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网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研究 >

温经汤治疗妇科虚寒证验案3则

-

2022年4月18日发(作者:补肾的药)

·42·山西中医 2019年9月第35卷第9期 

SHANXIJOFTCMSep.2019 Vol.35 No.9

温经汤治疗妇科虚寒证验案3则

关 政 指导 王翠霞

关键词:温经汤;经间期出血;妇人腹痛;月经量少;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2019)09-0042-02

温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方主要治疗由虚

寒引起的多种妇科疾病,现代临床上对该方的应用更为广

泛,且疗效显著。王翠霞系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

师、教授,运用温经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妇人腹痛、月经

量少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床学习,对导师

经验有所领悟,现将导师运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虚寒证

的3则验案简介如下。

1 温经汤概述

1.1 温经汤出处:温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脉症并治第二十二》篇,第十九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裹急,腹满,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

以温经汤主之。”[1]所论为更年期患者,曾经半产,寒邪凝

滞,瘀血积于少腹,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血亏虚,阴阳俱

伤之证。治以温经汤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养血滋阴,虚

实两顾、标本同治。

1.2 温经汤方义:本方具有温经、散寒、祛瘀之功效,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其病机重点在于虚、寒、瘀,方中用

药重在温经而祛瘀之功效相对偏弱。方中吴茱萸、桂枝温

经散寒,通行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调

经;丹皮既助上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之虚热,共为臣药。

阿胶、白芍、麦冬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

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

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

而且与人参、甘草相伍,健脾和胃,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

又温胃气以助生化,还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

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温经散

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新血生,血脉和畅,

经候自调[2]。

1.3 导师应用温经汤的经验特

1.3.1 适用范围:导师认为,温经汤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自

古有之,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受孕。临床上

温经汤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崩漏、妇人腹痛、

不孕等病症证属冲任虚寒兼瘀者[3]。对于年老妇人因瘀血

而致出血日久不愈者,用之亦颇有效。

1.3.2 主治病证:导师认为,虚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畏寒

作者简介:关政,女,在读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肢冷,喜暖,喜按,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面青白,下腹

冷痛,妇人经血量少,甚则经闭,质地稀,小便清长,大便稀

溏,舌淡苔白,脉沉而无力。对于虚寒证的治疗,常采用温

经散寒,养血补阳之法。首选方剂为温经汤加减。

1.3.3 辨证加减:导师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临床中灵活加

减运用。痛甚者,加入能养血行气、止痛的延胡索及具有散

瘀定痛功效的没药以缓解其腹痛之症状;月经量少者,加入

熟地、菟丝子以补肾养血调经;乏力、气血虚弱者,加入黄

芪、党参以补气补血。综合全方而言,本方并用温、清、消、

补四法,以养血散寒,祛瘀通经为主,大量温补药与少量寒

凉药配伍,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而成温养、温通之剂,

符合女子“不足于血”的生理特征与“血气喜温恶寒,经病多

属寒邪为病”的病理特点。诸药合用,养血理气,祛瘀通经,

月经复常,诸症皆消。

2 典型病例

2.1 月经过少

姬某,27岁,未婚,2018年11月25日初诊。

患者月经量少半年,经量为既往量的1/2,平素月经

27~31天一行,经期7~9天,经量少,褐,有血块,经行伴

腹痛及腰酸,经前房胀痛伴烦躁易怒。近半年经前两天

有褐分泌物少许,后月经来潮。现症见:畏寒肢冷,

纳差,少寐,醒后乏力,尿频尿急,大便正常。末次月经:

2018年11月10日~2018年11月17日。否认性生活史。既往

无慢性病史。查:舌质黯苔白边有齿痕。诊断:月经过少

。西医诊断:月经过少。拟方温经汤加减,药

用:吴茱萸9g,芍药、当归、桂枝、生姜、牡丹皮、麦冬各15g,

川芎、太子参、甘草、半夏、黄芩、山楂各10g阿胶、柴胡各6g、

夜交藤35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12月12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经血来潮,末次月经:2018

年12月9日~12月12日,经量较前增加,经行腹痛症状较前

缓解,少寐、纳差症状均缓解,尿频尿急仍存在。上方减夜

交藤、山楂,加金樱子15g,15剂。

2019年1月中旬随访患者,月经1月8日来潮,经量正常,

无腹痛,睡眠、饮食、二便正常。

按:该患者素体脾虚,感寒饮冷,血为寒凝,寒凝血瘀,

瘀阻胞宫,经络不通,故经行腹痛;寒凝血瘀,旧血不去,新

血不生,故经血渐少;血不养心,故少寐;脾虚肝郁,生化乏

源,不温四肢,故畏寒肢冷、乏力。冲任虚损,经血渐少,治

以温宫散寒,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填补冲任。胞宫温暖,瘀

血即消,经血自下。同时血阻气滞,肝失疏泄,故出现经前

(肝郁脾虚证)

