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寒热错杂证探析

-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深圳世界之窗旅游攻略)

Clinical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19Vol.(11)No.26

-132-

黄连和大黄解毒消除糜烂的作用,同时嘱咐患者嘱戒酒,戒辛

辣厚味饮食,注意饮食节律,故患者服用

7

剂,空腹隐痛好

转、进食量增加后以赵棻教授健运二芽汤健胃育阴收尾。

总结:《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甘露饮乃养阴清热,

宣肺利湿之良方,适用于阴虚火旺挟有湿热的证候。上述

4

个案例均以阴虚湿热为根本病机,笔者均以甘露饮为基础方,

临证随机配伍加减,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观念,从湿

热入手、索本求原,笔者应用甘露饮时,都去掉滋阴碍胃之

熟地黄,取二冬、石斛清热养阴,枳实(枳壳)、枇杷叶清降

肺热,通调水道,茵陈、黄芩清利湿热,甘草调和诸药,临

证随机配伍加减,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

精髓,揭示了笔者使用甘露饮的原则,只要配伍恰当,化裁

合理,用方精准,均能收效[3,4]。

参考文献:

[1]罗素芳.甘露饮加减在阴虚湿热证型角结膜干燥症治疗中的疗效观

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2):113-114.

[2]桑凤梅,燕飞,彭书玲等.甘露饮合三才封髓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

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119-120.

[3]赵彦.甘露饮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

35(04):14.

[4]刘新亚,聂国林.赵棻脾肾同治临证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4,35(06):

10-11.

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81026167(修回:2019-09-14)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寒热错杂证探析

DiscussionontreatingtheHanreCuozasymptom

withtheBupiweiXieyinhuoShengyangdecoction

任金华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肾病专科医院,湖北武汉,

430400

R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7860

2019

26

-

0132

-

02

中图分类号: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具有补益脾胃、清泻阴火、升举清阳之功,此方的创立宗旨,重在顾

摘要

护脾胃元气,体现了东垣以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内升所致之复发性口疮、顽固性血尿

等症效果显著,本文选取了相关案例,对其进行阐述。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寒热错杂;口疮;血尿

关键词

TheBupiweiXieyinhuoShengyangdecoction(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isfrom

PiweiLun

(《脾胃论》),iseffective

Abstract

onPiwei(脾胃),Yinhuo(阴火)octionispayattentiontoYuanqi(元气),iseffectiveonrecurrentaphthaeand

,somecaseswereexplored.

TheBupiweiXieyinhuoShengyangdecoction;HanreCuoza(寒热错杂);Aphtha;Hematuria

Keywords

doi:10.3969/.1674-7860.2019.26.052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杲《脾胃论》,为《脾胃论》

第一方,全方由柴胡、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

参、黄芩、黄连、石膏等药物组成,方中重用柴胡为君,以利

胆气之春升,又加升麻,羌活相伍,而助脾气之升发,人参、

黄芪、苍术、甘草为臣,益气健脾,借风药之力上行,脾健则

清阳不陷,佐以石膏、黄芩、黄连之寒泻阴火,且芩连酒制,

炒,石膏长夏微用,过时去之,皆在监制其苦寒之性,诸药合

用,具有益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之功,方后李杲又强调“大

抵此法此方,欲令阳气升浮耳”,不难看出,此方的创立宗旨,

重在顾护脾胃元气,体现了李杲以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临

床上对于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内升所致之复发性口疮,

顽固性血尿等症,效如桴鼓,现笔者不揣疏陋,略陈浅见。

1

补土抑火

-

治疗复发性口疮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

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当先于心分补脾胃之源。”又曰:

“心火旺,则肺金受邪,金虚则以酸补之,次以甘温及甘寒之

剂,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这些论述无疑是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应用范畴。临床上常见的复发性口疮,

