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行为及认知训练治疗青少年强迫症临床分析

-

2022年4月20日发(作者:广州灯展)

植 医学 志2012年第25卷第5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Vo1 25.N0.5 

Psychiatry,2008,16(3):183—190 

参考文献 

1 弓凯,范存刚,张庆俊.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相关机制 

[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05):454—457 

2黄俊.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0, 

(34):15—16 

6 Cho SS.Strafella AP.rTMS of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l a

cortex modulates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ipsilatc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d orbitofrontal codex[J].PLoS One,2009, 

21,4(8):6725 

7 Strafella AP,Paus T,Barrett J,et a1.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 induces 3赵澎,程焱,陶华英,等.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 

经颅磁刺激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02):120 

dopamine release in the eaudate nucleus[J].Neurosci,2001, 

21(15):157 

8 Wang HY,Cmpi D,hu J,et a1. Repetitive trnscra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nhances BDNF-TrkB signaling in both 

124 

4 Lefaucheur JP,Drouot X,VonpRaison F,et a1.Improvement 

of motor performance and modulation of cortical excitability b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brain and lymphocyte[J].Neurosci,2011,31(30):11044— 

11054 in Parkinsong disease[J].Clin Neumphysiol,2004,115(11): 

2530—2541 (收稿日期:2012—05—24) 

(修回日期:2012—06—30) 5 Fitzgerald P.Brain stim ̄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J].Australas 

行为及认知训练治疗青少年强迫症临床分析 

吴希庆陈翠于法彦 

探讨行为及认知训练治疗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门诊60例青少年强迫症为研究对 【摘要】 目的

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氟西汀10 mg/d(早饭后),地西泮2.5 mg/ 

d(睡前定点)。另外,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行为及认知训练,连续进行3周;对照组不再采取其他措施。使 

用Y—BOCS强迫量表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愈情况。结果经过第l周的行为完整训练,实验组的强迫行为 

行为及认知训练能够有效地消除强迫行 

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第2周的认知训练,实验组的强迫思维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后,实验组的强 

迫总分、强迫思维因子分及强迫行为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为及强迫思维,缓解求助者的主观痛苦,恢复其生活功能。 

【关键词】 强迫症行为完整法认知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01(2012)一05—0379—03 

为完整法和认知训练法,使其思维、行为完整,以达到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减弱或消除。 

1对象和方法 

以往,人们认为强迫症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慢 

性难治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常导致患者 

社会功能的严重受损¨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 

临床心理学界对强迫症治疗的预后保持悲观态度 , 

尽管后来又出现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暴露与仪式行为 

1.1对象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5月一2011 

年3月门诊病例,均为初诊,无治疗史,总病程约3个 

阻止法 ,及其他一些疗法,但对强迫症的治愈及防 

止复发等问题却仍然困惑着精神病学家及心理学家。 

之所以强迫症的治疗一直困惑着许多人,可能在于很 

少有人探讨引发强迫症的原因,只是侧重于消除症状。 

本文拟结合60例患有强迫症的青少年,分析引发其患 

有强迫症的原因: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并采用行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月一1年,年龄8~l8岁。符合CCMD-3 强迫症的诊 

断标准,排除其他精神障碍伴随的强迫症状和严重的 

躯体疾病且Y.BOCS 评分≥16;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组(行为及认知训练组)30例,男l4例,女16例,平均 

年龄(14.5±3.4)岁;对照组(单纯药物组)30例,男 

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2±2.8)岁。两组患者 

[第一作者简介]吴希庆(1955一),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陈翠,E-mail:cuichengreen@163 com 

379 

医学杂志2012年第25卷第5期Journ—al—of 

在例数、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实施过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了药 