山西中医 2019年9月第35卷第9期 

胀、烦躁易怒症状。在温经汤的基础之上,加入柴胡、黄

芩以疏肝解郁、清肝胆火热,缓解其经前胀及烦躁易怒之

症状,患者素体脾气虚而致其纳差,肝火清而脾气盛,症状

自然好转;首乌藤助其睡眠;山楂行气散瘀、消食健胃。全

方共用,寒邪祛,瘀血除,肝火清,新血生,月经调而病自除。

2.2 经间期出血病案

刘某,25岁,未婚,2018年12月24日初诊。

患者不规则流血3天,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

经期6天,量可,有血块,经行小腹凉伴腰酸。末次月经:

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5日。自12月9日起出现

少量褐分泌物,量少,未见血块,持续3天后血止。现症

见:畏寒肢冷,乏力,腰凉、腰酸,纳可,晚睡(凌晨睡),大便

溏。否认性生活史,既往无慢性病史。舌质黯边有齿痕苔

腻,脉沉细。彩超示:子宫4.0cm×2.4cm×3.6cm,内膜0.8

cm,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经间期出血(脾肾

阳虚证)。西医诊断:排卵期出血。方选温经汤加减,药用:

吴茱萸9g,当归、芍药、桂枝、生姜、牡丹皮、麦冬、杜仲、牛

膝、补骨脂各15g,川芎、太子参、甘草、半夏、延胡索、没药、

仙鹤草各10g,阿胶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1月10日二诊:服药5天后月经来潮,血块量减少,

经行小腹疼痛明显缓解。上方减延胡索、没药,续服14剂。

2019年2月随访,患者无经间期出血之症状,月经周期、

经量均正常,无腹痛,腰酸。

按:导师治疗经间期出血,从“瘀血”着手,紧抓瘀血阻

滞冲任胞宫,旧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非时而下

的病机,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患者肾阳虚衰,胞宫寒

冷,冲任损伤,血失封藏,故血不循经;肾阳虚衰,外府失荣,

故经行腰凉、腰酸;肾阳不能上温于脾,故大便溏薄。治以

温补冲任,填充肾阳。导师在温经汤之上加入杜仲、牛膝、

补骨脂以温补肾阳,固冲经脉;仙鹤草收敛止血,亦有补虚

之功。全方散寒冷,温胞宫,补肾阳,复气血,对于虚寒证

经间期出血之治疗疗效确切。

2.3 妇人腹痛病案

王某,30岁,已婚,2018年11月3日初诊。

患者下腹隐痛1月余,平素月经周期规律28~32天,经

期7天,量中可,有血块,经行腹痛伴腰酸,经前房胀痛。

1月前受凉后自觉小腹下坠疼痛,热敷后好转,未予治疗,

后下腹隐痛,时作时止持续至今,现症见下腹隐痛,白带量

增多,质稀,小腹伴腰部寒冷,纳寐可,二便调。末次月经;

2018年10月21日。彩超示:子宫:4.4cm×3.1cm×4.1cm,

内膜0.6cm,宫颈囊肿多个,盆腔积液2.0cm×2.4cm。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畅,宫颈光

SHANXIJOFTCMSep.2019 Vol.35 No.9

·43·

滑,分泌物量多白,子宫体后位,正常大,宫体压痛,双附

件未触及异常。中医诊断:妇人腹痛(寒凝胞宫)。西医诊

断:慢性盆腔炎。方选温经汤加减,药用:吴茱萸9g,当归、

芍药、桂枝、生姜、牡丹皮、麦冬各15g,川芎、太子参、甘草、

半夏、没药、蒲黄、五灵脂各10g,丹参20g,阿胶6g。10剂,每

日1剂,水煎服。

11月17日二诊:服药半月后,自觉下腹疼痛消失,白带

量中,质可,小腹不寒,纳寐可,二便调。上方减蒲黄、五灵

脂,继服10剂。

2018年12月随访患者无腹痛,月经正常。

按:《女科百问·卷上》有言:宿有风冷搏于血,血气停

结,小腹痛也。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缠绵难愈,以中药内服

为主,兼以外治。患者外感寒邪,客于冲任胞宫,瘀阻经脉,

导致气血凝滞不畅,故小腹冷痛;得温则瘀滞稍通,得温痛

减;寒湿生浊,下注冲任,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白质稀。

导师在散寒除湿,温经汤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没药、蒲黄、五

灵脂、丹参化瘀止痛,行气通脉,。导师认为对于盆腔炎的

治疗也可酌情选用中药灌肠、理疗、针灸、离子投入等多种

治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易于接受,见效快,不易复发。

3 体会

导师认为,温经汤可主治因虚寒而导致的妇科疾病,

而寒邪根据其病因来源又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内寒是寒

从内生,多因素体阳虚,元阳不振;外寒是指因平素喜凉,久

居寒冷之地,或过食寒凉之品,或月经期间外受寒邪而致。

·妇人规》谓:“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素

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导师总结前人经

验,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日

久致经血非时而下;寒性收引,经血瘀滞,内敛不下,故月经

量少;且寒性凝滞,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不通则痛,引

起妇人小腹疼痛之症。

从古至今,温经汤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毋庸置疑。

导师在临床中辨证应用,灵活加减,在前人经验基础上不断

总结提高,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获得了

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

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83.

黄仰模,常用金匮方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95-496.

(收稿日期:2019-06-28)

本文编辑:原道昱

(脾肾阳虚)

《景岳全书

[1]

[2]

[3]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推荐内容