如症状体征与上述病理相吻合,用之往往效如桴鼓。清代尤

怡《医学读书记》认为:“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知此,所以

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

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可以说是对李杲阴火理论的延

伸而发展,据观察,如脾胃虚弱,阴火上冲,出现口舌生疮,

红肿疼痛,舌面或口唇黏膜出现绿豆大小之溃疡,周边清

晰,颜淡红,不耐寒热,反复发作,口干,口苦,胸闷腹

胀,便溏,神疲乏力,纳差,四肢不温,舌淡苔腻而黄,脉

弱,可投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羌活加法半夏、蒲公英等药,

重用黄芪

30g

可获佳效。若病程日久,损伤阴液,出现舌质

较红,苔薄黄而干,脉细弱,舌面或口唇黏膜溃疡颜变红,

发作频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肢冷便溏,则以补脾胃泻

阴火升阳汤去羌活,轻用黄芪用量在

15g

左右,并加生地黄、

玄参、地骨皮、麦冬等,亦可获效,如口舌生疮,红肿灼痛,

喜食冷饮,尿黄,便秘,舌红少苔,或苔黄燥而干,脉细数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年第

11

卷第

26

-133-

者,则不可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或口舌生疮,疮面大于

2

cm×

2

cm者,久治不愈,则多为中医所称之坏病,口腔溃

疡往往恶变,亦非补脾胃泻阴火之所宜。

病案Ⅰ:患者甲,

54

岁,教师。

2015

6

月就诊,患者

复发性口疮半年余,症初口腔溃疡主要集中于舌尖及舌边两

侧,后因劳累及饮食刺激,口腔溃疡逐渐波及上下唇黏膜及

两侧颊黏膜,数量从一枚发展到五至六枚,伴剧烈疼痛,曾

服用维生素

B

2、黄连上清片等药物,含服过华素片,无明显

疗效,后又服中药煎剂,服用过清胃散及玉女煎等药

1

个月

余,病情无缓解,近两周来,病情加重,口腔持续疼痛无缓

解,进食冷热刺激食物则疼痛难忍,口干,口苦,胸闷腹胀,

便溏,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刻诊,舌尖可见

2

0.1

cm×

0.2

cm大小之溃疡,右侧口腔峡黏膜可见

0.2

cm×

0.3

cm大

小溃疡

4

枚,边界清晰,周边黏膜肿胀,舌淡胖,苔腻微黄,

脉弱。证为脾胃虚弱,阴火上冲,复因过用苦寒,更伤中阳,

治疗重在益气升阳,佐以寒凉泻火,投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

汤:柴胡

10g

,升麻

10g

,党参

10g

,黄连

7g

,苍术

10g

黄芪

30g

,石膏

20g

,黄芩

10g

,法夏

10g

,蒲公英

10g

等。

治疗

20d

,病情痊愈,随诊半年未复发。

按:复发性口疮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历代大

多从火热论治,正如候丕华等所言:“口腔溃疡之病机主要责

之于‘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由脏腑积热而成,虚火

多由久病伤阴所致。”[1]本案患者初诊虽经清热泻火养阴诸法

治疗,病情并未缓解,显然并非单纯火热阴虚所致,复诊时,

视其舌淡胖,脉弱,神疲肢冷伴口疮,显然寒热错杂无疑,

而中阳虚弱为本,阴火上升为标,遂投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治疗,果获痊愈。

2

升阳泻火

-

治疗顽固性尿血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脾胃气虚,则下

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东垣论述脾肾病理上的相关

论,为后世运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顽固性血尿提供了

理论依据,血尿的产生虽与热伤血络直接相关,但脾胃虚弱,

湿热下注,亦是引起血尿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之一。肖相如

认为慢性肾病“如果在病变过程中,以脾胃虚弱为主的时候,

则出现脾胃虚弱,升降紊乱,湿热停留的复杂局面”。并指

出“若舌淡齿痕苔黄腻,则是脾胃湿热的有力证据”[2]这些

临床特点,都是治疗血尿时,应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可

靠特征。蔡柳洲认为,虚实并存,寒热错杂,蛋白尿,血尿

长期不消,可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3]