物治疗:氟西汀10 mg/a(早饭后),地西泮2.5 mg/a 

(睡前定点)。另外,对实验组进行了每周1次的行为 

及认知训练,连续进行3周:第1周为行为完整训练, 

第2周进行认知训练,第3周复习巩固前两次的行为 

及认知训练;对对照组不再采取其他措施。 

1.2.2行为及认知训练法介绍 多数强迫思维就是 

人们在想事时不能够想完整,而这种不完整的想法所 

产生的行为也不完整,因而不完整的行为反过来又成 

为大脑加工的对象,这种不完整的情节会引起人的怀 

疑,人的大脑会尽力把它加工成完整情节,因而加重了 

大脑的负担,进一步影响思维功能。所谓的行为完整 

法就是使人实施行为的环节完整;认知训练法就是使 

大脑思维的环节完整,从而减轻大脑的负担,使大脑的 

功能得以恢复。 

1.2.2.1行为完整法就是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行为 

过程,分析出求助者行为所缺少的环节,将求助者的行 

/为情节补充完整,从而使求助者对自己的行为不再怀 

疑。比如,一个求助者有强迫关门的动作,即关好门了 

还是担心没把门关上,再回来关门。行为完整法认为 

之所以存在强迫行为就是因为求助者的行为情节不完 

整。求助者的行为过程是这样的:走到门前一关门一 

离开;而完整的行为情节应是这样的:走到门前一关 

门一推理一下一心中确认关好门了一离开。 

1.2.2.2认知训练法就是通过分析求助者的思维 

过程,分析出求助者思维所缺少的环节,将求助者的思 

维环节补充完整,从而使求助者不再反复思考。如,一 

位求助者放学后总是存在这样的强迫想法:“是带杯 

子回家,还是不带杯子,带又怎样,不带又怎样,会不会 

影响我做事”,翻来覆去地想。通过分析,该求助者的 

思维过程是以下两种:(1)放学回家一想带杯子一又 

怎样一不良情绪:自己受影响;(2)放学回家一想不带 

杯子一又怎样一不良情绪:自己受影响。求助者的思 

维总是围着“带杯子”和“不带杯子”打转儿,而没有做 

出决定,这样的思维是不完整的。因此,引导其进行以 

下两种完整思考过程:(1)放学回家一带杯子一又怎 

样一麻烦、没用,所以不带;(2)放学回家一不带杯 

子一又怎样一没影响、不影响做事,所以不带。求助者 

最终作出决定:不带杯子。思维过程完整,不再反复思 

考。 

1.3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1.3.1量表评估Y—BOCS量表在治疗开始前、治疗 

1周后、2周后、6周后分别评定一次。 

380 

1.3.2临床疗效评估 分别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6 

周后的痊愈情况。以Y.BOCS治疗前后的减分率来评 

定疗效,Y.BOCS减分率1>75%为痊愈,50%~75%为 

显效,25%~50%为有效,<25%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 

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 

强迫因子的差异(以 -I-s表示);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实 

验组与对照组的治愈情况,都以P<0.05作为差异有 

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量表评定比较经过第1周的行为完整训练,实 

验组的强迫行为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第2周 

的认知训练,实验组的强迫思维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 

组;6周后,实验组的强迫总分、强迫思维因子分及强 

迫行为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比较( ±s) 

Y.BOCS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t值 P值 

总分 治疗前l8.70±1.51 18.80±1.49—0.258 0.798 

1周后13.90±2.65 18.76±1.43—8.834 0.000 

2周后8.96±2.77 17.86±1.50—15.457 0.000 

6周后4.20-t-1.06 14.96±1.58—30.879 0.000 

强迫思维因子 治疗前8.76±1.59 9.O0±1.59—0.567 0.573 

l周后8.76±1.59 9.03±1.52 —0.664 0.5O9 

2周后3.90±1.51 8.73±1.41—12.773 0.000 

6周后2.10±0.54 7.36±1.27—20.821 0.000 

强迫行为因子 治疗前9.93±1.46 9.80±1.47 0.352 0.726 

1周后5.13±2.08 9.73±1.31—10.247 0.000 

2周后5.06±2.09 9.13±1.04—9.503 0.000 

6周后2.10±O.92 7.60±0.89—23.440 0.000 

2.2临床疗效比较6周后,实验组30例中26例痊 

愈,显效4例,痊愈率86.7%。对照组3O例中痊愈2 

例,显效9例,有效l6例,无效3例,痊愈率6.7%。实 

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根据DSM—IV的定义,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 

常生活周期性的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强迫思维 

是引起显著焦虑或痛苦烦恼的思想、冲动意向或想象; 

