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手术78例体会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二手尼桑)

・38・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010,Vo1.13 No.3 

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手术78例体会 

郭伟望,林忠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f目的]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剥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78例 

的手术过程和,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中转开腹,术中瘤体破裂22例;盆腔冲洗液中,16例发现了少量油滴,无毛发和块状脂 

肪。62例患音获随访.术后3-6个月B超检查卵巢结构及排卵正常,女性激素正常,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无月经紊乱。[结论]术 

中轻柔操作,掌握剥除的技巧,避免瘤体破裂,切下的成熟畸胎瘤装入无菌标本袋中,可减少肿瘤内容物对腹腔的污染。 

关键词:腹腔镜;畸胎瘤;剥除 

中图分类号:R713.6;R73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486(2010)03-0038—02 

随着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的附件手 点,针对性电凝创面止血,避免过度电凝卵巢组织,损害卵巢 

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治疗良『生附件疾病的金标准,而腹腔 功能,用2-0可吸收缝线缝合重建卵巢。标本袋自脐或扩大 

镜下剔除肿瘤是治疗直径<10 cm的卵巢成熟畸胎瘤常用的 

之左下腹穿刺口提出腹腔,在袋内剪开肿瘤,用直径塑料吸管 

手术方式。笔者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 吸除脂肪,弯止血钳取出固体成分及毛发,再取出标本袋。用 

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的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并探 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 

讨分离包膜与瘤体的手术技巧及如何减少肿瘤内容物对腹腔 

1.3 随访 随访时间3-6个月,采用妇科双合诊及超声定期 

污染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年龄l8~42岁,平均30.13岁。术 

78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 min~1.5 h,平均 

前经彩超声检查,有典型的卵巢成熟畸胎瘤的影像学特点, 50.5 min,其中完整剥除56例,术中破裂22例,术后病理结 

肿瘤直径2~10 cm,其中28例为双侧。血CA125、AFP均正 

果均为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所有患者24 h后拔除导尿管 

常,CA199正常或稍高。术前通过彩B超及肿瘤标志物基 

恢复饮食,所有患者均无皮下气肿,无切口感染,无化学性腹 

本排除畸胎瘤恶变。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29例。所有患者无 

膜炎。在冲洗盆腔时,l6例冲洗液中可见少量油滴,所有病例 

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冲洗液未见毛发和脂肪组织。62例患者获随访,术后3-6个 

1.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气 月B超检查卵巢结构正常,女性激素正常,术后月经恢复正 

腹成功后改头低足高位。经脐部穿刺点放入直径10 mm套 

常,无月经紊乱。 

管,置入腹腔镜,仔细检查盆腔,确认腹膜及脏器表面光滑无 

结节,肿瘤侧卵巢表面光滑呈银白,然后行畸胎瘤剔除术。 

3体会 

在左、右下腹相当于麦氏点处避开血管区分别置入5 mm穿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为良l生卵巢肿瘤,是最常见的 

刺套管及左侧耻骨联合上2 cm腹直肌旁置人5 mm穿刺套 

卵巢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O~40岁居多,多为单侧,双 

管。提起患侧卵巢,用单极电凝在卵巢门对侧、卵巢皮质表面, 侧占10% 17%E 1]。为患者术后生育问题考虑,必须减少术中 

沿卵巢横轴方向电凝点切开长约1-3 cm的小口,深达肿瘤囊 

肿瘤内容物对盆腔的污染,避免盆腔粘连,以及避免对卵巢组 

壁前。用分离钳夹持切口两侧缘向外牵拉,钝性撕开包膜,轻 

织的过度电凝,造成卵巢功能的损害。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 

压瘤体,逐渐分离肿瘤包膜,遇较粗血管,用分离钳钝性分离 微创、美观等优点,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已被广泛 

