早期处于较低水平,以后逐渐上升,至

排卵前24小时左右达顶峰,24小时后迅速下降,黄体后期逐渐下降。

FSH和LH的根底值均为5~10IU/L,排卵前到达顶峰,LH峰值可以到达40~200IU/L。随着

晚卵泡期分泌的E2呈指数上升,在2~3天LH水平增高10倍,FSH水平增高2倍,排卵通

常发生在LH月经周期第1~3天检测FSH,了解卵巢的储藏功能及根底状态。FSH在卵泡期保

持平稳低值,达5~10IU/L。根底FSH与促排卵过程中卵子质量和数量有关,相同的促排卵方

案,根底FSH越高,得到的卵子数目越少,IVF-ET的妊娠率越低。

2.排卵期FSH约为根底值的2倍,不超过30IU/L,排卵后迅速下降至卵泡期水平。

3.根底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

GnRH兴奋试验。也可见于高泌素血症、口服后、药物性垂体调节后等。

4.根底FSH值连续两个周期>12~15IU/L,提示卵巢功能不良,促排卵疗效不佳。结合CC兴

奋试验、GnRHa兴奋试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卵巢储藏功能,预测在IVF-ET中COH效果和妊娠

率。

5.根底FSH值连续两个周期>20IU/L,提示卵巢早衰隐匿期,预示1年后可能闭经。

6.根底FSH值连续两个周期>40IU/L、LH升高,为高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

岁以前,为卵巢早衰〔POF〕或卵巢不敏感综合征〔ROS〕。

LH测定的临床意义排卵前LH≥40IU/L时,提示LH峰出现。LH峰发生在E2峰之后突然迅速

升高,可达根底值的3~10倍,持续16~24小时后迅速下降至早卵泡期水平。排卵多发生在血

LH峰后24~36h,由于LH峰上升及下降均极快,有时检测的所谓峰值并非LH的最高值,需4~

6h检测1次。尿LH峰一般较血LH峰晚3~6h。LH结合B超、宫颈评分等预测排卵更准确。

3.E2峰后LH<10IU/L,卵泡>18mm,是注射HCG的最正确时机。

4.卵泡期如E2峰未达标而LH>10IU/L,预示LUF、LUFS。

5.根底LH<3IU/L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

6.根底LH水平升高〔>10IU/L即为升高〕或维持正常水平,而根底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

了LH与FSH比值升高,LH/FSH>2~3,提示PCOS。

/LH>2~3.6提示卵巢储藏功能缺乏,患者可能对COH反响不佳。

升高在临床上往往造成不孕和流产。这主要是由于卵泡期高LH水平〔>10IU/L〕对卵子

胚胎和着床前EM均有损害,特别是LH诱导卵母细胞过早成熟,造成受精能力下降和着床困难。

㈣泌素

PRL是由腺垂体嗜酸性的PRL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受下丘脑催激素抑制激

素和催激素释放激素的双重调节。PRL在血循环中具有3种形式:

单节型:相对分子质量为22000,称为小分子泌素,在血循环中占80%~90%。

双节型:由2个单节型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占8~20%,称为大分子PRL。

多节型:有多个单节合成,相对分子量可大于100000,占1%~5%,称为大大分子PRL。

小分子PRL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大分子PRL与PRL受体结合能力较低,但免疫活性不受影响,

临床测定的PRL是各种形态的PRL的总和,因此,在临床上有些患者的血清PRL升高,但生

殖功能未受影响,主要因为血循环中多节型PRL所占比例高所致。

垂体分泌PRL是呈脉冲式的,分泌不稳定,情绪、运动、头刺激、、手术、胸部创伤、

带状疱疹、饥饿及进食均可影响其分泌状态,而且随月经周期有较小的波动;具有与睡眠有关的

节律性,入睡后PRL分泌增加,晨醒后分泌逐渐下降,上午9~11时最低。因此,根据这种节

律分泌特点,测定PRL应在上午9~11时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

对闭经、不孕及月经失调者无论有无泌均应测PRL,以除外高泌素血症〔HPRL〕。PRL显

著升高者,一次检查即可确定;首次检查PRL轻度升高者,应进行第2次检查。对已确诊的HPRL,

应测定甲状腺功能,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

泌素检验值系数换算:ng/ml?44.4=nmol/L

PRL测定的临床意义希恩综合征、使用抗PRL药物如溴隐亭、左旋多巴、VitB6等,泌

素有不同程度降低。

㈤睾酮

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少量来自卵巢。卵巢的主要雄激素产物是雄烯二酮和睾酮。雄烯

