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部感染

-

2022年4月22日发(作者:智齿冠周炎图片)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部感染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部感染

一、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

炎。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秋冬

季节发病较多,但季节性差异并不显著。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主要通

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吸人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引起

散发呼吸道感染或小流行。支原体肺炎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婴儿间质性肺炎亦应

考虑本病的可能。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

体。病原体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人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

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肺炎支原

体的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

【病理】

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成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和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

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泡壁与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

润。支气管黏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空泡形成,有坏死和脱落。胸腔可有纤

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出液。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2-3周,通常起病较缓慢。症状主要为乏力、咽痛、头痛、咳嗽、发热、食

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发热可

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有咳嗽。偶伴有胸骨后疼痛。肺外表现更为常见,

如皮炎(斑丘疹和多形红斑)等。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

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胸部体格检查与肺部病变程度常不相称,可无明显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

向外伸展。病变常经3-4周后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血白细胞总数

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起病2周后,约2/3的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

大于1:32,如果滴度逐步升高,更有诊断价值。约半数患者对链球菌MG凝集试验

阳性。凝集试验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统实验方法,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

理想。血清支原体IgM抗体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敏感,免疫荧光法特异性强,

间接血凝法较实用)可进一步确诊。直接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抗原,可用于临床

早期快速诊断。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核酸杂交技术及PCR技术等具有高效、特

异而敏感等优点,易于推广,对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重要价值。

【诊断和鉴别诊断】

需综合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虽对

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其检出率较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血清学试验

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血清抗体有4倍增高者。本病应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等

鉴别。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正常,可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浸润相鉴别。

【治疗】

早期使用适当抗菌药物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本病有自限性,多数病例不经治疗

可自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氟喹诺酮

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也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疗程一般2-3周。因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无效。对

剧烈呛咳者,应适当给予镇咳药。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痰病原学检查,选用针

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

二、肺炎衣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chlamydiapneumonia)是由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

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常累及上下呼吸道,可引起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

支气管炎和肺炎。常在聚居场所的人中流行,如军队、学校、家庭,通常感染所

有的家庭成员,但3岁以下的儿童患病较少。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炎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细菌样寄生物,属于衣原体科。引起人类肺炎的还有鹦鹉

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形态不一,原体致密呈球状,直径约0.2-0.4μμm。网状体直

径约0.51μμm,是衣原体的增殖型,没有感染力。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人类致病原,属于人一人传播,可能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

染,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染。年老体弱、营养不良、COPD、免疫功能低下者易被感

染。感染后免疫力很弱,易于反复。

【临床表现】

起病多隐袭,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临床上与支原体肺炎颇为相似。通常

症状较轻,发热、寒战、肌痛、干咳,非胸膜炎性胸痛,头痛、不适和乏力。少有

咯血。发生咽喉炎者表现为咽喉痛、声音嘶哑,有些患者可表现为双阶段病程:开

始表现为咽炎,经对症处理好转,1-3周后又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咳嗽加重。少数

患者可无症状。肺炎衣原体感染时也可伴有肺外表现,如中耳炎,关节炎,甲状腺

炎,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体格检查肺部偶闻湿啰音,随肺炎病变加重湿啰音

可变得明显。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血沉加快。可从痰、咽拭子、咽喉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中直接分离肺炎衣原体。也可用PCR方法对呼吸道标本进行DNA扩增。原发感染

者,早期可检测血清IgM,急性期血清标本如IgM抗体滴度多1:16或急性期和恢复期

的双份血清IgM或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再感染者IgG滴度)1:512或4倍增高,

或恢复期IgM有较大的升高。咽拭子分离出肺炎衣原体是诊断的金标准。

X线胸片表现以单侧、下叶肺泡渗出为主。可有少到中量的胸腔积液,多在疾病的早

期出现。肺炎衣原体肺炎常可发展成双侧,表现为肺间质和肺泡渗出混合存在,病

变可持续几周。原发感染的患者胸片表现多为肺泡渗出,再感染者则为肺泡渗出和

间质病变混合型。

【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炎衣原体感染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据有关病因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如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应结合呼吸道和全身症状、X线检查、病原学和血清学

检查作综合分析。由于如肺炎患者应用β¦Â-内酞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患者仍旧干

咳时应警惕肺炎衣原体感染。

【治疗】

肺炎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亦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克拉霉素,疗程均为14-21天。阿

