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VIP专享】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

-

2022年4月20日发(作者:张家口新华医院)

害。

(2012-04-1209:23:37)

了市场的需求。

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50万。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关注现状:

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的报告

度的理论理解与循证层面上的操作经验。

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路走高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结论认为,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在新生儿中的比例达

去父母的依靠,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些攻击意识强烈的患者,还可能造成社会危

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病情还极有可能反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们失

现状3:患儿回归主流社会困难大。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了这个阶段,恢

分之几,到而今的千分之几,虽然从来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公信的数据,但是患病率的一

姓,亦或是媒体,孤独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其患病率由最初的极为罕见,到万

知识方面的知之甚少,而是对整个体系性质的认识模糊,也就是说对孤独症的干预缺乏深

仅仅在90年代中期以来才开始经验式地摸索与模仿。认识的落后,绝不仅仅限于对其医学

称‘干预’)”这一措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持科学研究的态度做出系统性报告;而我国

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提出。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对“行为与教育途径的干预(以下

教授(美国)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儿童孤独症概念并做出系统研究,我国直到1982年才由南

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自闭症者被纳入相关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自闭症人

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

3/1000,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1000,以此推算,国内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将不低于400

万,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00万。虽然良莠不齐的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仍然满足不

现状2:患病率上升,对干预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不管是相关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老百

现状1:起步晚。我国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比先进国家晚了将近40年。1938年,LeoKanner

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

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

自闭症简介: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

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

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在家长去世后可有亲朋好友、托养机构接收他们。

事这方面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及经费也都严重匮乏,机构经营举步维艰。

疗效果不甚人意。亟待政府相关机构能够加大资源投入和行业的规范以及优化

同时又基于其特殊的思维及学习方式以及某些超常的能力而不适合在智障学校就读。

业竞争少,致使许多短平快的短线训练机构产生,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却不高。机构的负

教专业人员为38万人,而且34万已获得资格认证。同时供需也极不平衡,市场需求大,行

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资金支持。对自闭症的整体治

比较系统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少数的几家,且方法各异,对于目前国内自闭症的现状

复训练服务机构大概有400家,其中约90%是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自己筹办的。与此同时,从

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是目前国内对自闭症康复所主要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康

数ASD儿童因其社交障碍及行为问题以及特殊教育资源缺乏而无法在主流学校随班就读,

是以诊断、评估及个别训练为主,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训练,而且收费较贵,大部分家长

开展ASD诊治工作的医院屈指可数,多数医生对ASD的认识欠缺,只有少数医院的少数医

他们情愿养自闭症孩子一辈子,并生一个健康孩子陪伴他终老。公众对自闭症缺乏认识将

特殊教育及康复人员更是缺乏。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特教专业人员总人数为3.1万,美国特

统为主的公立机构才刚刚启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的针对性较差。(4)、我国大多

长为主,由于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限制,导致其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3)、以残联系

望而却步。(2)、目前我国ASD干预是以民办机构为主,手段以全天训练及少数机构培训家

生能诊断ASD,就连卫生部规划的五年制与七(八)年制儿科教材均未涉及ASD。医院也只

此外,中国广袤的农村对自闭症了解甚少,难有家庭愿意向调查人员报告孩子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被国内绝大多数医生定义为不治之症。自闭症儿童家长十分希望孩子实现生活自理,

现状5: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能认识与诊断ASD的临床医生缺乏,社工(义工)也缺乏,

现状4:干预体系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低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在医疗系统中,

断专业人员培训。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

于自闭症及相关研究和诊断的关注。

使得孤独症康复训练行业极端不规范。

关机构能够加大资源投入和行业的规范以及优化。

音乐疗法、感应治疗、生物疗法、海豚疗法、中药及针灸疗法等等。

人安全或严重干扰患者接受教育和训练,影响日常生活,才使用药物对症治疗。

前国内家长对于生物疗法的了解主要通过网络自己领悟摸索,个别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带

外由于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长期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治疗自闭症上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目

生物疗法主要通过相关检测和营养剂干预调节身体内部机转来达到治疗的最终效果,在国

作坊式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资金支持。对自闭症的整体治疗效果不甚人意。亟待政府相

只有少数的几家,且方法各异,对于目前国内自闭症的现状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多数是小

教育的师资力量及经费也都严重匮乏,机构经营举步维艰。比较系统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

构大概有400家,其中约90%是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自己筹办的。与此同时,从事这方面特殊

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是目前国内所主要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康复训练服务机

症状的药物,且副作用大,一般只在患者伴随的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或威胁到自身或者他

精神类药物、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药物治疗因缺乏能够改变孤独症的病程,改善核心

国内主流医疗机构目前主要所能做的是初步界定是否属于自闭症,治疗措施缺乏,主要以

治疗、干细胞疗法、感觉统合训练、高频音乐疗法、激活大脑的特殊教学方式、"迪普音"

关于自闭症的各种服务还处于非常伤心的初级阶段,目前常运用的治疗康复手法有:药物

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WorldAutismDay),以提高人们对

练的干预体系。与此同时,编写统一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及筛查、诊

教育网络和有关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

源,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选择了31个试点城市,发挥现在妇幼、特殊

联合会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1日,中残联已把孤独症的康复纳入到精神病康复,整合资