二酮主要由卵泡膜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主要由卵巢间质细胞和门细胞合成与分泌。排卵前循环

中的雄激素升高,一方面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另一方面提高。女性血循环中主要有4种

雄激素,即睾酮(T)、雄烯二酮(A)、脱氢表雄酮(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T主要由A

转化而来,A50%来自卵巢,50%来自肾上腺。女性的DHEA主要由肾上腺皮质产生。生物活性

由强到弱依次为T、A和DHEA。T的雄激素活性约为A的5~10倍,为DHEA的20倍。在绝

经前,直接和间接来自卵巢的T占总循环总量的2/3,间接来自肾上肾的T占总量的1/3,因此

血T是卵巢雄激素来源的标志。绝经后的肾上腺是产生雄激素的主要部位。

在生育期,T无明显节律性变化,总T的98%~99%以结合体的形式存在,仅1%~2%游离而

具有活性。因此,测定游离T比总T能更准确地反映体内雄激素活性。

睾酮检验值系数换算:ng/ml?3.47=nmol/L

睾酮测定的临床意义:40%~50%总T升高,游离T几乎均升高。女性多毛症假设T水平正

常时,多考虑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所致。

是反映肾上腺雄激素分泌的最好指标,>18.2umol/L〔700ug/dl〕为过多。

9.T<0.02ng/ml,预示卵巢功能低下。

T(雄激素):

雄激素升高见于真性或假性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因高LH刺激〕、柯兴氏综合征、特发多

毛症、雄激素不应征;雄激素降低见于原发男性性机能减低〔无睾、隐睾〕、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男性Turner综合症〔染体病〕,高PRL血症。

临床上除了测定总雄激素值,还可对其分类测定。雄激素分类包括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GB)、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游离睾酮〔Free_Testosterone)

以及雌酮_〔Estrone〕、17α-OH孕酮〔17α-OHP).

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脱氢表雄酮大局部都以硫酸盐形式〔DHEA-S)存在,由DHEA在肾上腺经过酶作用转化而来,

是合成睾酮和雌激素的前体物质。DHEA-S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血清水平较高,儿童期降低,青

春期又增高。30岁以后DHEA-S的水平进行性降低,DHEA-S是肾上腺合成雄激素功能的标志

物。

DHEA-S升高:女性男性化、肾上腺腺瘤腺癌、21-羟化酶缺乏症、3β-羟内固醇脱氢酶缺乏症、

女性多毛症、肾上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

DHEA-S降低:肾上腺功能减退、妊娠。

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正常参考值

平均值〔ng/ml〕浓度范围〔ng/ml〕

男性192163-4586

女性117432-5871

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GB〕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又名类固醇结合球蛋白,是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类固醇高特异性结合,

包括睾酮、二轻睾酮以及雌二醇。这些激素与性激素结合蛋白结合后失去生物活性,因为性激素

结合蛋白对于调节血中这些类固醇激素的活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性激素结合蛋白在肝脏中合成,

其合成和释放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应激状态、苯妥英钠、过多的摄

入碳水化合物等起促进其合成作用,肥胖、睾酮、泌素、生长激素、女性更年期、孕酮、肾上

腺皮质激素等那么起抑制作用。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正常值60-80nmol/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升高见于甲亢、肝脏疾病〔肝硬化、

慢性肝炎、脂肪肝〕、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等;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见于:肥胖、甲低、多囊卵巢

综合征、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

3.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雄烯二酮是一种雄激素,雄激素还包括了睾酮和脱氢表雄酮。睾酮是最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雄

激素,由雄烯二酮在外周转化而来。雄烯二酮和睾酮每日的浓度变化很大,早晨的浓度最高。

在女性,雄烯二酮生长过多是由卵巢功能不良或肾上腺疾病造成的,一般见于多毛症,同时还伴

有其他雄激素如睾酮、DHEA-S浓度的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21-羟化酶缺乏症、3β-羟内固醇

脱氢酶缺乏症、女性男性化也可引起循环雄烯二酮的浓度升高。雄烯二酮的浓度显著降低见于绝

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样增生、男性假两性畸形等。

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正常参考值

正常值〔ng/ml〕

男性

女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