而强迫动作的目的则在于减少由于强迫思维带来的痛 

苦烦恼而被迫进行的外显行为或内隐的心理活动 J。 

有研究显示,中学生强迫症患者存在消极的认知 

倾向 J。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形成与消极的认 

知倾向有关 ,Beck指出消极认知倾向是作为中介而 

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J。由此可见,强迫症患者和抑 

郁症患者都存在消极的认知倾向。近年来,有研究显 

示,强迫症患者在认知功能的研究中出现了事件相关 

电位(ERr')的异常¨ 。有的人针对抑郁症和强迫症 

患者的ERP同时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不同之 

植 医学 查2012年第25卷第5期Journal ofPsychiatry,2012,Vol25,No.5 

1曹文胜.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3 

2 Abramowitz JA.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Obsessive. 

处… 。强迫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区别表现为强迫症患者存在强迫思维。不少研究显 

示,强迫症青少年比健康青少年经历了更多的负性生 

活事件¨ 乃 。因此我们推论,强迫症的产生,有一个 

过程,强迫症患者在出现强迫症状前,其大脑持续地加 

Compulsive Disorder[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6,51(7):407—416 

工、处理着大量的负性信息,加重了大脑的负荷量,大 

脑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大脑的功能就会受到 

影响。因为思维功能是大脑功能的一重要体现,因此 

思维功能也会降低,如思维效率下降、思维环节不完整 

3刘兴华,李萌.一例严重强迫症的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治 

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246—249 

4颜文伟译.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J].4版.上海精 

神医学,1994,增刊:36 

5张一,孟凡强,崔玉华,等.修改耶鲁一布朗强迫量表的临 

等问题。强迫思维也是大脑功能降低的一个重要体 

现。所谓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主要是人们在思考事情 

时,思维环节不完整,而这种不完整的思维所产生的行 

为也不完整,因而不完整的行为反过来又成为大脑加 

工的对象,这种不完整的情节加重了大脑的负担,使大 

脑功能更弱化,会进一步影响思维功能,以致患者再次 

重复那种不完整的行为和思维,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认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就是一些不完整 

的思维和行为。比如,强迫症患者缺乏确认环节的关 

门,这种强迫行为就是一种不完整的行为。 

因此,为了阻断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对其进行了认 

知及行为训练,使其思维情节完整,使其行为环节完 

整,从而减轻大脑的负担,使大脑正常的功能得以恢 

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周的行为完整训练使得实 

验组的强迫行为得到有效地控制;第2周的认知训练 

使得实验组的强迫思维大大减轻;第3周的巩固训练 

使实验组新建的行为及认知更加稳固,摆脱了那种不 

完整的认知及行为习惯,第6周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的 

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使认 

知及行为完整的认知及行为训练法能够有效地改变强 

迫症患者不完整的思维及行为习惯,有利于强迫思维 

及强迫行为的消除。这种认知及行为训练目的是使思 

维、行为的情节完整,所以也称它们为“情节完整法”。 

这一“情节完整法”开辟了强迫症治疗的新途径和新 

领域。 

参考文献 

床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5): 

205—207 

6 Foa EB,Liebowitz MR,Kozak MJ.et a1.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y exposure and ritual 

prevention, clomiprami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A 

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trila[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162:151—161 

7张勇,李恒芬,杨世昌,等.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 

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21(24):1713—1714 

8张勇,李恒芬,邹韶红,等.中学生抑郁症与认知倾向、D型 

人格及家庭环境的研究[J].中国I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15(2):174—176 

9 Aaron TB.The current state of cognitive therapy:A 40一year 

Retrospective[J].Arch Gen Psychiatyr,2005,62:953—959 

10 Endrass T,Reuter B,Kathmann N.ERP correlates of cons— 

cious eiTor recognition:aware and unaware errors in an anti— 

saccade task[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7, 

26(6):1714—1720 

1 1 Chiu PH,Deldin PJ.Neural evidence for enhanced error 

dete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yr,2007,164(4):608—616 

l2张华坤,王晓华,李红,等.强迫症病理心理机制危险因 

子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35—136 

13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等.青少年强迫症与应激等的 

关系研究[J].I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3):159— 

160 

(收稿日期:2012—03—21) 

38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