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

责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为员工们做系统的素质培训,直接影响了执业操守与执业素质,

现状6:相关政策与法规才初步建立。随着人们对孤独症及其干预工作认识的逐渐深入,孤

但是收效甚微。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服务的民办机构正式成立。

一.我国大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发展概况

疗法的很好执行,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第一阶段(20世纪50-80年代):

三年才为人们所注意,尚处于早期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

中仅有5例诊断为孤独症。在此阶段,孤独症一词还鲜为人知。

我国大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医疗环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医生及精神科医生中能够识别孤独症的还很少,所以也很少见有报道。从1955年11月至

教育训练实验。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孤独症儿童的

务教育训练实验。这是首次在大陆进行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的孤独症儿童的

众健康》杂志上发表了《重视孤独症的防治》一文,他在文中指出:“此病在我国近两

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科主任杨晓玲教授又报道了30例。1992年2月陶国泰教授在《大

过儿童精神医学的教育和训练。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孤独症被误诊为智力低下、多

引起国内的关注。1984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成立,仅这一年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就

目前尚无孤独症患病率的全国性调查,在80年代以前,大陆的儿科医生、儿童

需要我们的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了治疗好孩子的病很多家庭是倾其所有,四处奔波,

可恶的是,个别人员或机构为了牟利,打出一些灵丹妙药或彻底康复治疗仪来骗钱害人,

到香港,或者其他在生物疗法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接收治疗,这些都不便于生物

1994年7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委托原北京市教育局进行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和义

1993年3月,由田惠平女士创立的我国第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

动状态、言语发育迟缓、聋哑、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病,以至散发性脑炎……1992年北

有8例。但因为我国儿童精神医学起步较晚,绝大多数儿科、儿童、精神科医生没有经

1982年,南京儿童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的陶国泰教授首先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童,此后

1981年6月,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收住了来自我国大陆各个地区的1190名精神病患儿,其

1993年12月,以杨晓玲教授为会长的,中国第一个以改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

参与等。

必然趋势。

子即将到来。

特教工作计划。

学工作日益走上“正轨”。

第三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比还有不少差距,适合国内国情的安置方式有如下几种:

部分,这已成为一个不诤的事实,大力推进我国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事业已刻不容缓。

1996年,有关孤独症的研究又得到北京市教委的重视,被列入市级重点科研课题

经训练能适应学校常规,家长与学校沟通好的学生就读。现在新型的资源教室的安置模式

孤独症儿童不必远涉千山万水,在自己的社区里能得到相应的帮助,接受相应的教育的日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把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纳入“十一五”规划,我们盼望着的大多数

一家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有的机构还办起了不错的网站;多种训练方法被广泛应用。更

众自发组织的康复协会、家长联谊会,民营的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

在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影响下,最近几年在各地陆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吸收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已有调查表明,孤独症儿童已经占精神残疾儿童构成比的绝大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培智学校、普通学校、幼儿园也开始

也纷纷开始了有关的教育研究工作。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研究已成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

1996年,北京市第二届特教工作会议通过的“九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对中重度

国家教委还把“要对可以教育的……孤独症儿童作出适当的安排”列入了“九五”

基本教具、学具和设备;师资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有关专家的指导、孤独症儿童家长的

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教育教学的评估办法;教育所需的

1.完全随普通学校就读:学校接收无显著行为问题、智力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

二、国内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国内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与发达国家相

智残、孤独症、综合残疾儿童的教育训练实验继续进行并扩大推广工作”。此后,全国各地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训练研究》。其后,北京市特殊教育领域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教

更加适合孤独症儿童,绝大部分儿童过了“磨合期”后都能比较顺利地开展社会化的学习,

症。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会有自闭症儿童的一片蓝天的。

而认知类(语文、数学知识)的学习则主要以个别化方式进行。

能适应课堂常规,无严重攻击行为,家长能与学校沟通的学生就读。

及较好的设备,采取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及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和训练知识,以家庭为基础开展以培养基本生存能力为目标的针对性训练。

殊班),但因行为问题无法坚持全日上课或无法坚持在普通班级全日上课者。

一五”规划。我们相信,虽然现阶段自闭症还处于精神癌症,被大多数医师认为是不治之

对于自闭症儿童开始加大关注,更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把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纳入“十

总结:虽然我国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及治疗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种服务不够完善。但是国家

便是对这类孤独症儿童,家长也要树立信心,不放弃对孩子的训练,并主动学习有关教育

育训练、症状严重、没有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孤独症儿童大多进行此类的养护式安置。即

5.家庭养护与专家咨询(或社会机构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有些无法进行正常的教

3.在不同类型班级的部分时间就读:适合能基本适应班级教学常规(含普通班、特

2.完全随教育班就读:通常接收智力中等以下,生活能基本自理,经训练基本

4.单独编班:一般附设在培智学校,要求有较高水平的师资(一班至少有两个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