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咳嗽的常见症状

-

2022年4月22日发(作者:拜博口腔)

咳嗽的常见症状

病因

咳嗽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

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

等。职业性咳嗽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

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

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咳嗽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咳嗽患者中,

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

应的抗原可激发咳嗽。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

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

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儿期,

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咳嗽症状

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咳嗽,在卫生环

境较差的地区可见到。

3.食物

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

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气候改变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

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

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

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

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运动诱发

性咳嗽,或运动性咳嗽。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

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患者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

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

7.咳嗽与药物

有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

能受体而引起咳嗽。

咳嗽临床表现

咳嗽因原发疾病不同,表现亦有差异。可有发热、胸痛、咳

痰、咯血、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气促等。

咳嗽诊断

症状和咳嗽的性质对于提示诊断线索很有帮助。

1.伴发症状

(1)咳嗽伴发高热咳嗽伴发高热的患者,多考虑急性感染

性疾病、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或脓胸等。

(2)咳嗽伴发胸痛咳嗽伴发明显胸痛者应考虑胸膜疾患,

或者肺部和其他脏器疾患,如肺癌、肺炎及肺梗死等。

(3)咳嗽伴咳痰咳嗽伴发咳黄痰者多考虑支气管炎、肺炎

等;如果咳大量脓痰多考虑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继

发感染等。如果咳嗽伴发咳果酱痰考虑肺阿米巴病和肺吸

虫病等。

(4)咳嗽伴发咯血咯血大量者应考虑支气管扩张或空洞性

肺结核,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考虑肺癌、肺结核等。

2.实验室检查

了解痰的量、、气味及性质有诊断意义。痰中发现支气管

管型、肺石、硫黄颗料等分别对肺炎球菌肺炎、肺结核和肺

放线菌病有助。痰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库施曼螺旋体,夏兰晶

体对支气管哮喘症患者有助,痰中发现寄生虫卵可诊断肺吸

虫病,发现包囊虫的棘球蚴的头可诊断肺包囊虫病,找到阿

米巴滋养体可诊断肺阿米巴病等,痰的细菌学检查(涂片、

培养、动物接种)对肺结核、肺真菌病等有重要意义;痰中

发现癌细胞能明确支气管肺癌的诊断;结核菌素试验对儿童

淋巴结结核有一定意义。

咳嗽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持续性咳嗽

此种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前兆。这种咳嗽一旦开始就要两三个

月才能痊愈,而且任何止咳药似乎都对它无能为力。

2.痉挛性咳嗽

表现为剧烈性阵咳,咳嗽一声连着一声,一阵咳嗽可十几声

到几十声持续相当长时间,咳时面部颈部憋的通红,呼吸受

到影响,咳嗽暂停后常需深吸气,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声门痉

挛,发生类似鸡叫的声音,持续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干呕,咳

嗽一阵后稍安静一段时间,又开始咳嗽,可引起儿童舌系带

溃疡,眼结膜下出血,严重者因咳嗽时腹压增高引起脐疝,

腹股沟疝和脱,痉挛性咳嗽常见于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某

些腺病毒感染。若有明显痉咳,外周血计数白细胞及淋巴细

胞分类均明显增高,可作出百日咳的临床诊断。加之细菌培

养阳性或血清学免疫学、PCR检查阳性可以确诊百日咳。

3.湿性咳嗽

咳嗽时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可见于肺炎、支气管炎、支气

管扩张症、肺脓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早期为轻度干咳,

后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咳出黄脓痰,早期有感冒症状,

如发热、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

4.干性咳嗽

咳嗽时无痰或痰量甚少。可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早

期肺结核、胸膜炎等。

5.过敏性咳嗽

发作性指间断发生,不存在持续状态,发作性咳嗽是一种发

作形式的描述,发作性咳嗽其实大多数是过敏性咳嗽,应与

咳嗽变异型哮喘相鉴别。

6.变应性咳嗽

变应性咳嗽多为病毒感染后迁延不愈又合并细菌感染引起,

并有过敏性因素参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