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线粒体病4例的临床分析

-

2022年4月24日发(作者:节油suv)

龙源期刊网

线粒体病4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佘子瑜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

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4例患者共同症状为肌肉耐疲劳性差,主诉易感疲劳,其余症状表

现多样,运动酸试验均阳性,肌肉活检最后确诊。结论线粒体病临床不多见,临床症状不

典型,易误诊漏诊,运动酸试验是协助早期鉴别诊断线粒体病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关键词:线粒体病线粒体脑肌病运动酸试验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disorders)是遗传缺陷损伤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

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确诊病例回顾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1年至今收治4例线粒体病患者。其中男性3人,女性1人。年龄37-51

岁。女性病人有类似病史,27岁死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母亲及另一姐姐正常。

1.2主要症状及体征:本组中全部病人均有肢体乏力症状,主诉易疲劳。3例有视力下

降,其中继发性青光眼及虹膜睫状体炎1例,双眼视神经萎缩1例,眼底检查正常1例。肢体

震颤1例,行走不稳1例,肌萎缩2例,弓形足1例。肌力正常2例,肌力稍差2例。腱反射

表现各不相同,难立征加强试验(+)1例。全部患者深浅感觉均正常。病理征阳性1例。

1.3辅助检查:4例患者均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

能、性激素六项、多肿瘤标志物、风湿、免疫指标、ANA、抗ENA、抗ds-DNA检查,结果

正常。2例进行腰穿术检查颅内压正常,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正常。1例患者CK升高。肌电图

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1例,表现为四肢周围神经受累1例,表现为肢体感觉纤维重

度混合性损害、远端运动纤维轻至中度轴索损害,神经源性损害1例,肌电图正常1例。脑电

图异常1例。头颅MR全部未见异常。有肌萎缩表现的2例患者中1例胸椎MR增强提示胸

1~2节段脊髓片状异常信号,无强化,无占位效应,另1例颈、胸椎MR未见异常。腰椎MR

示L5双侧椎弓峡部不连,未见明显椎体移位。运动酸试验均阳性。全部肌活检电镜检查肌

膜下可见线粒体堆积,线粒体形态多样,可见巨大线粒体、长杆状线粒体等,符合线粒体肌病

的超微结构改变。

2、治疗及结果

3例诊断线粒体肌病,1例诊断线粒体脑肌病。均予辅酶Q10和复合维生素、ATP、弥可

保、丁苯肽治疗。结果2例感乏力症状有改善,2例感症状变化不大。

龙源期刊网

3、讨论

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disorders)又称线粒体细胞病,是mtDNA或/和核DNA由于各

种原因发生基因突变,使线粒体酶功能缺陷,ATP合成障碍,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产生氧化应激,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病遗传方式有母系遗传和孟德尔

遗传两种。此外,还有许多病例为散发性。临床类型分为:(1)线粒体肌病(2)线粒体脑肌

病(3)线粒体脑病。线粒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特别是线粒体脑肌病,与多发性

肌炎、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脑白质营养不良的鉴别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误诊及漏

诊。文献16例线粒体脑肌病中11例就诊初期被误诊为脑梗死、脑炎等。[3、4、5、8]本文4

例患者就诊时不适的表现并不一样,但都有不耐受的疲劳感,3例有视力异常。所受累的脏器

都是对能量代谢敏感的肌肉、视网膜、脑部。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重要。30%的患者CK、

LDHSGOT增高,诊断价值不大。80%以上的患者血清酸异常。[1]本文4例中只有1例患者

CK升高,但4例患者运动酸试验均阳性,有助初步诊断,最后通过肌活检确诊。但需要注

意的是采集的血标本需冰浴后立即送检以免造成假阳性。进行酸试验前要排除患者服用的药

物如二甲双胍等对酸代谢的影响。肌活检是除基因检测外可行的检查手段,病理光镜下可见

异常线粒体聚集的蓬毛样纤维(RRF),电镜显示大量异常线粒体糖原和脂滴堆积,线粒体嵴

排列紊乱。另外60%以上的病例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少数可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或二者

兼有。[1]本组4例患者肌电图均无肌源性损害表现。影像学方面,头颅MRI发现多发的、双

侧的、不符合血管分布的非白质区的病变常是MELAS的特征样改变。[4]本文线粒体脑肌病患

者共济失调症状及锥体束受损的体征十分明显,但头颅MR检查结果却无明显的异常,而其已

故胞头颅CT出现与年龄不符的明显脑萎缩。是否提示症状及体征与影像学的改变可以不一

致?由于易被误诊为脑梗死及脑炎,从影像学方面鉴别,中枢性感染病影像改变多累及额叶底

面、颞叶内侧面、边缘系统,常呈不规则异常信号改变,增强MRI可见异常强化。而MELAS

以颞、顶、枕叶受累为主。脑梗塞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出现异常信号区域与脑血管分布区域一

致。故对40岁以下而无血管病、病变累及双侧、主要在颞顶枕叶者要想到线粒体脑肌病可能

性。[6]治疗上目前并无特效治疗,有学者对3例MELAS确诊患者随诊时间2~7年不等,治

疗包括辅酶Q10和维生素。用药后患者的卒中样发作和/或癫痫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头颅

MRI出现新发病灶的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无明显残障。[2]另有学者加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

丁苯酞(具有改善和保护线粒体功能)对传统“鸡尾酒”方案进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

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7]本组4例患者中2例感症状改善,将进行更长时间随诊观察。

线粒体病是少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漏诊。病史采集时注意询问

患者有无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轻度活动即感疲乏。酸试验是协助早期鉴别诊断线粒体

病的有效、简单的方法。如运动酸试验阳性,可进行肌活检,尽早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

诊。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39-134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