奇霉素0.5g/d,连用5天。氟喹诺酮类也可选用。对发热、干咳、头痛等可对症治疗。

三、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viral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本病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暴发或散

发流行。密切接触的人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约8%

为病毒性肺炎。婴幼儿、老人、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或妊娠妇女,病情较重,甚至

导致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起肺炎的常见病毒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免疫抑制宿主为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的易感者;骨髓移植和器

官移植受者易患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肺炎。患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

常继发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宿主还常继发真菌感染。呼吸道病毒可通过飞沫与直接

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病毒性肺炎为吸人性感染。

【病理】

病毒侵人细支气管上皮引起细支气管炎。感染可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而致肺炎。气道

上皮广泛受损,黏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白被膜。气道防御功能降低,易招

致细菌感染。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

泡水肿,被覆含蛋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肺炎多为局灶性

或弥漫性,偶呈实变。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炎性介质释出,直

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病变

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临床表现】

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但起病

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

出现咳嗽、少痰、或白黏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

毒性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

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本病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

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给、肺部干湿性啰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围,痰涂片所见的白细胞以单核

细胞居多,痰培养常无致病细菌生长。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

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

征象亦有不同的特征。

【诊断】

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确诊则有赖于病

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

核内的包涵体可提示病毒感染,但并非一定来自肺部,需进一步收集下呼吸道分泌

物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是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如

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但仅能作为回顾性诊断,并无早期诊断

价值。

【治疗】

以对症为主,卧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给予

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多饮水及少量多次进软食,酌情静脉输液及吸氧。保持呼吸

道通畅,及时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

原则上不宜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①¢Ù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包括呼

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0.8-1.0g/d,分3-4次服用;静脉

滴注或肌注每日10-15mg/kg,分2次。亦可用雾化吸人,每次10-30mg,加蒸馏水30ml,

每日2次,连续5-7天。②¢Ú阿昔洛韦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临床用于孢

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每次

5mg/kg,静脉滴注,一日3次,连续给药7天。③¢Û更昔洛韦可抑制DNA合成。主要

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7.5-15mg/(kg··d),连用10-15天。④¢Ü奥司他韦为神经

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75mg,每天2

次,连用5天。⑤¢Ý阿糖腺昔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

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5-15mg/(kg··d),静脉滴注,每10-14天为1疗程。⑥¢Þ

金刚烷胺有阻止某些病毒进人细胞及退热作用。临床用于流感病毒等感染。成

人量每次1O0mg,晨晚各1次,连用3-5天。

四、肺真菌病

肺真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口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细胞毒

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增多,

肺真菌病有增多的趋势。

真菌多在土壤中生长,孢子飞扬于空气中,被吸人到肺部引起肺真菌病(外源性)。

有些真菌为寄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感染。体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亦可

循淋巴或血液到肺部,为继发性肺真菌病。

肺真菌病的病理改变可有过敏、化脓性炎症反应或形成慢性肉芽肿。X线表现无特征

性,可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结节,乃至肿块状阴影和空洞。由

于肺真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时必须综合考虑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

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病理学诊断仍是肺真菌病的金标准。

五、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candidiasis)是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急性、亚

急性或慢性肺炎。念珠菌有黏附黏膜组织的特性,其中白念珠菌对组织的黏附力尤

强,故其致病力较其他念珠菌更为严重。念珠菌被吞噬后,在巨噬细胞内仍可长出

芽管,穿破细胞膜并损伤巨噬细胞。念珠菌尚可产生致病性强的水溶性毒素,临床

上引起休克。近年非白念珠菌(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感染

有升高的趋势。肺念珠菌病有两种类型,亦是病程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一)念珠菌支气管炎

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多量似白泡沫塑料状稀痰,偶带血丝,随病情进展,痰稠如

干糨糊状。憋喘、气短,尤以夜间为甚。乏力、盗汗,多不发热。X线仅示两肺中下

野纹理增粗。

(二)念珠菌肺炎

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咳白泡沫黏痰,有酵臭味,或呈胶冻状,有时咯血,临

床酷似急性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纤维条索影伴散在的大小不

等、形状不一的结节状阴影,呈支气管肺炎表现;或融合的均匀大片浸润,自肺门

向周边扩展,可形成空洞。双肺或多肺叶病变,病灶可有变化,但肺尖较少受累。

偶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健康人痰中可查见念珠菌。诊断肺念珠菌病,要求连续3次以上痰培养有念珠菌生长,

