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2022年4月21日发(作者:10月10日是什么日子)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所以只能根据高血压所表现的症状来

认识和进行辨证论治。高血压患者以头痛头晕,时发时止,耳鸣,心悸

为特征,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头痛、眩晕的记述首见

于《内经》,《内经》中把头痛称为“首风”、“脑风”;《素问•五脏生成论》:

“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为头

痛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

肝”;《素问•标本病专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

密切;《灵枢•卫气》:“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

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眩晕的病因,病性和病位。

之后也有很多著名医家对头痛眩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张仲景在《伤

寒论》中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并提出治法和方药;李东垣

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并为分经用药奠定了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

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痰与火”在头痛发病

中的地位,他也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提倡在治疗上要用治痰为主,

挟补气及降火药。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提出了“下

虚则眩”,他在《景岳全书•杂证漠•眩晕》中说:“头晕虽然属于上虚,然

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并认

为眩晕的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高血压的中医分型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烦劳恼怒则加剧,面部潮红,急噪易怒,

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2)、痰浊中阻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

苔白腻,脉濡滑。

(3)、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劳累即发,动则加剧,面不华,心悸失眠,唇甲淡;

气短,疲乏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4)、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酸膝软、遗精、耳

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

形容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