临床上如反复出现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尿频,尿不尽,

口干口苦,神疲乏力,纳差,胸闷腹胀,双下肢浮肿,舌淡

胖,边有齿痕,苔黄腻,则投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羌

活、石膏,加萹苔、瞿麦、地肤子、生地黄等药,黄芪用量

15g

左右。如长期血尿或镜下血尿,劳累加重,尿淡黄,

双下肢浮肿,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胖边有

齿痕,苔腻微黄而润,脉弱者,则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去

石膏、羌活,重用黄芪

30g

,加山药

10g

,白术

10g

,临床

屡屡获效,如血尿长期不消,患者逐渐消廋,临床症状和体

征逐渐加重,需进一步检查,警惕泌尿系肿瘤。

病案Ⅱ:患者乙,

35

岁,农民。

2014

10

14

日就诊,

患者

IgA

肾病五年余,曾服用“雷公藤多苷片”“依那普利”

等药,病情无明显缓解,血尿,蛋白尿长期波动在+

2

左右,

劳累或感冒后加重,刻诊,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尿淡黄,

头昏气短,胸闷腹胀,四肢不温,面无华,双下肢浮肿,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腻微黄,脉细弱。尿常规:隐血+

3

蛋白+

1

;血压

150/90mmHg

;肾功能:肌酐

128μmol/L

,尿

素氮

8.9mmol/L

。证属脾胃虚弱,湿热下注,清阳不升。治

以补脾胃,升清阳,利湿热,投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药

用:柴胡

10g

,升麻

10g

,黄芪

30g

,苍术

10g

,甘草

7g

黄连

7g

,黄芩

10g

,山药

10g

,白术

10g

等,治疗

1

个月,

水肿消退,舌边齿印减退,尿蛋白消失,隐血降至+

1

,肌酐

94μmol/L

,尿素氮

6.1mmol/L

,原方加减,继续治疗

5

个月余,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隐血阴性,随诊一年未复发。

按:血尿是慢性肾炎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责之为热伤

血络所致,正如《金匮要略》:“热在下焦者,则血尿也。”本

案患者虽见反复发作性血尿,但同时伴见肢冷、便溏、舌胖

苔腻、脉细弱等中阳虚损特征,即使应用清热凉血药物亦不

可能获效,反使病机更加复杂,临床上应依据脾胃虚弱的病

机本质,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故患者按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半年余,而收全功。

3

结语

《脾胃论·卷下》:“大、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

病”,又:“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李杲认为脾胃虚是脏腑、经

络、九窍发病的根源,是各种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也是补脾

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各种病症即异病同治的理论依据,故凡属

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内生所致的复发性口疮、顽固性血

尿,用之无不应效。临床观察,复发性口疮、顽固性血尿病变

过程中,以脾胃虚弱,清阳下陷为主者,则方中须重用黄芪、

党参等药,尤其黄芪一味,用量可达

30g

以上,如脾胃虚弱,

清阳下陷症状较轻,阴火成湿热症状明显者,则黄芪、党参之

类药,用量应减轻,黄芪用量最好在

15g

左右,亦可加入生地

黄、玄参等药,以滋阴清热,亦可获效。上述结论与蔡柳洲等

所指出的黄芪在肾病过程中的运用变化完全吻合[4],丰富了李

杲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变化范围。

参考文献:

[1]候丕华,梁贻俊.口腔溃疡的寻经辨治[J].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1):

510.

[2]肖相如.肖相如论治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51.

[3]蔡柳洲,漆柏安.李东垣升阳论在慢性肾病蛋白尿中的应用[J].中医临

床研究,2015,7(12):1-2.

[4]蔡柳洲,漆柏安.黄芪在肾病治疗中的辨证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36):43-44.

作者简介:

任金华,中医师。

编辑:李堉琳编号:EA-4180808067(修回:2019-09-1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