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从“脾主卫”论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探讨

-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皮肤痒怎么办)

2019年8月C第7卷第24期

Aug.C2019Vol.7No.24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CardiovascularDiseaseElectronicJournalof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15

·综 述·

从“脾主卫”论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探讨

徐 飞1,刘杰民2*

(1.贵阳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2;2.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尚未明确,随着社会变迁、生活方式等改变,

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认为该病以脾虚为本,补脾气贯穿治疗始终,在临床上,“脾主卫”为指导治疗泄

泻重要理论,通过从生理、病理及相关性方面阐述脾主卫理论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论治,并附医案一则,以

供参考。

【关键词】

脾主卫;脾虚;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2095.6681.2019.24.15.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胃肠

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

慢性、复发性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

疾病,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

中医将其归属于“泄泻”“腹痛”“肠郁”范畴,认为脾

虚为发病之本。“脾主卫”是脾脏通过主运化功能濡养全

身脏腑组织,使正气旺盛,从而发挥保卫机体、抗御

外邪、防病的作用。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思想,笔者

就“脾主卫”理论在肠易激综合征应用中进行探讨。

气在下,则生飧泄。”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物质,饮

食水谷滞于胃肠,则见脘腹痞满;无力运化水湿,水湿内

聚,下注于肠,而为泄泻。《灵枢

·

禁服》有云:审察卫

气,为百病母。”卫气的抵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难

·

四十三难》:“安谷者昌,绝谷者亡,水去则营散,

谷消则卫亡。”《成方便读》云:“脾胃一虚……卫气不

固,则外邪易感。”脾胃与卫气关系密切,其功能正常与

否,影响了卫气的盛衰,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健,则卫气

化生乏源,卫气亏虚,卫护的机能减退,则易于

患病。

1脾主卫的生理基础

“脾主卫”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一是《灵

·

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脾为之

卫……”,二是《灵枢

·

师传》“脾者主为卫,使之迎

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其中“主”[2]即脾脏主运

化的作用在胃主腐熟功能基础上对物质的运行、输布、生

成及变化作用,再通过升清降浊的形式将精微物质布散周

身,将糟粕排出体外,从而确保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灵

·

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糟

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

生身。”卫有“防卫、保卫”之意,护卫表,抵御外邪作

用,类似于中医学中具有保卫作用的“卫气”,《研经

·

原营卫》:“卫气,是身体阳气的一部分,又称卫

阳,源于中焦,通过宗气宣发于脉外,故营行脉中,附丽

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灵枢

·

本藏》又曰:“卫

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

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由中焦

脾胃化生,具有调控腠理、温养机体、促进津血运行、抵

御邪气等功能,故“脾主卫”中“卫”指卫气,且卫气又

是正气的延伸,故而脾脏的功能是卫气防御作用的外延。

3脾主卫与IBS-D的相关性

《灵枢

·

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

也”,从解剖上看,大肠、小肠与胃在解剖结构上上下联

系,“实而不能满”为三者共同的生理基础,功能都是饮

食水谷转化、贮存的通道,而病理又相互影响,腑气不通

则发为腹痛、痞满、便秘等病[3]。胃与脾脏在经络上相表

里,并且阴阳相应,故小肠、大肠、胃若要发挥生理功

能,也需脾脏功能的辅助。《内经

·

太阴阳明论》中“脾

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在五行中,脾脏属

土,土居中央以灌四傍,体现了脾脏输布功能,输布功能

依赖于升清降浊功能正常,故大小肠的功能与脾脏升清降

浊功能关系密切,若脾不能升清降浊,则小肠清浊不分,

混杂而下,可发为泄泻诸症,如《素问

·

脏气法时论》

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金匮

要略

·

脏腑经络病脉证》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

先实脾……”疾病的传变、顺逆发展状况也与脾气强弱呈

正相关。脾胃气盛,则正气亦盛,邪气不可侵犯机体,而

卫气生化于中焦脾胃,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亦取

决于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

IBS-D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与脾

关系密切,与肝肾相关。该病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忧思恼怒,肝气横逆犯脾;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致脾肾阳

虚。脾失健运,实则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成饮,阻滞气

机,经络不通,不通则通;虚则不能濡养五脏六腑,不荣

则痛;腹泻多由脾气亏虚,水湿运化不及,清阳不升,下

注肠间导致。IBS-D病性属本虚标实,其中,本以脾虚为关

(下转17页)

2脾主卫的病理基础

补土派鼻祖李杲率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

理论,后世医家柯韵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指出:“三

阴受邪,关系不在太阳,而全在阳明。”两者间有异曲同

工之意。可知,脾胃功能失常为各种疾病发生的起始。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清

通讯作者:刘杰民(1973-),贵州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疾病。

作者简介:徐飞(1992-),女,汉族,贵州遵义人,在读研究生,住院规培医师;

研究方向:中医中药防治脾胃疾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