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

2022年4月22日发(作者:亚洲杯乒乓球决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 Sep,21(26) .2881.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董文晖 

(北京市南苑医院,北京100076)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MPP惠儿 

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儿童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婴幼儿组MPP起 

病较急,咳痰及喘息症状较明显,肺部干、湿哕音较多,体温相对低于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热程较短,其他2组患儿 

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婴幼儿组最常 

见的胸部x线表现,学龄前组及学龄组肺段实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幼儿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皮肤等是MPP感染 

常累及的肺外部位,学龄前组及学龄组明显多于婴幼儿组。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 

线表现、肺外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不同年龄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2)26—2881—02 

期间给予降温、止咳化痰、平喘、雾化吸人等辅助对症治疗。 

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舒喘灵等,有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是 

下呼吸道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各 

类肺炎总数的9%~28%,儿童MP感染的平均年龄为5岁, 

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20%是由MP引起,中国5岁及小于5 

肝脏损害者给予维生素C、保肝降酶等综合治疗。患儿治疗1~2 

周后复查x线胸片,随后根据肺部病情定期复查至病变吸收 

为止。 

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MP的感染率为8%左右…。 

MPP发病机制目前主要倾向于免疫学机制,但其确切机制尚 

未完全明了,其临床表现以发热、气促、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 

状为主,肺部常闻及细小湿哕音以及喘呜音等,胸部x线片 

显示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为主,相当一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症状、肺部体 

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其中临床特征包 

括体温、刺激性干咳、咳痰、喘息、干湿哕音情况及热程。胸部 

x线表现包括小叶实质浸润、肺段实质浸润、间质浸润及胸膜 

化系统、心脏、肾脏等器官受累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近年来,MPP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肺外表现亦有增加现象。 

病变情况。肺外表现包括神经系统表现(头痛、抽搐、肌张力 

增加)、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转肝酶增高、肠炎)、心脏 

为进~步了解不同年龄患儿MPP的临床特点,笔者总结分析 

了近年在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的12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 

料,以提高对本病的以识。 

1临床资料 

受累表现(心肌酶异常、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泌尿系统表现 

(尿频、血尿、少尿、肾炎)、皮肤黏膜病变(皮疹、紫癜、口腔溃 

疡)等。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一2Ol0年12月我院儿科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诊治的120例MPP患儿,男82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2.2:1; 

年龄(5.6±0.8)岁;病程3~11 d,平均4.7 d。患儿诊断均符 

合2004年杨锡强主编的《儿科学》及2008年MPP专家座谈 

会血清及临床诊断标准。将】2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2.1 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婴幼儿组MPP起病较 

急,咳痰及喘息症状较明显,肺部干、湿哕音较多,体温相对低 

于其他2组患儿,乎均热程较短。其他2组患儿多表现为高 

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较长。见表1。 

2 2 不同年龄组患儿胸部x线片表现 MPP患儿胸部x线 

(<3岁)65例、学龄前组(3—6岁)42例以及学龄组(>6— 

14岁)13例。 

1.2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加入5%葡 

萄糖液,按1:1配比静点,每天1次,连用5 d,停4 d,再用3 d。 

[2O]Thomas—Sohl KA,Vaslow DF,Maria BL.Sturge-Weber syndrome:a 

review[J].Pediatr Neurol,2004,30(5):303—310 

[21]焦德让,只达石,卫启明,等.颅面血管瘤病[J].中国现代神经 

疾病杂志,2004,4(1):3O一35 

structure and tunction in Sturge—Wcber syndrome:evidence of neuro— 

logic and radiologic progression[J].J Child Neurol,1998,13(1 2): 

606—618 

[24]Powell J.Update on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J]. 

Curr Opin Pediatr,1999,ll(5):457—463 [22]Toole JF.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M] 5 th Ed,Philadelphia:Lip— 

pinoll Williams&Wilkins,1999:459—461 [收稿日期]2011—12—25 

[23]Maria BL,Neufeld JA,Rosainz LC,et a1.Central nervous syste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