包膜并避开瘤体,电钩电凝切开,剥除瘤体装入标本袋。如肿 

应用 2。虽然镜下剥除卵巢畸胎瘤不再是困难的手术,但如 

瘤>4 cm时,可用分离钳钳夹一侧切开的包膜,旋转分离钳 

何尽量避免术中瘤体破裂和减少肿瘤内容物的溢漏,以及避 

卷起包膜,同时轻压瘤体,达到迅速分离包膜与瘤体的效果。 

免对卵巢组织的过度电凝造成卵巢功能的损害,仍是值得重 

若在剥离过程中瘤体破裂,立即用无菌塑料袋装盛未剥除完 视的问题。 

包膜的卵巢及瘤体,吸除溢出囊外的组织并在标本袋内完成 

3.1避免瘤体破裂选择卵巢皮质较薄处为切开部位,较厚 

瘤体的剥除,可避免继续剥除瘤体将内容物溢出污染盆腔。 处切开易损伤卵巢,而且由于不易估计囊壁所在深度而易切 

如果卵巢被畸胎瘤囊内物污染,立即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卵巢, 

破囊壁,切开时用电凝点状切开,各切开点连成1—3 cm的切 

并及时吸出冲洗液。冲洗过程中,看清卵巢残腔剥离面出血 

开线,这样容易掌握切开深度,即使破裂也是点状破裂,一般 

收稿日期:2010—06—17 

2010年第13卷第3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39・ 

不会引起大量肿瘤内容物外溢 。分离和剥除囊肿时必须细 

临床验证表明腹腔镜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即使畸胎瘤术中 

破裂内容物外溢,也可以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并不影 

响术后恢复。本组无一例发生化学性腹膜炎。 

3.3保护卵巢功能 卵巢手术有诱发卵巢早衰的远期并发 

症可能,对尚未生育及年轻的患者,术中尽量减少对卵巢电 

凝,尤其是卵巢门部位,尽量保留肉眼可见卵巢皮质,局部留 

置防粘连膜或透明质酸钠,既有利止血又防粘连,最大限度为 

术后卵巢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对本组病例,笔者采用冲洗卵 

巢残腔创面的方法,看清卵巢残腔剥离面出血点,针对性电凝 

致耐心操作,虽然费时但对防止囊肿破裂非常重要。分离包 

膜与瘤体可采用钝、锐结合的方式,沿卵巢切口钝性、撕开包 

膜,可减少损伤血管,视野清楚,在轻压瘤体分离过程中,如遇 

较粗血管,用分离钳钝性分离包膜避开瘤体,电钩电凝后切 

开,只要准确、少量多次地切开,则不会弄破囊壁。对于肿 

瘤>4 em的剥除技巧,笔者的经验是用分离钳钳夹一侧切开 

的包膜,旋转分离钳卷起包膜,同时轻压瘤体,可达到迅速分 

离包膜与瘤体的效果。 

3.2防止肿瘤内容物溢漏一旦剥离过程中发生瘤体破裂, 

创面止血,避免过度电凝卵巢组织,损害卵巢功能。术后62 

立即用无菌塑料袋装盛未剥除完包膜的卵巢及瘤体,吸除溢 例患者随访3-6个月,B超检查卵巢结构正常,术后月经恢复 

出囊外的组织,并在标本袋内完成瘤体的剥除,可避免继续剥 正常,无月经紊乱。 

除瘤体致内容物溢出污染盆腔。如果卵巢被畸胎瘤囊内物污 

染,应立即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卵巢,并及时吸出冲洗液。避免 参考文献 

钳夹破口,避免取出破口处的毛发和固体脂肪,否则会造成更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多的溢漏。本组患者中22例发生肿瘤破裂,盆腔冲洗液中只 275-285. 

有少量油滴,无块状脂肪和毛发。 

[2]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lJ_中国实用妇科与 

取出标本方法多种,概括如下:①通过扩大腹部切口取 

产科杂志,2003,19(11):641. 

出。②在腹腔标本袋内剪开已剥离的囊肿,吸除液体,取出有 [3]刘晓珊,苏园园,陈汝虹.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剔除 

形成分,再取出标本袋。③穿刺吸除囊液.将缩小的卵巢牵出 

手术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 

体外,剥离囊肿 ]。④穿刺囊肿,注入热盐水,并吸出囊液,剥 69-70. 

离囊肿。置人胶手套内再经穿刺口取出[s1o⑤将已剥离的囊 

[4]姚书忠,邓妮,陈玉清,等.卵巢成熟畸胎瘤腹腔镜下剔出 

肿置入标本袋,把标本袋边缘经穿刺口提出腹腔外,在袋内剪 

肿瘤组织取出方法探讨[J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2): 

开囊肿,吸除脂肪,再取出其它有形成分。我们基本采用最后 127—128. 

一种方法。较小且不含骨骼和牙齿的标本可从脐部穿刺口取 

[5]高树生,刘月旺,段晓琼,等.电视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 

出;较大标本,我们常使用包装吸引管的无菌塑料袋。取标本 

除术的术式改进[n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11(3):224— 

时,在穿刺口皮肤周围围好纱布,避免内容物污染切口,并注 226. 

意拉紧标本袋,贴紧腹壁防皮下气肿,遇较大骨骼则扩大切 

口,防止标本袋破裂。 

(编辑汤敏华) 

避免畸胎瘤内容物流入腹腔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近年 

胎头高直后位36例临床分析 

李锦珍 

(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广西南宁530219) 

摘要:[目的]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6例胎头高直后位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 

果]36例中有33例胎头不入盆,占91.7%;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24例,占66.7%;潜伏期延长24例.占66.7%;活跃期停滞 

30例,占83-3%。胎膜早破16例,占44.4%;剖宫产34例,占94.4%;能经分娩的2例以高直后位娩出.胎头明显变形。『结 

论]胎头高直后位是分娩难度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关键词:高直后位;诊断;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486(2010)03—0039—03 

收稿日期:2010—04—2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