涂片查见菌丝,或经动物接种证明有致病力。为排除寄生于咽喉部念珠菌污染,留

痰标本时应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数次,弃去前两口痰,取以后的痰标本,立即

送培养。亦可取经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吸出液送检。应注意痰液不宜在室温下存放

太久,否则亦可能有菌丝体生长。血清念珠菌特异IgE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通常在

感染14天后血清中出现血清沉淀素,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但确诊仍需组织

病理学的依据。轻症患者在消除诱因后,病情常能逐渐好转,病情严重者则应及时

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每日200mg,首剂加倍,病情重者可用400mg/d,甚或更高

剂量,6-12mg/(kg··d)。两性霉素B亦可用于重症病例,0.6-0.7mg/(kg··d),

但毒性反应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真菌药敏结果选用。

六、肺曲霉病

肺曲霉病(pulmonaryasPergillosis)主要由烟曲霉引起。该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

慢性病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时才能致病。曲霉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空气中到处有

其孢子,在秋冬及阴雨季节,储藏的谷草发热霉变时更多。吸人曲霉孢子不一定致

病,如大量吸人可能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曲霉的内毒素使组织坏死,病

灶可为浸润性、实变、空洞、支气管周围炎或粟粒状弥漫性病变。

肺曲霉病的确诊有赖于组织培养(病变器官活检标本)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锐

角分支分隔无素沉着的菌丝,直径约2-4μμm;组织或体液培养有曲霉属生长。

如呼吸道标本培养阳性,涂片见菌丝至少连续2次;或肺、脑、鼻窦CT或X线有特征

性改变;患者为免疫力严重低下者应怀疑为曲菌病。免疫抑制宿主侵袭性曲霉病其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培养和(或)抗原测定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用

曲霉浸出液作抗原皮试,变应性患者有速发型反应,表明有IgE抗体存在。血清曲霉

抗体测定和血、尿、脑脊液及肺泡灌洗液曲霉半甘露聚糖测定和PCR测定血中曲

霉DNA对本病诊断亦有帮助。

肺曲霉病临床上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

是最常见的类型,肺组织破坏严重,治疗困难。肺曲霉病多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

化脓性肺炎,伴脓肿形成。病灶呈急性凝固性坏死,伴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及菌栓,

甚至累及胸膜。症状以干咳、胸痛常见,部分患者有咯血,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和

呼吸困难,甚至。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X线胸片以胸膜为基底的多发的楔形

阴影或空洞;胸部CT早期为晕轮征(halosign),即肺结节影(水肿或出血)周围

环绕低密度影(缺血),后期为新月体征(crescentsign)。部分患者可有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尤其对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尽可能给予最大的耐受剂量

[1-1.5mg/(kg··d)]。如患者不能耐受,首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每日/kg溶

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避光静滴,逐日增加5-l0mg,至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治疗。

目前对疗程、总剂量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治疗的反应、

基础疾病或免疫状态个体化给予。滴液中加适量肝素有助于防止血栓性静脉炎。主

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心慌、腰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但用药过程中出现中度

肾功能损害并非停药的指征。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其肾毒性较小,主要适合已有

肾功能损害或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肾毒性的患者,剂量5mg/(kg··d)。还可选用

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

(二)曲霉肿(aspergilloma)

又称曲菌球,本病常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肺结核空洞。系曲

霉在慢性肺部疾病原有的空腔内繁殖、蓄积,与纤维蛋白、黏液及细胞碎屑凝聚成

曲霉肿。曲霉肿不侵犯组织,但可发展成侵袭性肺曲霉病。可有刺激性咳嗽,常反

复咯血,甚至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因曲霉肿与支气管多不相通,故痰量不多,

痰中亦难以发现曲霉。X线胸片显示在原有的慢性空洞内有一团球影,随体位改变而

在空腔内移动。

曲霉肿的治疗主要预防威胁生命的大咯血,如条件许可应行手术治疗。支气管动脉

栓塞可用于大咯血的治疗。支气管内和脓腔内注入抗真菌药或口服伊曲康唑可能有

效。

(三)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

是由烟曲霉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对曲霉过敏者吸人大量孢子后,阻塞小支气

管,引起短暂的肺不张和喘息的发作,亦可引起肺部反复游走性浸润。患者喘息、

畏寒、发热、乏力、刺激性咳嗽、咳棕黄脓痰,偶带血。痰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

胞及曲霉丝,烟曲霉培养阳性。哮喘样发作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一般解痉平喘药

难以奏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X线胸片为上叶短暂性实变或不张,可

发生于双侧。中央支气管扩张征象如“¡°戒指征”¡±和“¡°轨道征”¡±。

急性ABPA需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可用泼尼松0.5mg/(kg··d),1周后改为隔日1

次。对重症患者加用抗曲霉菌治疗可能有效。慢性ABPA糖皮质激素剂量7.5-10mg/d。

其剂量和疗程根据情况决定。可酌情使用β¦Â2-受体激动剂或吸人糖皮质激素。

七、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eryptococcosis)多由吸人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多发

于免疫抑制宿主,如艾滋病患者;约20%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

新生隐球菌属于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酵母细胞直径4-6μμm,根据荚膜多

糖的抗原性,可分成A、B、C、D四个血清型。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吸人,新生隐球菌

随气溶胶吸入肺部后可被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清除。如吸人

菌量大,超过机体的防御功能可发病。肺隐球菌病在肺组织内形成肉芽肿结节或肿

块,可为单个或多个,直径约1-8cm,多数在胸膜下,常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癌。镜下

可见肉芽肿内有隐球菌和巨噬细胞。有时巨噬细胞排列在病灶周围甚似结核结节结

构。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轻者可有发热,干咳,偶有少量咯血,乏力,体

重减轻。重症患者有气急和低氧血症。影像学表现特征的征象为胸膜下结节,也可

表现为肺炎、多发结节、空洞、肿块样损害。

诊断需要组织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合并脑膜炎者脑脊液墨汁染涂片镜检发现隐球

菌有助于诊断。

治疗上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

八、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pneumocystis),既往称其为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carinii,PC),

目前已归属于真菌。PC引起的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

pneumnia,PCP),即肺孢子菌肺炎。PCP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机

会感染性疾病。

PC有3种结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和子抱子(囊内体)。PC可寄生于多种动物,

如鼠、犬、猫、兔、羊、猪、马、猴等体内,也可寄生于健康。它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如土壤、水等。

PCP主要的感染途径为空气传播和体内潜伏状态PC的激活。PC在肺内繁殖并逐渐充

满整个肺泡腔,并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空泡化,脱落。肺泡上皮细胞增生,Ⅰ¢ñ型上

皮细胞可呈退行性变、细胞脱落和肺泡壁坏死,但无化脓性改变。Ⅱ¢ò型上皮细胞

肿胀。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间隔增宽。间质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PCP潜伏期一般为2周,而艾滋病患者其潜伏期约4周。发病无性别和季节差异。值得

注意的是在不同个体及疾病的不同病程,PCP临床表现差异甚大。根据临床表现通常

分为两型。

(一)流行型或经典型

主要为早产儿、营养不良儿,年龄多在2-6个月之间,可在育婴机构内流行。起病常

常隐匿,进展缓慢。初期大多有嗜睡或食欲下降、腹泻、低热,体重减轻,逐渐出

现干咳、气急,并呈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和发绀。有时可发生脾

肿大。病程一般持续3-8周,如不及时治疗,可死于,病死率为2O%-50%。

(二)散发型或现代型

多见于免疫缺陷者,偶见于健康者。化疗或器官移植患者并发PCP时进展迅速,而艾

滋病患者并发PCP时进展较缓慢。初期表现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继而出现干咳、

发热、发组、呼吸困难,很快发生呼吸窘迫,未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患者其病死率高

达70%-100%。

PCP患者常表现症状和体征分离现象,即症状虽重,体征常缺如。少数患者可有数次

复发,尤其在艾滋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部分患者减少,分类正常或核左移,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淋巴

细胞绝对值减少。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酸脱氢酶明显升高。

肺功能潮气量、肺总量和弥散量降低。

胸部X线检查早期典型改变为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渗出,呈网状和小结节状影,然后

迅速进展成双侧肺门的蝶状影,呈肺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枸橼酸67Ga、二乙

烯三胺乙酞酸锝(99mTcDTPA)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111ln显像显示异常,因此可

作为PCP的诊断筛选,但特异性差。

病原学检查可用痰或诱导痰标本,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经支气管肺活检、支气管肺

泡灌洗、经皮肺穿刺和开胸肺活检等标本染观察包囊壁、囊内结构和滋养体。使

用基因扩增技术较常规染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除了对症治疗和基础病治疗之外,主要是病原治疗。可选择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

氨苯砜、羟乙基磺酸戊烷脒及三甲曲沙等。棘球白素类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等对PCP

也有良好的疗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